自由職業者,真的自由嗎?
/// 為 什 么 我 們 總 是 想 辭 職 ? ///
最近陸陸續續收到很多朋友的消息:“我辭職啦”,不禁在想怎么最近這么多人辭職呀,于是我問了身邊人當下或曾經辭職的理由:
vai:從入職第一天我就想辭職了
Nick:想要跳出機械式的狀態,做一些至少能有自己想法的東西
w:人總要挑戰自我,嘗試新事物
Kt:做了半年,發現老板是智障
Quick:年輕時追求自由的沖動
如果你最近也辭職了,不知你的理由是什么呢?但不管是人生哪個階段,離開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原因,而有樣東西是任誰都在追求的,就是自由。
獨立游戲品牌[QuickZag]團隊成員Quick兩年前在UC辭職,離開了培養程序員的沃土,與Nick一同創建[QuickZag],做自己喜愛的游戲設計,在最年輕的時候如愿地選擇了做一名自由游戲程序員。
/// 那 自 由 職 業 者 ,真 的 自 由 嗎 ? ///
Quick
自由游戲程序員
「首先自由的定義是什么? 是不為外部因素所阻礙,以自身意識做主導的一種意識形態。從古到今為自由而引發的各種戰役比比皆是。而在今天,很多人就是在保證自己的生活條件底下,做自己喜歡的事,自由職業者就應運而生了。」
Nick
自由游戲設計師
「我覺得一個自由職業者,是能夠靈活的用自己的技能產生價值(直接體現當然就是金錢)。與傳統職業不同的是,公司往往會有職位的安排,做設計的就不會多事去攪策劃的鍋,其他職位同理。(但就能力而言)我可以既是一個設計師,又是個策劃師。」
# 你 可 能 也 曾 被 這 些 石 頭 絆 倒 #
>>> 財 務 難 自 由:
自由職業者,首先要實現財務自由。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自由職業者會以接外包、做咨詢服務等渠道來獲取收入,但是這個過程往往不穩定,會很容易出現這個月單多到做不完,下一月沒單做的情況。在財務自由之后,才能有時間做愛做的事。
>>> 惰 性 大 發:
作為自由職業者,一般為了省錢很多人會選擇在家工作,但是,家其實是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很容易不自覺地偷懶放松,看會電視、吃吃零食,一下子時間就溜走了。(一起開工社區會是你的鼓勵師)
>>> 孤 獨 感 蔓 延:
大部分開始做自由職業的人,都是單槍匹馬。如果是平面設計師,可能要自己去跑業務接單,做完設計之后還要自己去找物料商做印刷做成品。會形成一件事只有自己在做的孤獨感,做事沒有交流的過程長久下來是很可怕的體驗。
>>> 與 客 戶水 火 不 容:
在起步之初,可能出現客源窄,工作單短缺的情況。客源穩定后,還可能出現客戶難纏,不被客戶理解的無奈,最讓人抓狂的是他可能在你旅游玩得正嗨的時候讓你接單趕工。
/// 人 很 難 一 生 只 愛 一 個 人,只 打 一 份 工 ///
雖辭掉舊工作,卻未能與舊的工作模式告別,仍處在原來「甲乙方」的關系和結構中,所以即便是自由職業者也未必是我們想象中的自由,那其他職業也同理。因此人總是在不停地調試和改變中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所以會不停地換工作,那到底換的是什么?是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待遇?還是只想換個老板?
在你想著下一份工作換什么的時候,按需經濟已經悄悄靠近,在這時代下,未來我們將以一種新的職業與新的工作形式參與--「無邊界協作」。我們將會變成“自由人”,不管是在職位上,還是在生活中,都不再被捆綁在一個“被安排”的角色上,而是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技能、時間、搭檔和工作方式,按需求把“自己”安排參與到不同的項目中,通過無邊界協作方式和借助高效的工具與其他協作者共同完成任務,并產生價值。
像追求與被追求。追求是別人選擇你,你的選擇是有限的追求者;如果你憑著自己的發光點去追求別人,那你的選擇則擁有無限的美好可能性。
相對于傳統的“被安排”的工作模式,在這種自由組合的無邊界協作模式下,你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和資源,真正「只工作,不上班」,在確保收入的同時真正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無邊界協作」可能是讓你真正實現自由職業的方式。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