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塑料袋當Logo的五條人火了,那些“土到掉渣”的海報怎么來的?
作者:設計青年,來源:設計青年公號
原標題:給五條人做設計,算不算一份好的工作?
“我這么年輕就已經這么羅嗦啰
狗屎一樣的東西呢 我見過很多
但是最美麗的風景
我至今從沒見過”
——五條人《一些風景》
五條人火了。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大火之前,其實五條人已經從海豐,一路唱到了全國,唱到了歐洲。在他們的首張專輯《縣城記》里寫出的“立足世界,放眼海豐”,如今看起來倒也不算是一句玩笑。靚仔們從哪里來,就隨手攜帶哪里的江湖。有的英雄,是一路懷揣寶劍 ,打怪升級,而五條人,一直懷揣著懷揣著他們的阿珍阿強,麗莎發廊,還有那雙略顯潦草的人字拖。
《樂隊的夏天》2要是再晚上線兩天,那雙人字拖估計也開始凍腳板了,好在,樂夏2算是踩著夏天的尾巴來了,沒讓穿拖鞋上臺的五條人給凍著。相反,五條人這次,是從腳到頭火了個透。“阿茂”和“仁科”這兩位道上靚仔,憑借著自己的音樂和有趣,一夜收獲到了大量的喜愛。
然而,在“五條人”這支樂隊,進入到大眾視野前,有個男人就悶頭給他們做了整整八年的設計,這個人,就是胡子。
胡子和五條人之間,有著你唱什么,我就能做什么的默契。
昨夜做夢去流浪
曹操你別怕
夢幻麗莎發廊
像將軍那樣喝酒
最近,仁科又把自己的地球儀扔進了垃圾桶隨便拍了張照,丟給胡子讓他做個專輯封面。胡子也反手給他做了。
五條人最新單曲專輯《地球儀》的封面
攝影:仁科 / 設計:胡子
其實,說到底藝術還是多少帶點兒很私密的意味,這就像是:北方的大澡堂里, 老熟人撞見了,彼此一個眼神,就知道該怎么躺下,讓大哥接著給你好好搓鹽。大家彼此默契,坦誠,又帶著些心照不宣。
你唱什么,我做什么。那些詩性和市儈所孵化出來的浪漫,也因此變得有跡可循,有聲音,也有了顏色。故事外的人,聽到了,也看到了。
五條人回到海豐音樂會系列海報
帶著對五條人設計風格的好奇,我們找五條人的設計師胡子聊了聊,試圖去解答給五條人做設計,算不算一份好工作。
胡鎮超(Zhenchao Hu) 昵稱:胡子
1、Q&A設計青年 x 胡鎮超
Q1:作為五條人視覺系系主任,先給大家介紹下自己吧!
A:我是海豐靚仔胡鎮超(胡子),平面設計師,HuDesign胡子設計工作室掌柜。
Q2: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和五條人合作的?促成你們合作的契機是什么?
A:第一次認識應該在高中,他們第一次回到海豐音樂會舉辦的場地就在我考前班的畫室。縣城很小,都是學藝的圈子,經過共同的朋友區區500元先生介紹,很快就認識了。第一次做海報是在2009年,當時還是個學生;正式設計上的合作應該從2012年算起,那年我搬來廣州。
Q3:您是如何理解五條人的音樂和藝術的?
A:“尷尬美,赤子心”這是阿飛對他們的評價。特別精準,我喜歡這六字。
Q4:寧愿“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從設計層面,您如何理解這個理念?
A:我覺得“土”可以理解為老土和土地,老土是美學指向;土地是創作根源,且土地是個中性詞匯,是所在之地,不是賣弄鄉愁。最終,以一個玩笑的方式表達出來,幽默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設計也如此。
Q5:五條人現在已經紅出圈了,身為背后的設計師,您的工作有什么影響嗎?
A:對我沒影響,我只是幕后工作者之一,工作量多了也正常。我不覺得我做的有多好,只是因為他們的音樂才被幾個設計媒體關注到。
Q6:五條人的logo是一個迎風飄揚的紅色塑料袋,這個設計的靈感來源和用意是什么呢?
A:塑料袋最早的雛形出現在2017年的巡演海報,主題是“明天的太陽依然為你升起”,我將塑料袋化作太陽飄在空中,詮釋五條人式的詩意。
五條人2017新專輯全國巡演:
明天的太陽依然為你升起
樂隊之前沒有正式logo,只是一個簡單的手寫字一直沿用,氣質上偏向于早期作品,覺得logo氣質不符,仁科提議改,后來做了三四個方案我們都不太滿意。
用具象物品來表達是我們一貫的風格,但具像的東西做得不好會很危險。有什么樣一個東西是可以被無限解讀,有無限包容性的?即使以后的曲風變了,logo還可以用。后來仁科這機靈鬼提議說,不如我們用垃圾袋。當這個點子被提出的時,我們一致覺得就是它了。
它是一個去設計化的logo,沒有字體設計,還是一個位圖,沒有矢量。
Q7:那您平時工作的時候,一般習慣去怎樣找靈感呢?
A:深入研讀主體,敏感捕捉細枝末節。
Q8:給這樣一支文化性的樂隊做設計,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A:保持持續性的良好的水準,跟上樂隊節奏。
Q9:工作遇到瓶頸時,您一般會怎么去尋找突破口呢?
A:多讀多看多動手,死磕。
Q10:現在大家都知道仁科是一個特別能聊的人,設計項目啟動前,你們會進行充分的溝通嗎?還是大家簡單說一下設計目的,然后給您足夠的空間發揮呢?
A:我們的合作屬于后者,平時連設計目的也不談,如果是海報只給主題,如果是專輯先聽音樂,然后開始工作。也有特殊情況,就是當設計結果不能準確的反應他們當下音樂形態的時候,他會給我打電話聊上一小時的音樂或闡述觀念,往往新的想法會在聊天里碰撞出來,但不干涉設計范疇的東西。我會尊重他們的意見,他們的音樂才是最重要的,設計師不重要。
Q11:能簡單說一下您做設計的流程嗎?
A:我注重內容先行,形式在后。確定好的idea或概念之后,會放一邊,晾它幾天,因為當你想到一個點的時候,興奮的情緒會干擾你做出判斷,也許那個點并不見得好,冷靜下來,也許還能在那個點上錦上添花。而后再尋找合適的表達手法。日常也會有記錄習慣,把一些想法畫下來,說不定哪天就用上。
Q12:給五條人做設計的過程中,一稿過和反復修改才能定稿,哪種情況出現的幾率高?
A:我們不是傳統的甲乙方關系,給他們看方案之前,我會做出三四個方案自我篩選,然后反復修改,最終提交給他們往往只有一稿。得到的反饋會是“No problem”或推倒重來。
Q13:您自己心里有考量一個設計,是好或者是壞的標準嗎?
A:沒有標準,如果有,打破它。就像他們的音樂一樣。
Q14:您印象最深的是哪張專輯或者海報的設計?這背后有什么故事?
A:2012年的回到海豐歌友會、音樂會兩張海報,那是第一次正兒八經為他們設計海報,雖然現在看起來粗糙和不成熟,但第一次找到了自我表達的方式,和對語境的興趣。海報上的瓜子花生,還是讓我媽去菜市場買的,我說是用來做海報的,她也不懂我具體學的什么專業,反正臉上露出了一絲對我未來就業的擔憂~
Q15:我看到五條人的第七張專輯《昨夜我又夢見自己去流浪》已經出版,設計風格上和以往區分很大,這背后有什么原因嗎?
A:用紀實照片作為主視覺的轉變,其實從2017年的巡演海報開始就有,這次直接體現在專輯上。設計是隨著他們的音樂在變動,所以首先改變的是他們的音樂。現實主義的照片摒棄了修飾與情感傾向,也與視覺上的美丑無關,這也是他們現階段的音樂。
《昨夜我又夢見自己去流浪》
封套攝影原作:吳冠雄 / 專輯設計:胡子
Q16:近幾年國內的音樂市場越來越成熟,很多廠牌和音樂人也越來越注重設計,您覺得這對想從事這個行業的設計師是一個機會嗎?
A:國內的獨立音樂市場和國外相比,只能算是剛起步,例如在紐約,會有專門賣爵士樂隊T-shirt的實體店,在國內很難想象。但是和以前比,還是多了很多機會。
Q17:《故事會》這張唱片獲得了第八屆豆瓣阿比鹿音樂獎的實體唱片設計獎,唱片的設計風格和主題非常吻合,能簡單談下,您當時是如何構思的嗎?
A:這是一張音樂和語言多樣化的專輯,一開始很難找到突破口,后來從歌詞的敘述性得到啟發,隨后將其偽裝成一部警匪片“電影”,將樂隊成員塑造成電影角色,并在封面上加入電影廣告語、主演名單等,強化這個概念。封面埋了個彩蛋:貝斯手牛河手上拿的就是內部的歌詞本《故事會》,這樣就讓歌詞本成為這部“電影”破案證據。
《故事會》
藝術指導:胡鎮超 / 設計:何思靜
封面插畫:吳啟明、胡鎮超
Q18:這樣問可能不太禮貌,不過還是想問下,給五條人做設計,設計費收的高嗎?
A:如果以工作室商業項目收費來衡量,當然很少,這不是他們吝嗇,因為小眾音樂的生存環境很艱難的,相反,哪怕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也會堅持支付設計費,即使很少,這是他們的原則。在早期的演出市場,設計師做演出海報都是免費的,他們是最早支付設計費用的樂隊之一。有一回我跟仁科說,別付我設計費了,他很雞賊地回答我:“那不行,這樣我就有權利對你的設計提出意見!”哈哈。
Q19:您最喜歡的五條人的歌詞是哪句?
A:這太難了,就像仁科和阿茂掉水里我先救哪個一樣……我先跑吧。
Q20:能談談對您影響或者說幫助比較大的一些人或者作品嗎?
A:每個階段都不一樣吧。例如在高中考前班,周末會跑去網吧看張曉舟更新的文章,現在最怕接到他電話。非要選一個的話,杜尚。
Q21:如果不做設計師的話,您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A:可能會成為漁夫。
Q22:為一名成熟的設計師,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和青年設計師群體有什么建議嗎?
A:如果有一天想轉行了,不要有心里負擔,這不是什么大事。
2、Q&A設計青年粉絲 x 胡鎮超
@妙仔遇朝:海報的設計和五條人的音樂風格相輔相成,有一種能把音符視覺化的感覺,如果說他們的音樂主題傳遞出了市井或者“塑料感”,那么在圖像的設計中有沒有特別想表達或者作出補充的呢?
胡鎮超:他們的音樂已經有大量的表達,我做好選擇題就行了。我會把重心放在傳播上,讓邊緣的音樂與大眾之間可以溝通,畫面的幽默感發揮了作用。也有個例,例如《阿琳娜》單曲封面,我覺得歌曲有點甜,所以我買了一個芭比娃娃來當封面,就像在牛奶里加一把辣椒。
五條人《阿琳娜》單曲封面
@高玄Ground:五條人為什么愿意花費這么大的精力和費用投入到設計細節中。
胡鎮超:因為他們不用自己動手做設計,只要打電話給設計師就好!????
@黃橘子愛吃香菜:塑料袋的徽章還會出嘛 想買了哈哈哈哈。
胡鎮超:很快會有的,放心!
@瞇眼小王:如何成為音樂或者說流行文化領域的設計師?
胡鎮超:我發現國外好些設計大咖早期都做過音樂相關的設計,有個共同點是他們都非常喜歡音樂,音樂品味也高,哪怕免費設計。如果本末倒置,僅僅是為了這樣的職業身份,我想很難持久。
作為設計師,除了五條人的設計之外,胡子平時也做很多商業設計項目。從設計風格上不難看出,即便是商業項目,設計師也試圖展現更多文化性和趣味性的元素。
1、碧山精釀啤酒酒標設計
碧山村位于安徽黃山市黟縣,河水流淌、群山環繞,是個美麗的原始古村落,碧山精釀啤酒便誕生于此。我們遵循碧山的自然生態與精釀啤酒的手工制造,采用木刻版畫的方式貫穿整個品牌視覺和酒標設計。
2、龍洞有個美國城
龍洞有個美國城——曾翰攝影個展,于2019年8月24日在PinkSTAR舉辦,展出藝術家曾翰在美國期間穿越66號公路所拍攝的作品,與以往不同,本次展覽首次加入藝術家在紐約與舊金山創作的作品。基于PinkSTAR的獨特空間(仿真美國小鎮),本次展覽規劃為三個單元: 1 、地獄天堂,盡在紐約;2、66號公路:迷失美國夢;3、舊金山:嬉皮異托邦。
我們為此次展覽設計了整體視覺,參與展覽路線規劃與展品空間布置等工作。
3、草間兒童美術私塾形象設計
以前,人們習慣用“殿堂級”來稱贊藝術,可是殿堂里沒有油膩的灶臺,沒有艷麗的垃圾袋,沒有馬桶,沒有馬桶邊的廁所讀物,也沒有愛上了打工仔的打工妹。
在胡子給五條人做的設計里,我們看見了什么呢?我們看見了縣城里面,坐在大馬路牙子上大口喘氣的人,看到了抱著河洗澡的民工,還有踩著人字梯,步伐散漫的詩人。
我們看到那只隨處可見的塑料袋,它被人匆匆的扯下來,揉的亂響,人們拎著一兜兜關于生活的零碎到站了,那塑料袋被隨手扔去,然后隨著一陣長風,去了與這所城市有關的角落……
Writer:杉茶先生是棵樹
Visual:張三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