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亮代言了楊國福麻辣燙……
8月9日晚上,楊國福麻辣燙的官微發了一條微博,瞬間點燃了網友們吃瓜的熱情。
楊國福麻辣燙此前的微博轉評贊基本都在個位數,截至今天中午,這條微博的轉評贊已經上升到6萬+,妥妥的熱門。
張亮代言楊國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帶大家先吃個瓜。
起因是最近《中餐廳》第四季開播,因為芒果臺的一貫的剪輯問題,趙麗穎在節目中的表現招來了一波黑,張亮作為本季的大廚之一,忍不住出面替趙麗穎做了一番解釋,并力挺之。這件事在周末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張亮這條微博的評論區中出現了一個腦洞大開的神評論。一下子被網友頂上了熱評。
這位網友誤認為「張亮麻辣燙」是這位張亮的產業,引來了眾人熱嘲,張亮本人也是幽默回應,「去吃楊國福啊……」。
眾所周知,麻辣燙屆有兩大霸主,張亮麻辣燙和楊國福麻辣燙。雖說張亮和張亮麻辣燙沒什么關系,但張亮力挺楊國福,一下子成為了網絡焦點。
楊國福麻辣燙聞訊而來,馬上向張亮發出了代言邀請。反應之快,遠遠超出一個麻辣燙品牌該有的樣子。網友連廣告語都想好了。
說說我對這件事的感受。
第一,網感是一種積累,關鍵時刻四兩撥千斤
幾乎所有企業新媒體運營的崗位招聘中,都可以看見「網感」這個詞,但也沒人能說得清網感到底是什么。但我們在杜蕾斯身上看到「網感」,我們在老鄉雞身上也看到「網感」。
所謂「網感」,決定了一個品牌關鍵時刻被動營銷的能力。網感更像是一種公關意識,看起來平時沖沖浪無所事事,但貴在積累,這種在social層面的積累,往往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第二,「反應」有時候比「創意」更重要
這一點我相信在今年這種環境不好的時候所有品牌會更有感觸。媒介渠道的極端碎片化,導致品牌主動去做一個campaign的成功率變得越來越低,甚至投入產出比會低到難以想象的地步。加上大眾對于各種形式的廣告、營銷已經極具排斥和警惕,絕大部分形式的營銷,已經難以打動群眾。
相比于主動營銷更依賴于創意,被動營銷相對更多取決于反應的形式,創意變成第二重要的因素。比如年初釘釘被小學生集中打一星,釘釘制作神曲在B站做回應,迅速扭轉輿論,反而成了標志性案例。
網感決定你能敏銳的發現以小博大的機會,反應能力絕對必須產出真正能夠引起自傳播的內容。免費上頭條的機會隨時都會出現,有時候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第三,你不必比所有人優秀,先比你的對手優秀
我們看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的微博,兩個品牌的微博粉絲都是6萬多,放在整個微博里,6萬粉絲的藍V絕對算不上多優秀,但很現實的就是,實際上,你真的沒必要比所有人都優秀,但首先做到比你的對手優秀。
就這件事來說,張亮相關話題上熱搜,加上這位腦洞網友的評論,這都是隨機事件,但楊國福的微博運營能迅速跟進已經不容易,加上向張亮本人發出代言邀約,說明這件事已經經過集團內部的初步討論,形成初步決策。而反觀張亮麻辣燙這邊,暫時沒有作出任何反應。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張亮真的代言了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該怎么辦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