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attheSun(ID:eatthesun0319)
作者:昀兒
本文作者張昀,微信產品經理,追求多元的人生體驗和技能學習,喜歡有趣的人。大學學阿拉伯語專業,在咨詢、公關、互聯網等行業工作過,目前處于對自我和對世界的探索期。
前段時間在開智部落進行了一次內部分享,稿件整理如下,產品如人的這套理念是個人一直在研究和堅持的,結合了工作中的一些見聞感悟,記錄如下,希望日后可以持續完善,歡迎喜歡研究產品的朋友共同學習交流。
產品如人
什么是產品如人?我認為我們喜歡一個產品就像喜歡一個人,從每個細節都可知其品味、個性與質感。而一個產品所體現的,正是其創造者的靈魂。每當我要創造一個產品的時候,我會想象自己在創造一個 new baby,思考:我將為它注入怎樣的靈魂?這個 baby 是否會成為值得交往的人?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和他熱情地聊了一整夜,正當你感到相逢恨晚之時,那人跟你來了一句,「兄弟,聽說過安利嗎?」此刻你是什么感覺?相信這樣的感受,與我們在產品里被循循善誘后,點進了一個廣告的惱怒之情是相通的。
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做一個產品,也要有產品的原則。很多時候價值觀和原則并沒有絕對的對錯,但當它深入到一個產品的骨髓里,深入到每一個細節里,便成為我們設計產品的指導方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叫《故事》,作者是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他向讀者傳授了一種銀幕劇作的原理。書中寫道——
故事衰竭的最終原因是深層的價值觀。具有藝術靈魂的作家總會圍繞著其對人生根本價值的認識來構建自己的故事。什么東西值得人們去為它而生為它而死?什么樣的追求是愚蠢的?什么樣的追求才是明智的?正義和真理的意義是什么?
設計故事能夠測試作家的成熟度和觀察力,測試他對社會、自然和人性的洞識。故事要求有生動的想象力和強有力的分析思維。自我表達絕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無論自覺還是不自覺,所有的故事無論真誠還是虛假,明智還是愚蠢,都會忠實地映現出作者本人的價值取向,暴露出人性的豐富抑或人性的缺乏。
這個理念和做產品特別的相似,寫一個故事的時候,作者就是一位產品經理,價值觀是這個故事劇本底層的根本要素。我相信一個產品會吸引和它價值觀相同的人,而創作者在用產品向用戶表達他想傳遞的價值觀。比如經常有人問:「微信為什么不能多任務同步操作?」就是說你在看微信文章的時候來了一條消息,就必須要退出文章界面,很多人會覺得非常沒有效率,實際上這是微信的創作者在向用戶傳達的一個小小價值觀:生活已經這么累了,那就專心做好一件事吧。這種價值觀是一個產品經理小小的堅持。
我認為產品的價值觀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產品經理覺知到,想打造出來的價值觀:比如,京東所打造的正品、快的價值觀,這和它的產品定位和產品設計是有關系的;另外一方面,是產品經理自己的特質附加給產品的價值觀,有時甚至他自己都感知不到。比如,你非常文藝非常追求質感美感。那可能在做產品當中,無意識地帶來一些設計的偏好。產品經理本身的特質既是特色,又是一種無形的限制。
微信價值觀
微信,是一個我愿意結交的朋友,他有自己的一套的價值觀。
在微信工作感觸最深的是,微信無時無刻透露出一種逼格,這種逼格會在每一個細節都以體現,且讓你印象深刻。比如,微信的文案都有其要求和特點,舉個例子:
盡量避免對用戶稱呼“您”,稱呼“你”即可:試著把用戶當成朋友,我們是平等的。
即使是文案中一個字的細節,也體現了微信最根本的價值觀。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四條微信價值觀。
1、善良
第一點是善良。微信有一位著名的產品經理,我稱呼他為「龍哥」。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們帥氣的龍哥的衣柜里有什么?
實際上里面裝的是「用戶價值」,因為龍哥經常說一句話,「以用戶價值為依歸」。這句話雖短,但在如今商業社會中,面對 KPI壓力、商業利益、B 端和 C 端的利益沖突的等一系列限制時,仍然堅守這句話的產品經理不多,龍哥就是一個。在我入職時,曾有機會問過龍哥一個問題,我問「您對于微信的商業化是如何規劃的?」龍哥笑了笑說,「這個問題非常像總裁辦,開會時質問我的問題。」他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真正的商業化,一定是在無形之中的,是以不傷害用戶利益為前提的。」
很多人會認為微信那么大的流量,單單在一個開機畫面放一個廣告,都能有極大的商業價值。但大家可以看到,微信從未選擇這么赤裸裸的商業化。普通用戶感知到的,永遠是微信最核心的功能——用戶本身的需求,微信希望在無形之中實現商業化過程。舉一個例子:
微信廣告上線時,龍哥專門設計的文案:
它無孔不入,你無處可藏。
不是它可惡,而是它不懂你。
我們試圖做些改變。
廣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記得微信廣告上線時,用戶都在猜測,誰收到的是寶馬廣告,誰收到的是 vivo 廣告。這種興趣反而讓用戶覺得收到廣告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甚至還有用戶不滿自己怎么收不到廣告。用戶沒有對廣告產生抵觸。如今,微信廣告一直也在極度克制,其潛力也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廣告對用戶的所有影響,都在團隊的謹慎關注之下,因為用戶價值永遠建立在商業利益之上,是不能逾越的底線。即便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也要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做一個善良的產品經理。這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愿意和善良的人交朋友。
2、克制
第二點是克制。給大家分享兩個案例。第一個案例,大家可能也體會得到,微信推出新功能的時間間隔是比較久的。而這并不是因為微信沒有對新功能進行探索與研發。相反,微信對很多新功能都在進行打磨和探索,但即使準備了很久,如果微信沒有確定它對用戶有價值,是不會真正推出來的。不斷提出新的方案,又辯證地反駁自己,是微信產品經理必須要做的事情。這種克制同時體現在微信的很多功能設計中,比如大家會發現,微信除了用戶的對話消息之外,從來沒有過任何消息推送,只在用戶需要的時候才做提醒。
第二個案例是,去年春節微信有一個朋友圈的紅包照片。第一次點進朋友圈時會有一個選項,你可以選擇開啟或者不開啟紅包照片的功能。這個不開啟功能在一開始是沒有的,后來龍哥堅持要加上,是個非常不容易的決定,因為有關閉就可能會為產品攔截流量,這讓當時的團隊難以接受。但是當大家換到用戶的角度考慮時,會發現是可以理解的,有一種最讓人難受的情緒是:生怕錯過什么。當有的人真的不想關心紅包照片,不想去湊熱鬧的時候,我們要給用戶選擇不的權利。最后事實證明流量并沒有因為這個選項而造成極大的減少,相反,越是克制越是生長。這和人生的一些道理是不是很像?
3、極致
第三點是極致。一方面是執行的極致,另一方面是設計的極致。
執行的極致在微信團隊執行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舉一個細節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微信團隊之前做過 QQ 郵箱,當時有一位客服同事發現,所有客服看到過的反饋龍哥都看過,這是一個產品經理關心用戶體驗到極致的體現。再說到微信創始的時候,迭代的產品速度是非常驚人,朋友圈這一個功能迭代了幾十個版本,基本上節奏就是晚上大家去龍哥辦公室討論方案,討論到凌晨四點,早上再讓設計師畫好圖,下午開發 demo,晚上再去和龍哥討論方案,第二天再繼續迭代循環,就像所謂的回轉壽司一輪一輪地迭代。就在這樣的一個極度緊張的狀態下微信團隊的人堅持了很久。
有趣的是,微信是從一個小黑屋中誕生的,現在微信遇到大項目時也會保留小黑屋的方式。小黑屋就是大家找一個會議室,把開發、設計、產品等所有項目相關人都放在里面,像開網吧一樣,電腦挨著電腦,所有人都擠在一起,然后常年霸占那個辦公室日夜加班。每當我在公司發現哪個辦公室被霸占了,就知道肯定又有什么功能要憋了。那是一種非常時期的特殊體驗,是一種有趣的文化氛圍。
另一個方面是設計的極致。比如說當初微信做小視頻的時候,看起來很簡單,似乎只是一個六秒的視頻功能,實際上團隊打磨了很多細節。比如它最開始的入口是在會話頁面下拉,下拉的那個動畫團隊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打磨。ios系統有一個特點是第一次打開相機的時候,會有 1 到 2 秒的延遲。但微信不知道用戶到底是第幾次打開相機,所以設計在用戶拉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打開了相機。動畫是由模糊到清楚的,讓用戶感覺不到已經有一秒過去。拉下來還有一個毛玻璃的效果的背景,背景是上一次小視頻畫面,讓用戶在這個動畫中感覺很簡單,很酷,很快。就這樣一個功能,當時產品經理不斷地調整體驗,優化參數,后來開發干脆開發了一個調整參數的自動展示 demo,他發現這樣比自己不斷被產品經理要求修改的開發成本,反而要小很多。
4、美
最后是美。一個沒有品位的產品經理很難做好產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產品經理應該為世界帶來更多美好。給大家舉一個早年的例子。最開始有個版本微信的開機動畫是 MJ,好像因為,微信在當時受到了一些質疑和反對,于是用MJ來表達微信的態度和精神。那這個海報當初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據說龍哥把設計師拉到他的車里,讓他們把車飆到很高的邁,然后放著MJ的歌,再去體會他們想要設計出來的畫面風格是什么樣子。
除了基本功能之外,風格、設計、產品的交互、視覺效果、甚至是動畫的細節,都在影響產品的質感,同時也影響產品的體驗。微信產品經理對像素級別的細節追求讓我想到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在制作一場展覽的時候,對展臺制作誤差尺寸的要求是不能超過0.2毫米,這些毫厘的差距肉眼未必看得出來,用戶也未必說得出來,但是他們一定能夠感知到,一件作品不可名狀的親切、美感與信賴感。
這樣的原則,是我們產品人應該堅守的。我一直聽到很多做產品的朋友會說:一個高容忍度的產品經理很難做好一個產品。宏大之下需要看見細節,這種堅持、固執和不妥協是一個產品經理應該持有的根本原則。
以上大概就是我在微信感受最深的價值觀。希望和大家一起做有原則的人,做有原則的產品。
微信號:EattheSun
ID:eatthesun0319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