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是撈五條人的夏天。
出道12年的五條人樂隊,今年參加了《樂隊的夏天》第2季。其臨時換歌、穿拖鞋、胡言亂語的不羈作風像是給大眾打了一劑興奮劑。而其本身的所謂鄉土創作風格和別具一格的視覺設計,像是印證和加強了他們在觀眾心中這種,代表著釋放、真實的標簽。
五條人上個月在淘寶開店,賣自己的設計周邊
然而,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訪時,仁科表達了對采訪這種對話形式的厭倦。他說大家一直在重復同樣的問題,也期待著同樣的回答。
無非是關于海豐、關于鄉土、關于那里的生活、自己的經歷......媒體對他們的預設,還是很多年前的老印象。然而很多東西,其實早已發生了變化。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不能用老視角,去拆解新議題。
“寧可土到掉渣,不能俗不可耐”,是五條人向外傳遞的行事風格和創作態度。土可能是穿衣風格不夠高級,或者某種審美選擇,但俗卻是精神世界的貧瘠,五條人表示拒絕這種貧瘠。
在采訪的后半段,五條人和記者談起了自己的閱讀。以文學作品作為媒介,對話才漸漸展開了起來。
第一次上熱搜時,仁科在作家張曉舟家看《與齊澤克對話》,張曉舟說,你上熱搜了,去看一下吧。
國外作家,除了齊澤克,仁科還看喬伊斯、果戈里、加繆......還有福樓拜、卡爾維諾、卡夫卡、博爾赫斯等的小說。初中時就開始看余華,說《在細雨中呼喊》用獨特寫作方式,給他創造了一個夢境,時隔十幾年都忘不掉那種感覺的夢境。那時他將余華的所有著名作品都看了,他說,喜歡一個人,會集中把關于他的書籍、電影都看完。說起福樓拜,大家都說福樓拜的小說給人一種電影感,仁科說,那個時代電影還沒普及呢,是電影有福樓拜感。
市井的煙火氣風格背后,卻是高級的閱讀品味,讓人覺得很有意思。
下面,小編幫大家整了整五條人的書影單,感受一下如此輸入和輸出的強烈風格對比,所給大家帶來的啟發和震撼!
加繆
《加繆手記》
豆瓣評分:9.2分
此圖為第一卷,《加繆手記》一共三卷
置之度外地去評斷一件事是不可能且不道德的。唯有深入此一荒謬的災難中,我們才能保有藐視它的權利。
個人做出什么樣的反應,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它也許可以有點用處,但絕對不能證明什么。基于一種放浪的心態而看不起自己的環境,和它劃清界限,證明的只不過是一種最微不足道的自由。
——《加繆手記》
作家簡介—
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作家。在疫情期間,他的長篇小說《鼠疫》再次被推到公眾視野,除此之外,還著有哲學論文集《西西弗斯神話》、荒誕小說《局外人》等。他的文學精神特點是揭示世界的荒誕,以及承認絕望,但主張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
《加繆手記》一共三卷,記錄了加繆的很多文學筆記、生活感想、情感變化,是深入理解加繆的一個很好的入口。
余華
《活著》
豆瓣評分:9.4分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人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著好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
豆瓣評分:8.8分
一樂看到了勝利飯店明亮的燈光,他小心翼翼地問許三觀: “爹,你是不是要帶我去吃面條?”
許三觀不再罵一樂了,他突然溫和地說道: “是的。”
——《許三多賣血記》
《在細雨中呼喊》
豆瓣評分:8.4分
我突然發現了逃跑的意義,它使懲罰變得遙遠,同時又延伸了快樂。
——《在細雨中呼喊》
《世事如煙》
豆瓣評分:7.7分
他就這樣連續錯過了命運的四次暗示,但是命運的暗示是虛假的,命運只有在斷定他無法看到的前提下才會發出暗示。
——《世事如煙》
《兄弟》
豆瓣評分:8.5分
這就是人世間,有一個人走向死亡,可是無限眷戀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兩個人尋歡作樂,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暉有多么美麗。
——《兄弟》
作家簡介—
余華(1960——),中國當代作家。以批判題材的小說著名,被稱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余華的早期小說主要寫血腥、暴力、死亡,寫人性惡,呈現一種奇異、怪誕、隱秘和殘忍的非常態、非理性氛圍。
余華曾坦言: “我覺得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
福樓拜
《包法利夫人》
豆瓣評分:9.0分
她愛海只愛海的驚濤駭浪,愛青草僅僅愛青草遍生于廢墟之間。
她必須從事物中得到某種好處。凡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發泄的,她就看成無用之物,棄置不顧。
——《包法利夫人》
《情感教育》
豆瓣評分:8.6分
有時候,我想起你的話來,就像遠遠一道回聲,就像風帶來了一座鐘的聲音。讀到書里愛情的段落,我覺得你就在那兒。
凡是書里人以為夸張的地方,你全叫我感到。
——《情感教育》
《三故事》
豆瓣評分:8.4分
他在哲學上出人頭地,但是他永遠不懂數學。
——《三故事》
《圣安東尼的誘惑》
豆瓣評分:8.3分
啊!誘惑好厲害。可是我到到底逃出來了!
——《圣安東尼的誘惑》
《薩朗波》
豆瓣評分:8.5分
害怕的心理保衛著這座圣殿,比墻壁更為有效。
——《薩朗波》
作家簡介—
居斯塔夫·福樓拜(1821—1880),法國作家。以深刻的心理描寫和現實主義風格,對人物和社會進行清醒的觀察。
福樓拜認為,偉大的藝術是科學和客觀的,藝術家在作品中應當同上帝在宇宙中一樣,既到處存在又無處可見,作家應當退出作品,不用自己的道德意識和價值取向去影響讀者。
卡爾維諾
《樹上的男爵》
豆瓣評分:9.1分
總而言之,雖然一個寬容的時代正在到來,然而它更虛偽了。
——《樹上的男爵》
《不存在的騎士》
豆瓣評分:8.9分
無論如何,你的骰子已亮出它們的點數,我的骰子還在盒子里跳躍。
——《不存在的騎士》
《看不見的城市》
豆瓣評分:9.0分
我想:人到生命的某一時刻,他認識的人當中死去的會多過活著的。這時,你會拒絕接受其他面孔和其他表情:你遇見的每張新面孔都會印著舊模子的痕跡,是你為他們各自佩戴了相應的面具。
——《看不見的城市》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豆瓣評分:9.3分
輕是與精確、果斷聯系在一起的。瓦萊里曾說,要輕得像一只鳥,而不是羽毛。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作家簡介—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4—1985),意大利當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等。卡爾維諾筆下的現代人,己經走進了“文明的城堡”,卻依然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依然如此孤獨,甚至懷疑起了自身的存在。“城堡”成為逃不出的壁壘。
齊澤克
《與齊澤克對話》
豆瓣評分:8.3分
你不能只是因為社會現實中的一些沖突或反映就把敵對解釋為真實界。 我認為,真實界就是某種形式的想像,真實界不是某種處于自然狀態的已經符號化了的自然界。
——《與齊澤克對話對話》
作家簡介—
斯拉沃熱·齊澤克(1949—),斯洛文尼亞作家、學者、哲學家。長期致力于溝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將精神分析、主體性、意識形態和大眾文化熔于一爐,形成了極為獨特的學術思想和政治立場,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為耀眼的國際學術明星之一,被一些學者稱為黑格爾式的思想家。
卡夫卡
《城堡》
豆瓣評分:8.8分
努力想得到什么東西,其實只要沉著冷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的,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過于使勁,鬧得太兇,太幼稚,太沒有經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著桌布,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上的好東西都扯到地上,永遠也得不到。
——《城堡》
作家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征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太宰治
《人間失格》
豆瓣評分:8.3分
所謂“世人”,到底是什么?是人的復數嗎?世人的實體究竟在哪里?一直以來,我茫然不知,只覺得世人應是強大、嚴厲又可怕的東西。
...
世人可不會饒恕你。
——什么世人啊,是你不會饒恕我吧?做這種事情,世人一定會要你好看。
——什么世人啊,是你會要我好看吧?世人遲早會葬送你!
——不是世人,是你要葬送我吧?
——《人間失格》
作家簡介—
太宰治(1909—1948),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后,寫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逆行》、《斜陽》等作品。
作家訪談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豆瓣評分:9.0分
我總是用冰山原則去寫作;冰山露在水面之上的是八分之一,水下是八分之七,你刪去你所了解的那些東西,這會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作家略去什么東西是因為他并不了解那東西,那他的故事里就會有個漏洞。(海明威部分)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伍迪·艾倫
《門薩的娼妓》
豆瓣評分:8.0分
花上50塊,你可以進行“不深入的陳述”;花100塊,一個女孩可以把她的巴托克唱片借給你聽,一起進餐,然后讓你看她來一次焦慮發作;花150,你可以跟一對孿生姐妹一塊兒聽調頻立體聲廣播;花300塊,你可以得到全套服務:一個淺色黑皮膚的女孩會在現代藝術博物館里假裝搭上你,讓你看她的碩士論文,讓你和她在伊琳餐館就弗洛伊德關于女人的概念尖聲爭吵,然后她會按照你選擇的方式假裝自殺。
——對某些人來說,這是完美的一晚。不錯的騙局。多棒的城市啊,紐約。
——《門薩的娼妓》
作家簡介—
伍迪·艾倫(1935—)美國電影導演、戲劇和電影劇作家,電影演員、爵士樂單簧管演奏家。伍迪·艾倫寫作的主題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為,他善于吸取無聲片喜劇的優點,配合自己一套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機智對白,尤其是紐約知識分子式的機智。
伍迪·艾倫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新片推出,產量穩定的同時也能堅持自己的特點,這也是他的影迷們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
附贈小彩蛋——
影單
羅伊·安德森
《寒枝雀靜》
豆瓣評分:7.9分
我很高興聽到你做得很好。
是失望吧。生活可以是好的,但絕對不都是美好收場,演戲當然可以只演好的那一面,但事實上我們都會生病,都會死,很可怕,但這是事實,我們只能選擇接受。
——羅伊·安德森
溝口健二
《近松物語》
豆瓣評分:8.3分
《近松物語》是由溝口健二執導,長谷川一夫等參演的劇情片。
劇情簡介:大經師(編歷師)對夫人娘家的經濟困境漠不關心,卻暗地里接濟家仆阿玉的父母,更對她心懷不軌,阿玉逼于無奈騙他說已與畫師茂兵衛訂了婚。茂兵衛同情大經師夫人的處境,想盡辦法為她籌錢,卻引來大經師誤會兩人私通,兩人為躲避死刑,落荒而逃,因而發展了一段真摯不朽的愛情。
他們是愚蠢的,生不逢時卻一意孤行。
——《近松物語》
小林正樹
《切腹》
豆瓣評分:9.3分
劇情簡介:日本內戰結束已久,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武士。殘酷的現實使得無所事事的武士跑到諸侯家,表示要切腹自殺,諸侯感動于武士的精神,于是收留他,給了他一份工作,于是這成為當時流行的敲詐手段。一天井伊家來了一位名叫千千巖求女的浪人,他也提出相同要求,家臣決定將計就計,讓他切腹,結果千千巖求女在極度痛苦中咬舌死去。
武士的自尊不過是個裝飾品,我的現在就是你們的將來。
——《切腹》
由此可見,無論是創作者,還是創意人,想要保證持續有生命力的輸出,必須要有有章法的持續輸入。
而如何選擇,全憑個人的實際情況,你的思維體系里缺乏哪一塊,就去找相應的補充;你的視野需要如何的擴展,就去找相應的出口。
這里的書單,也不建議大家照葫蘆畫瓢一一效仿,而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任何關于作品、創作的輸出形式、風格,都只是一種選擇。五條人認為靠近土地的創作風格更能抒發自己的表達,但在輸入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所以,當大家覺得需要深聊鄉土、海豐才能更加了解和詮釋五條人時,仁科懟出本齊澤克,暗示你他們其實想聊聊哲學!
giao級
參考:
@南方人物周刊
《我們以后別采訪了,還是寫信吧 | 對話五條人》張明萌
@百度百科
評分、圖片來自:
@豆瓣、網絡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