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微博兩茫茫
2010年借助QQ客戶端的流量出道,巔峰時期用戶超3.1億,日活用戶超5000萬人,劉翔的關注人數突破800萬,超過入駐推特的LadyGaga,成為當時全球第一微博......
十年過后,當初不可一世的騰訊微博,卻迎來黯然退場。9月5日,騰訊微博團隊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調整,騰訊微博將于2020年9月28日停止服務和運營,屆時將無法登錄。
當年門戶巨頭混戰的微博戰場,在時代的大浪淘沙下,城頭只剩下新浪微博的大王旗飄曳,從群雄逐鹿到寡頭格局,不過十年。
早在2014年,搜狐微博進入“半放棄”狀態,服務器無法訪問,張朝陽無奈坦言:“微博的三分鐘熱度過去了”,此后搜狐微博首頁,鏈向了圈子社交的“狐友APP”。同年,網易微博也宣布關停,將用戶轉移到輕博客產品LOFTER。
當年國內第一款微博產品飯否,在經歷關停風波后,選在2010年感恩節重新上線,但隨著其他微博產品的眼球效應,以及王興戰略轉向美團后,終被淪為“棄子”,不再提供新用戶注冊通道,而依舊在飯否活躍的王興,以及不時流出的飯否日記,好像在努力地提醒著人們,飯否過往的榮光。
微博的十年,同樣也是互聯網發展的簡史,從塞班系統制霸到安卓、iOS的雙寡頭,從WEB內容的PC端到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從門戶網站掌握話語權到人人可以創造內容的自媒體,少有一款互聯網產品能像微博一樣,完整地經歷一個互聯網發展的周期。
微博產品的十年,改變的不只是內容消費方式,同樣也是一場草根的狂歡,揭開了屬于普通網民的話語權時代。
興于飯否,盛于新浪
2006 年3 月 31 日,作為創始人的Dorsey,在推特上發布了第一條推文:“just setting up my twttr”(搞定我的Twitter了),并在次年成立了推特公司。
在推特的野蠻生長的2007年,當時剛轉手賣掉校內網的王興,從中得到啟發,拉來同是龍巖老鄉的張一鳴負責技術,著手開發中國的“推特”,從國內一眾跟隨者中,脫穎而出,兩年時間坐擁百萬用戶,成為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微博產品,梁文道、陳丹青、連岳等名人接連入駐,其中也有后來的“微信之父”張小龍。
但正因內容去中心化,所以極不可控,在09年中旬,飯否就因敏感內容被關停,而后是全網集體封殺,飯否相關博客、貼吧、豆瓣小組等被逐一刪除,這一關停時間長達五百多天。
幾乎在飯否關停的同一時間,新浪高層內部會議決定做微博產品,僅用兩個月時間便完成開發,于09年8月開始內測,9月份上線,其中的@、私信、評論等內容交互方式,成為微博的基礎功能,這無疑為不知所措的飯否用戶,提供了轉移陣地。
在早期推廣策略中,新浪微博沿用新浪博客的推廣策略,邀請明星和名人實名入駐,認證后名字后面會帶上“V”標,擁有展示身份的標簽屬性,以名人效應拉動用戶增長。
當時的新浪博客,除了有當年登上時代周刊的韓寒,還有創作《明朝那些事兒》的石悅,線上講解《TOFEL核心詞匯21天突破》的李笑來,以及當時負責谷歌中國的李開復......
背靠新浪博客豐富的名人資源,通過頂流名人來制造話題,以及飯否用戶的需求窗口期,實現了新浪微博早期用戶的增長。
群雄并起,門戶亂戰
2010年,蘋果發布了最具劃時代意義(之一)的產品——iPhone 4,同年中國移動3G網絡,完成覆蓋全國所有縣城,移動互聯網開啟高速時代,09年底搜狐微博開始內測,張朝陽立下了軍令狀:“要追趕并超越新浪微博”;2010年1月網易微博進行內測,丁磊稱親自掛帥,期間每天體驗新浪微博,說道:“必須CEO親自體驗對手,才知他們的弱點在什么地方”。
同年4月騰訊微博開始小規模內測,并于5月1日開放用戶邀請注冊,背靠當時中國最大的客戶端——QQ,騰訊微博獲得了巨大流量扶持,除了提供流量入口和賬號共享,還通過彈窗消息引流拉新。
因此,2010年也被稱作“微博爆發年”,四大門戶網站的涌入,點燃了微博產品的混戰,同時也誕生了“方舟子被襲”、“我爸是李剛”和“3Q大戰”等全民熱議事件。
作為當時微博產品的先行者,新浪微博的風頭,一度壓過了QQ,同時在產品功能上,新浪微博也不斷延伸,推出新浪微群、可即時聊天及好友上線提醒的Air客戶端、團購平臺“微團”、主打本地生活服務的“微領地”,以及在線音樂平臺“微音樂”,新浪微博的“野心”無不沖擊著QQ的領地。
對于騰訊而言,任何挑戰QQ地位的事情,都會觸發本能的防御機制。騰訊微博從誕生之日開始,便躲不開對標新浪微博的命運,也被外界視作一款防守型產品。在競爭策略上,騰訊微博也多采用跟隨策略。
而至于騰訊微博,是否為騰訊戰略級產品,我們不得而知,但在資源投入的力度,騰訊絲毫不吝嗇。
騰訊微博,后來居上
以小馬哥為先的騰訊總辦(騰訊最高管理決策層)大佬,日更微博,試玩社交游戲和小應用,各種站臺代言,并力邀明星、名人和企業家好友入駐,不惜重金搶占名人資源,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對于拉動騰訊微博的流量來說,是立竿見影的。
彼時新浪微博的姚晨,騰訊微博的劉翔,搜狐微博的劉燁,成為三個平臺的頂流。
在另一面,騰訊微博雖重金引進有話題性的名人,但在制造、運營話題上乏善可陳,明星推送的內容有些格式化,內容運營的不足也影響了用戶體驗。
不過在資源和流量稟賦下,以及強勁的增長勢頭面前,很多問題會被掩蓋掉。2012年2月,騰訊微博注冊用戶,率先突破一億大關,兩個月后新浪微博也突破一億大關。
但騰訊微博的增長曲線更猛,5月騰訊微博和QQ之間,實現借閱內容一鍵互通功能,騰訊微博與QQ、QQ群打通,你可以把QQ聊天信息分享到騰訊微博,也可以將微博資訊快捷分享到QQ。
四個月的時間里,騰訊微博注冊用戶數超3.1億,日活用戶數超5000萬人,一度是新浪微博的兩倍。
擁有了后發優勢,騰訊微博對新浪微博,的確起到了牽制作用,從個人開放認證到開放廣告展示位,都延緩了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進程。
正如網易前副總編張銳宣稱:微博對四大門戶來說,新浪是戰略級產品,網易是變革型產品,騰訊是阻擊型產品,搜狐是跟隨型產品。當然這番話,不無激勵內部士氣的考量,但也側面印證了部分人對騰訊微博的定位理解。
新浪微博,重回霸主
而在門戶巨頭并行的時候,也暗藏了隱憂,那便是謠言四起。
2012年3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部門,關閉了16家造謠傳謠網站,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也因集中出現謠言,被點名批評,評論功能關停,內部整頓謠言內容。
另一個陷入輿論旋渦的事件,是甄子丹與趙文卓的罵戰。在娛樂圈出現不同的站隊后,網民紛紛各自為陣,不僅罵起了兩位“主角”,更是炮轟當時表明各自立場的其他明星,并演化為惡意的人身攻擊,致使部分明星決定永久退出微博。
這一年,騰訊微博也逐漸被戰略邊緣化,由盛轉衰看似突然,其實暗流早已推動命運的車轍,個中原因有三條:
其一,騰訊在推出微信后,便將主要資源扶持微信;
其二,當年“3Q”大戰耗散了內部精力,騰訊沒有太多余力,去投入到微博之爭中;
其三,從牽制新浪微博的目標來看,騰訊微博的確完成了使命,也為下一張“移動互聯網船票”,贏得了時間窗口。
終在2013年11月,騰訊微博團隊傳出內部轉崗的消息。
當時曾有人這樣總結騰訊微博與新浪微博之戰——一個部門在對抗一家公司。這種說法不無刻意營造“英雄氣短”的感覺,但卻真實說明了騰訊微博的處境,外部要追趕新浪微博,內部同樣面臨眾多產品的資源競爭,擁有超億體量的騰訊微博,自然需要自己創造內生性。
對比于在一開始,便將微博作為戰略級產品的新浪,始終在改進產品和內容運營,以及不斷試水商業化。
例如在產品上,新浪微博于2012年上線“悄悄關注”功能,在2013年新增密友功能,強化私密社交圈,并針對不斷涌現的微博熱點,推出全新版“熱門話題榜”,通過話題“主持人”機制,讓每個人都可以制造和參與熱點,繼而叩響了“微博熱搜”的大門;
在內容運營商,新浪微博不遺余力地邀請明星入駐,同時各種娛樂、搞笑等領域的草根號盛行,這些草根號背后由MCN孵化,新浪微博的草根號江湖,也呈三足鼎立之勢,以蔡文勝為代表的“福建幫”、以杜子建為代表的“貴州幫”、以著名微博“酒紅冰藍”為首的“揚州幫”;
在商業化上,除了開發新的廣告展示位外,新浪微博遇上了阿里。2013年4月,阿里收購了新浪微博18%的股份,新浪微博也與淘寶賬號打通,并推出新浪微博淘寶版。
同樣在2013年,新浪微博對外財報中顯示,其注冊用戶超5億,日活用戶達4620萬,微博霸主重回新浪。
大勢之下,勝負已分,2014年新浪微博更名“微博”,啟用獨立域名weibo.com,同步更換全新標識,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曹國偉表示:微博是驅動新浪成長的戰略級產品,不再是新浪的一個頻道,將作為一個獨立平臺承載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也是在2014年,搜狐微博、網易微博前后關閉,騰訊撤銷了騰訊微博事業部,騰訊微博客戶端版本停止更新,雖在2018年突然出現產品更新,甚至引發人們熱議“爺青回”,但終究不過是一場YY,隨著9月28日騰訊微博關停之日的臨近,十年微博大戰落下了帷幕。雖終成一家,但對于新浪微博而言,同樣面臨著微信、短視頻APP對用戶時間的爭奪戰,熱搜相繼出現爭議內容被多次整改,如何平衡過度娛樂化的內容...這些都成為新浪微博的隱憂。
從飯否身先士卒,四大門戶蜂擁而上,再到大局已定終成一家,微博之戰的十年間,塑造了單核的市場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互聯網下一個十年的浪潮方向。
參考資料來源:互聯網指北:《微博十年,記錄目之所見的互聯網》
三節課:《新浪微博八年興衰史》極客網:《3億人用過的騰訊微博即將關閉 十年微博大戰正式落幕》
全棧人:《騰訊內部員工現身說法:曾經風光無限的騰訊微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