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 廖義源:不會寫故事的Art不是好導演
前一陣子在網絡和朋友圈很火的幾條螞蟻金服的片子,小T通過微信與導演取得了聯系。廖導當時說等過一段時間,等事情涼下來再說。現在涼了,我們采訪到了本人。
小T:這三個故事腳本是如何確定并打磨出來的?您有和原型人物接觸過,去為您的創作做準備嗎?
廖義源:我先拍個馬屁,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先感謝支付寶的阿東先生和菲菲小姐,還有火橙的徐超。你知道,作為一個創意人轉行出來做導演,有人質疑或者是不信任你是應該的。因為你可以是個不錯的創意總監或者牛逼的美術指導,但不一定就是一個能講好故事的導演。所以我打心眼里感激這些能在我角色轉變期間,敢于冒風險幫助我的人。還是那句話,有想法的人很多,需要有辦法的人幫你落地。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這個案子是個直接客戶,沒有經過中間環節或代理商,我既是導演,同時也兼任創意文案和編劇。所以在構架整個故事之前,我與黃麒和葉海鵬面對面聊了很久,與馮越海也進行了電話溝通。說實在的,聊下來并沒有特別大的感觸,創業嘛,滿腔的情懷加上各種的不容易,能有什么新意呢?所以我決定從細節入手,來刻畫三個人物,去個性存共性。畢竟是商業廣告,有共性才能引發最大的共鳴。遠一點看,我其實是把三個男人的故事當成一個男人在寫,男人到了三四十歲,很多身份已經拿不掉了,你是老板又是父親,你有理想同時又不能逃避現實,所以各取所長;葉海鵬的創業精神,馮越海要兼顧家庭,黃麒的理想和情懷,這是所有三四十歲左右男人身上的共性,當然,里面也有很多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歷。最初的文字腳本40分鐘,寫了兩天兩夜但是不知不覺,就是有那種“才數月已千年”的意思。
信與不信
五分鐘
早與晚
案例詳情:支付寶:讓世界看見你的價值 系列微電影
小T:《早與晚》中,兩本有關于馬云的書分別在片頭和片尾中出現,這是您特別設置的嗎,有什么目的?
廖義源:馬云是這個時代教父嘛,特別是對創業者來講,大家都把他當偶像。記得有一次去一哥們的創業公司,老板辦公室裝修得很體面。當時他翹著腿在幾丈寬的老板桌上看馬云的書,書架上擺滿了各種馬老師的書籍;他對馬云說過的話倒背如流,對馬老師的奮斗史如數家珍,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覺得馬云就是這個時代的一個超級大符號,而我一直想在片子里調侃一下這種現象,這次終于找到合適的機會了。
小T:您在前期對《早與晚》腳本的構想中,主人公錯過兒子的生日這個故事是怎么想到的(您的故事墻上也貼著一幅父親肖像畫)?另外,片中用兒子的視角,在貓眼里看主人公捧蛋糕唱生日歌的鏡頭很特別,您選擇這種呈現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廖義源:在《早與晚》里,我想用“早”與“晚”之間的沖突和張力更多地表現馮越海親情的一面。這哥們每天四點起床出去敲門,吃了無數的閉門羹,最后還得被兒子關在門外。所以當他說:“門會關上,也就一定會打開”的時候,我在中間過度一個抽象的鏡頭,就是他兒子的畫。我故意用了很濃重的油畫框裝裱起來,表示馮越海很重視兒子對他的這個責備,但現實很無奈,他只有通過貓眼對著鏡頭唱歌哄兒子開心。我當年哄女朋友開心就用這招,在以前很多的創意中提過,但都被客戶殺掉了,在這里終于如愿以償了。
關于貓眼的鏡頭其實我腦子里很早就有這個畫面了。首先作為一個多年的art我當然有我自己的視覺要求,這個要求就是總希望拍出來每個鏡頭都有意思。你想,我們的眼睛為什么總是會對一些特別的鏡頭留下深刻印象?因為我們日常的視角就是一米七,或者坐下的一米二左右的角度。那能不能把攝像機放在一些人們眼睛去不到的地方,比如用很低的角度拍人走路的皮鞋底,很高的角度拍一個腦袋,很微觀的角度拍一個貓眼呢?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吸引眼球吧。
關于創作
小T:三條片子無一例外是以灰暗的色調開場,您想通過這樣的色調表達什么嗎?
廖義源:因為這三個故事不是一上來就介紹人物,而是通過一個故事,其次才是你所說色調,調子不過是從暗到亮,從失敗到成功的顏色屬性而已,這不重要。關鍵是我需要一個吸引人的橋段交代出三個人物,然后再說我是誰,我是做什么的,簡單利落又能吸引人。我不喜歡那種娓娓道來慢悠悠的東西,直接一點比較來勁吧,這純粹是個人喜好,就像有些片子哪怕只有一分鐘,你也看不下去,都是因為個人喜好問題。
小T:這個系列片子的海報都是您操刀的嗎,能說說您為什么選了那幾個鏡頭?看過您為片子做的功課,滿滿一墻的想法,看起來您花了不少時間,您是個很勤奮的人嗎?
廖義源:海報是做著好玩的,其實就是劇照截圖而已,把自己寫的感覺好的文案放上去。我不是一個勤奮的人,我算是懶,而且屬于非常懶的那種,我只是在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事情上特別上心而已,墻上那些東西只是我腦子里的記號。
小T:您故事墻上的這些記號是用來干嘛的?
廖義源:是這樣的,我屬于那種在拍攝之前一定要在自己腦子里能看到這個故事才能開工的導演。但是拍片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得有一群人去幫你實現這個想法,所以我得把我腦子里看到的故事翻譯出來給我團隊,落在具體文字和畫面上。
小T:聊一聊您的創作心得?
廖義源:導演這個職業對我最大的迷戀,就是一個作品從無到有的那種體驗。你腦子里萌發的一個故事,一段影像,是所謂創作也好,道聽途說也罷,或者假惺惺說是自己親歷的也行。總之他來自你腦海和你的筆下,當你把他落在紙面上后,它就活過來了,我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他的模樣,他的節奏他的呼吸,可能就像女人懷孩子一樣吧。但我們懷的是抽象的東西,很多時候像是癡人說夢,不太讓人明白,所以你需要具體的記號和圖像表達出來,讓團隊明白,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地方,什么樣的人,他們穿什么樣子的衣服,在說著什么臺詞,講著什么樣的故事。你甚至會給他們聽一段你腦子里飄過的音樂,或者一張圖片,等等。你得讓團隊和自己處于同一個頻道,同一個節奏去共同實現這個想法,然后大家去找你腦子要的地方,演員,衣服,美術,道具等等等。
然后,你看見一群人從現實中排隊來到你的夢境里,這個人或許高了,矮了,胖了。或許會突然閃進來一人,剛好跟你腦子里想象的重疊,然后你告訴服裝,給這個人穿什么樣的衣服,然后你去找到一個地方,把他放進去,讓他們說你要的臺詞。當畫面出來的那一刻,我覺得這就是夢想照進了現實,我想這就是我特別迷戀的地方!所以,墻上這些記號能把我腦子里抽象的故事翻譯一下,但是這個得花時間搭功夫。所以我說這三條片,是花了一個月的前戲,才換來每條三分鐘的高潮。
小T:最后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用這么多廣告人來出演呢?比如團長你是怎么請到他的?
廖義源:因為預算緊張嘛,開玩笑,不單只是錢的問題。從結果來看他們是演的不錯的,二十來個客串每個人都演的非常好。首先,我相信一句話,沒有不合適的演員,只有不合適的角色,讓你演你自己肯定沒有人比你演的更好。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角色,看導演能不能把他們放在他們自己覺得合適的舒服的環境里去。因為我都算了解這些人,我知道他們適合什么,每個人的臺詞都是根據他們自己的“口音”來寫的。其次,我比較害怕陌生環境,我喜歡跟自己熟悉的人呆在一起,有他們在我就可以在現場保持一種惡作劇的心態,任我擺布哈哈哈。拍片嘛我覺得好玩為主,苦哈哈的各種難受不是我要的。
我跟團長很多年的朋友了,我很了解他,團長本身就是一個人物個性色彩非常鮮明的一個人。我跟他說過有三個角色很適合他:土匪、嫖客和民工,哈哈哈。再一個其實我是把他當廣告植入了,你想他這么大一腕能出現這片子里,得受到多大的關注和轉發啊,所謂“驚鴻一瞥傾倒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 廣告導演 ——
廖義源善于講故事,擅長把握風格強烈的影片,能切身了解客戶的傳播訴求,在代理商的創意基礎上深入挖掘廣告核心洞察,讓商業和藝術得到完美的結合。
—— 螞蟻金服微電影演職員表 ——
編劇/導演:廖義源
代理/制作公司:火橙股份
監制:周昕晨
制片:姜艷婷 孫棟樑
攝影師:李鴻慶
剪輯師:王玉 阿雄
主演:盧森堡、石峯、嚴峰、陸凱、畢玉山
美術:天天 廖義軍
TC師:陶蕓 DW工作室
錄音室:Mute studio
導演助理:吳碧波
配音員:殷瑜 華北
字體設計:郝君軍 雷少
特別感謝
支付寶客戶方:黃燕東、Lisa、愛娃、非爾、
含澈、溢清、慕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