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30億播放量的《熱血長安》,藏著哪些內容營銷新玩法?
品牌內容營銷的生態圈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
自2017開年以來,原本在每年Q1都會躁動不安的品牌營銷圈,今年卻顯得格外沉寂。除去將集五福這塊回鍋肉再次炒出新口味的支付寶,眼看Q2將至,放眼望去整個營銷界,目前能引爆現象級傳播的品牌營銷案例實乃屈指可數。
可是在另一位面囊括UGC/PGC陣營的Social營銷圈,卻是全程刷屏了整個2017年Q1的營銷界。先是“小拳拳錘胸口” 、“皮皮蝦我們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網友之間迅猛擴散,然后背靠品牌大山的social營銷趁勢而上,都試圖在這些以往難登臺面的內容形式中曝光自己的品牌。
由此看來,品牌營銷若是陷入傳統“寶潔式”營銷思維中,勢必在當今信息日益碎片化與垂直化、用戶獲取資訊形式逐漸趨于意見領袖的新常態下,陷入步履維艱的自嗨末路。
如何將品牌營銷注入Social血液,以引導用戶自發擴散實現群嗨效應,一次“UC追劇部”走紅網絡的刷屏事件,為這個問題交上了一個獨特和高明的營銷思路。
3月15日,在優酷獨播網劇《熱血長安》迎來第一季大結局之際,國內影評界知名意見領袖毒舌電影菊長椒爺和三口看片兒,相繼推出關于《熱血長安》的劇評視頻。
視頻內容延續了他們各自特有的劇評風格,其中憑空腦洞出來的UC追劇部的梗,讓不少觀眾在觀看劇評視頻后冒出滿腦子黑人問號,“UC追劇部究竟是什么?”
數位重量級劇評大咖在視頻中相繼埋梗玩梗的動作,成功勾住了一部分人的興趣。當晚就引得各路段子手出洞,紛紛開始腦洞起UC追劇部的日常,許多網友表示“感覺找到了自己人生職業規劃的方向”。
截止今天發稿前,微博端關于”UC追劇部”的討論已引發超過上萬條討論,#UC追劇部#話題閱讀量也沖破了5000萬,微信端各路大咖的劇評視頻播放量都在10W+以上。
那么在數天時間內,UC追劇部這個梗是如何做到刷屏效果的?
此次內容營銷之所以成功,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借力打力
在有UC震驚部火遍網絡的背景下,此次UC追劇部走紅網絡,顯然是營銷人對已有熱點的一次深度延展挖掘。
但與其他貼靠熱點的營銷案例又有所區別的是,UC追劇部刷屏前后的連貫性和延展性存在著天然優勢。首先由劇評KOL通過《熱血長安》劇評的形式引出追劇部概念,再由網友自發延展擴散。從用戶角度出發來看,這樣或許更能讓觀眾自發的去玩追劇部的梗。
2.一石三鳥
之所以說這次營銷有高明之處是在于,“追劇部”用Social的形式火遍網絡的表象下,還從品牌層面帶出了UC、優酷、熱血長安這三個跨界品牌的滲透影響力。
優酷作為熱血長安的制作方與唯一獨播平臺,在內容出口質量與流量導入的能力方面毋容置疑,但在內容周邊的PGC和UGC層面,若是談及內容整合能力和自媒體矩陣,或許UC更能擔當此任,兩者雙劍合璧,也是追劇部能火的重要品牌背景因素。
3.靶向洞察
拋開洞察用戶心理的營銷必將淪為自嗨,此次UC追劇部的爆發式刷屏,再次證明了精準洞察對一次成功營銷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當今追劇人群正在處于95后群體的高速增長期,深入剖析95后追劇黨的追劇習慣不難發現,亟待尋求認同感的他們,通過各自追劇的喜好并以此抱團是他們追劇日常,此時突然出現的追劇部,無疑勾起了這個群體關于“我有沒有資格加入追劇部”的自問,再加之95后群體本身就是當下網絡段子手表情包的主力軍,所以本次營銷能在用戶圈層引發大面積的“追劇部”玩梗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次UC追劇部火遍互聯網的背后,在互聯網行業內看來,也許是阿里大文娛打響布局2017的第一槍。
眾所周知UC、優酷皆屬于阿里大文娛板塊中的重要部分,在當今優質文娛內容稀缺、各巨頭爭奪一手內容的大環境下,對于阿里來講,2017一定是最為關鍵的一年。隨著“阿里游戲”“阿里影業”“阿里文學”等文娛子版塊的布局,阿里大文娛旗下各版塊之間資源的整合貫通只是時間問題。
在今年,類似于“UC追劇部”這樣能制造刷屏現象的跨品牌營銷事件,還將會紛至沓來。屆時,阿里大文娛能否成功爆發到一個更高的量級,在文娛板塊對騰訊實現彎道超車,我們拭目以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