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變化,迎擊“新常態”:三重策略引領后疫情時代出海營銷
本文作者:Twitter大中華區總裁 Sara Cheng 鄭慧玨
“黑天鵝”事件后,世界已不同以往——“非常態”成為了“新常態”。
全球疫情日趨穩定,經濟活動正有序重啟。人們生活觀念和消費習慣發生了多維的轉變;科技創新被賦予更多責任感;全球商業秩序和價值鏈在沖擊中開啟了重塑。
身處這場變革潮的中國出海企業,比以往更深刻的意識到在新舊常態的迭代下,唯有從被動應對“非常態”到主動擁抱“新常態”,才有機會在海外營銷的前路上乘風破浪。我想根據Twitter對全球用戶對話的大數據分析和與眾多品牌合作的經驗,分享一組最新洞察,幫助出海營銷人士把握后疫情期的海外消費趨勢變化,更具前瞻性的制定推廣策略,鞏固與海外消費者的長效連接。
1. 傾聽為先,敏捷應對用戶需求變化
疫情肆虐期間,在漫長的居家隔離中,為解決最急迫的生活娛樂及遠程辦公需求而主動做出改變,成為了用戶行為上最顯著的一項“新常態”:上半年,Twitter平臺上近6成用戶的視頻觀看時長增加,并有超3成的年輕用戶表示這一習慣的養成“不可逆轉”。關于“視頻會議”,“直播”的討論幾乎翻番,與“網購”相關的表情符號使用頻次更是短期內激增了20倍。
此外,用戶情緒的波動、心態的轉變也為品牌傳播帶來了“不確定性”的挑戰。根據Twitter推文數據,疫情中各種情緒交織:即便加油打氣是貫穿溝通的主基調,但人們仍會對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事業及未來倍感焦慮,甚至孤獨無助。
這說明,在特殊時期的品牌要時刻摸準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方向,及時認知并理解用戶的當下情緒,是與目標用戶開展有效對話的前提。全美廣告商協會(ANA)在疫情期間的研究數據顯示:92%的大企業已經根據疫情的發展,社會與觀眾心態的改變,對他們的營銷素材做了調整或提升。
今年3月,在所有人被困家中時,Nike順勢推出了新的社交廣告活動“為全世界而運動”(#PlayForTheWorld),通過一支混剪的創意視頻,展現各國運動員在家鍛煉的場景,倡導在家也可以保持運動和積極心態,不僅迎合了全球受眾的“苦悶中急需希望和激勵”的心理,同時又一致的體現了Nike的品牌態度,這樣靈活迅速的策略贏得了大眾的點贊。
2. 重新審視品牌,興趣入手俘獲用戶好感
疫情下除了收獲關注與好感之外,如何才能與目標用戶開展行之有效的溝通?我會建議品牌負責人在策劃營銷活動前,不妨從3P模型入手——明確目標(Purpose)、受眾(People)、及可兌現的承諾(Pledge)。
以嚴重受到疫情影響的航空業品牌AirAsia亞航為例,亞航深知在出行受限后,自身依舊可以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為此它設立了新目標(Purpose),并將目光聚焦目標受眾(People)的當下需求上,及時通過Twitter更新與出行管制相關的實時消息;更值得一提的是,面向受疫情波及的中小企業主,亞航推出#ourshop新手指南,幫助他們借助亞航的電商平臺發布產品——通過一系列切實落地的舉措,更好履行了品牌承諾(Pledge),體現了社會擔當。
其次,當人們處于焦慮情緒中,品牌的積極陪伴作用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釋能。在嘗試為用戶營造輕松愉悅的體驗上,環球影業采用的宣發手法值得借鑒。在籌備《魔發精靈2:世界之旅》發行之際,全美各地正處于居家隔離、影院關閉的狀態,為吸引用戶到線上觀影,環球影業在影片上線一周前,推出一支串聯10小時的音樂“長跑”——視頻中,主角Chaz緩緩演奏爵士樂,為粉絲焦慮的心情灌注了平靜的正能量。這支視頻贏得高達92%的觀眾正面反饋,并成功助推影片摘得當期各大視頻點播平臺排行榜首。
3. 敢于創新,撬動對話維系情感聯結
低迷時期能引領新潮的品牌更容易逆勢而上:根據Nielson 的全球統計數據, 在疫情期間啟動發布或重新發布的品牌,能獲得高于平均15%-25%的品牌聲量增長。
過去,每年春節后都會迎來一波手機新品發布的小高潮。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和隔離措施,讓眾多廠商措手不及,誰能順勢而為,就將轉危為機。對在全球擁有眾多發燒友的小米來說,從發布日期敲定,到重新策劃一場覆蓋42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上手機發布會,只有兩周的時間。這時的小米團隊迅速決策,聯手Twitter。
首先,通過TwitterArtHouse(網紅創客內容營銷平臺),小米敲定了與海外科技大咖Jonathan Morrison的合作。活動啟動之初,小米邀請KOL出鏡視頻,官宣這位特別的“社交媒體大使”,為新品進行預熱鋪路。
接下來,小米設計在Twitter平臺與Jonathan的多輪對話,邀請觀眾參與提問,巧妙地將新品的功能亮點,植入與用戶的互動當中,大幅提升用戶對新機的關注和討論。
在發布會直播開始前,小米高管還與Jonathan開展了一場“云對話”,并配合Twitter的推播通知,持續引導用戶點擊觀看,助推活動成功“破圈”,將發布會熱度推向高潮。
最終這場直播活動吸引了480萬用戶觀看,是小米以往發布會觀看量的7.5倍,廣告曝光在一天內就達到了驚人的5000 萬次,并在活動結束后為小米帶來超過2倍的品牌正面觀感。
疫情給行業和受眾帶來的變化極具顛覆性,營銷人此時唯有傾聽需求、明確理念、靈活調整、引領新潮,才能在線上流量爆發的海外市場構建品牌陣地,實現與用戶的深入對話。
當然,企業如能在特殊時期承擔社會責任,彰顯品牌擔當與領導力,將贏得更多的用戶好感與信任。Twitter在疫情期間開展的一項用戶調研指出,危機之下,77%的用戶表示希望看到品牌能在此次危機中支援社會,踐行企業公民義務。我們看到,在疫情最嚴峻的3月,馬云一則僅有25個單詞的推文“吸粉”全球用戶。
“第一批運往美國的口罩和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已從上海起飛。祝我們在美國的朋友們一切順利。”
對于出海品牌來說,如果能善用Twitter這一出海營銷的“風向標”,一方面更新公司的信息和應對舉措,保持日常溝通,同時實時關注用戶的討論話題,借此優化調整客戶服務體驗,提供有針對性的與一對一支持,將極大可能推進目標受眾從潛在、輕度消費者向品牌深度、忠實粉絲的轉化。
全球的戰“疫”還在繼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若想在“新常態”下續航前行,不僅需要在回歸正軌后重獲信心,更需要出海營銷人借助能聯動全球受眾的平臺,發現用戶需求的變化,有策略地開展雙向對話和營銷活動,重構后疫情時代的品牌競爭力,為下一個出海“黃金期”的到來蓄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