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指數”悄然上線,品牌跟進需謹慎,著急易踩雷!
微信官方悄然上線“微信指數”功能,營銷圈內一陣“哀嚎”多了一項KPI。
l “微信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小編采訪了眾引傳播VP、智握科技COO趙勃為大家來拆解算法公式。
目前影響某關鍵詞微信指數的是這樣兩個因素:搜索和瀏覽行為數據。基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可以形成當日、7日、30日以及90日的“關鍵詞”動態指數變化情況。方便看到某個詞在一段時間內的熱度趨勢和最新指數動態。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基于微信的大數據分析,關鍵詞熱度目前只限于微信搜索、公眾號文章閱讀數及朋友圈公開轉發文章中形成的綜合分析,并且不同的瀏覽行為在權重計算上也會有所不同。
“微信指數”成為廣告投放效果衡量指標的同時,還存在一定的缺陷。
1. 無法獲取和分析朋友圈個人自媒體產出的內容,出于用戶的隱私更不可能使用用戶聊天時發送的詞頻統計作為因素。
2. 爆款H5中大量品牌相關信息與熱詞由于外部鏈接的限制,無法被獲取
3. 如果你的品牌恰巧是一個通用詞,在排除干擾詞和品牌監控上就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l 品牌應如何駕馭“微信指數”?
為了幫助品牌方安全使用“微信指數”,眾引傳播合伙人 創意策略總監Ronnie給到了一些建議,為品牌方一一排雷。
1. Link微信指數與百度指數。微信指數的推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這之前我們衡量一個熱點話題的重要參考是百度指數。百度指數是以用戶搜索量和媒體檢索量等作為基礎數據。
但是,當用戶更多地沉浸在封閉的微信信息圈中時,百度指數就有失偏頗了。這時掌握更多用戶行為數據的微信指數則成為更有具公信力的趨勢指標。
那么問題來了,微信指數可以幫助品牌主更好的監測投放后的效果,即品牌的曝光量。然而曝光量≠曝光結果,這個時候就需要結合百度指數,微信指數高漲的同同時是否百度指數也隨之高漲。
2. 將“微信指數”作為參考指數之一,配合有效的技術工具。眾引傳播旗下專注社會化聆聽,全網全媒體聲量監測的大數據營銷工具,能夠及時獲取消費者反饋及互動分析,能夠有效輔助“微信指數”,提供給品牌方更精準的熱詞關鍵詞分析。
眾引傳播基于對新技術新功能的敏銳洞察,將持續關注“微信指數”的動向。期待用最前沿的技術,結合數據與創意為客戶提供最為專業的整合營銷服務。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