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音樂的這波姨媽紅,有UGC就有恃無恐?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
說來實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3月20日,網易云音樂用一波姨媽紅廣告,覆蓋了杭港地鐵。
其從4億網易云音樂樂評中提取點贊數最高的5000條,再人工篩選出85條評論,印滿了杭州市地鐵1號線和整個江陵路地鐵站,要你“看見音樂的力量”。而這股視覺沖擊,當然不僅僅是輻射早出晚歸的杭州上班族們,想要引發朋友圈的扎心刷屏才更顯影響力。
而與此同時,正值紅色iPhone發售,你的朋友圈究竟被哪股紅色刷屏?你的答案或許正是這場“刷屏”背后的真相。
看見音樂的力量:看見高質UGC的力量
當文案從業人員還在伏案絞盡腦汁,通過層層揣測,層層推翻,層層送審,幾經波折才能將自己的作品呈現到消費者面前的時候,網易云音樂卻已將用戶不經意留下的樂評,當做“文案”,實現了一次廣告傳播。這些用戶創造的海量、高質的內容,恰好100%準確代表了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屬性。看過的都知道,這是對廣告人的一次狠狠 “示威”:
你那么孤獨,卻說一個人真好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
我在最沒有能力的年紀,碰見了最想照顧一生的人
祝你們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
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反正一輩子也沒多長
我不喜歡這世界,我只喜歡你
……
UGC和社區屬性一直是網易云音樂區別于蝦米音樂、QQ音樂的殺手锏。致力于培養用戶邊看評論邊聽歌的習慣,至今累計超過了兩億條樂評,此次列車“快閃”活動不僅是對重度用戶的一次犒賞,也是面對外界的高調證明,即自身的高品質用戶生產的高質內容,正在形成強大吸引力,聚集“同類人”,甚至是競品的用戶。
而選擇在地鐵車廂這樣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用鋪天蓋地的視覺沖擊,入侵或放松、或疲憊的個體們,無疑能讓共鳴來的更強烈。無論是用戶的主動社交傳播,還是后續媒介輪番報道,都在讓一起事件的影響力發酵蔓延。
所以,是來聽歌,還是來看樂評?
都說歌詞很多時候是最強文案,我們看到了可口可樂的歌詞瓶,也見到了Jeep借力李宗盛的#山丘體#,其中讓人嘖嘖回味的還是香港本土音樂網站「iknowthissong.org」為了推廣自己,于2011年,在香港街頭上演的歌詞大字報。
從視覺上的信息清晰度以及完整度來說,網易云音樂的姨媽紅著實有點瘆人。而同樣是拿“音樂”說事兒,幾經相似的形式,但目的性顯然有所差異,I know this song很明確告訴用戶,來我這兒,能聽到你想聽的歌。而網易云音樂正在發出的信息是,來我這兒,能看到打動你的樂評,能找到你的同類,這句“音樂的力量”,宛如成了一句社交召集的口令。如果是要對外再次強調網易云音樂社交功能的優勢,那此次campaign的目的是顯然達到了,但無疑也忽略了平臺用“音樂作品”說話的能力。
在“看見音樂的力量”這個大主題下,網易云音樂難道僅此一筆?希望會有后續的動作來豐富這此的對外發聲,畢竟平臺上也不全是“煽情”種們,志同道合分很多種。
孤獨者的精神消費
豆瓣說自己是我們的精神角落。哪兒來的底氣說這話?因為它抓到了獨生一代的生而寂寞感。比起電商平臺直白地高喊“買買買,對自己好一點”,精神消費品們,免不了用扎心的方式,讓你“乖乖歸屬”。
看直播、發彈幕、到留言評論,孤獨催生了很多行業,網易云音樂正是其中的資深營地。這次出街廣告是與用戶的一次近距離接觸,也是呼應虛擬社交的一次現實行動,讓用戶為自己代言,算是一次用戶粘性的增強帖吧。
或許寂寞永遠不會被治愈,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個讓人欣喜的真相,這可能就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生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