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Nothing,別指望學校能教你什么
在我香港公司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的辦公室里,除了公司名字,還有一句話是與它平起平坐的,幾個黑色的立體字母工整地排列在公司的大門上、公司名的左邊:School of nothing。推開這扇大門,你最好不要抱有什么期待,是這樣的嗎?
在我們進入學校、或是工作之前,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在被渲染上不同顏色和圖形之前,每一個單位尺寸價值都是相同的。隨后大門關上,大家開始了自我塑造的過程,沒有人規定你要怎么畫,選擇什么畫筆、什么顏料,顏色深淺明暗、筆鋒粗細強弱,精雕細琢或是抽象寫意,這一步步的不同選擇,成就了一幅幅價值不一、風格迥異的畫作。當然,也會有崇尚“無為”的人,認為白紙挺好的,也是一種美。
School of nothing 是一個從0開始的地方,也可算作是一個公平的地方,這里沒有練習手冊,只有無限的空間、自由學習的環境和民主的氛圍,你的觸角可以伸到哪里是不設限的。所以,你可能變成一幅梵高或畢加索的畫,也可能全身涂滿顏料可腦袋里還是空無一物。
這里是體現你自由意志的地方,也是讓你最能成為“你”的地方。因為你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你的欲望、你的能力,你到底有多努力去實現理想中的自己,都一一的、誠實的反應在你身上。你的價值是由你自己創造的,不要覺得進了學校就萬事大吉了。
我送兩個女兒去上學,除了準時上繳學費,警告其“不要在外惹是生非”以外,就放手讓孩子自由生長。父母的“不教育”給了孩子最大的成長空間,他們自身習得的興趣、愛好、知識、美學、技能等等決定了他們要在自己身上畫什么,變成一幅價值多少的畫。
完成了一個階段的自我成長后,學校打開大門,孩子們三三兩兩從里面走出來,你會驚訝于有些孩子身上出現了光環,他們的談吐、氣質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帶著天之驕子的自信與光芒,讓人挪不開眼?!罢媸且凰脤W校!”你在心中暗暗感嘆。
回過頭來,若是轉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除了被顏料弄臟衣服,什么作品也沒有創造出來,一臉茫然的樣子和進去之前簡直一模一樣,就會翻著白眼惡狠狠的在嘴里咒罵這個地方:“School of nothing!/什么垃圾學校!”
每個暑假,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香港辦公室經常會迎來幾個來“補習”的孩子,送孩子來這所最“散漫”、最“不負責任”的學校里學習,也真是敬佩他們父母的勇氣。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