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屌絲”言論、辛巴“糖水燕窩”…11月公關大事件盤點
在即將過去11月,除了雙十一這個全民關注的熱點,也有不少品牌公關事件和負面風波,由于不久前整理過雙十一排隊翻車的例子,所以這次主要盤點本月雙十一之外的公關案例。
有接二連三上熱搜的小米,也有引發熱議的“辛巴售假燕窩”事件,還有被中消協點名的李雪琴、李佳琦等知名主播……這些品牌或個人都已做出公關回應,買不買賬就要看消費者態度了。
01
小米高管“屌絲”言論翻車
提到粉絲經濟必然繞不開小米,善于維護品牌與粉絲關系的小米最近卻栽了跟頭,11月21日,小米集團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在中國人力資源管理年會上,公開表示“我們小米認為,未來的天下得屌絲者得天下,一定是年輕人的天下。”就是這番“屌絲”言論,引發全網熱議。
不少網友覺得自己有被內涵到,一直以為自己是粉絲,結果在品牌眼中只是屌絲,小米被推上輿論風口后,官方才對此進行回應,認為高管的言論不代表公司態度,但是在大眾看來,二者態度并無多大區別。
這件事最后以王嵋本人為錯誤表達道歉,并主動請辭而收尾,不過被扣上“屌絲”稱呼的粉絲難免會質疑小米以前打的情懷牌,而且將受眾歸類為“屌絲”也不利于小米的高端化品牌路線。
小米高管此次翻車倒是和上個月追熱點的寶馬文案翻車很像,例如“屌絲”、“打工人”之類的稱呼,用戶自我調侃沒問題,品牌卻不能這么說用戶,看似娛樂social,實則會讓用戶感到冒犯,所以品牌一定要注意和用戶溝通的口吻和姿態。
02
辛巴糖水燕窩事件沒有反轉
直播帶貨就沒有不踩坑的消費者和不翻車的主播,快手帶貨一哥辛巴團隊最近的“糖水燕窩”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就在這兩天原本態度硬氣的辛巴也老老實實道歉并給出召回產品、退一賠三的補償措施。
事情大致經過是這樣,有網友爆料在辛巴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售賣的燕窩是糖水,此事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后,面對質疑辛巴用產品檢測報告證實燕窩質量,并表示爆料網友在誤導大眾,本以為事情就此平息,然而職業打假人王海曬出檢測數據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
貨不對板的問題,商家和主播各有責任,但是辛巴急于撇清關系,沒有查清危機源頭就草率回懟網友,反而給了事情鬧大的機會,對于負面輿情的甩鍋心態導致辛巴團隊之后只能被動接受打假結果。
另外,辛巴團隊過于心急導致身份錯位,甚至替無良商家承擔主要火力,產品質量的鍋也全扣在自己身上,其實帶貨主播拿出應當的賠償方案安撫用戶即可,畢竟不明就里的主播也是利益受損者,和用戶站在一起更利于挽回信任。
03
李佳琦、李雪琴被中消協點名
同樣是直播帶貨掀起的風波,李佳琦、李雪琴等知名主播被中消協點名,權威機構的點名批評關系著他們的聲譽口碑,李雪琴是直播嘉賓可能受到的影響有限,但李佳琦本身就是靠用戶信賴帶貨,所以回應馬虎不得。
兩方的回應速度也很快,李佳琦直播團隊就“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一事,給出詳細經過證明解決了問題,并態度誠懇地表示會負責到底以及感謝中消協的關注和監督,將此次點名視為提升服務的動力。
不得不說,李佳琦方的處理動作和公關響應都很迅速,上次雙十一直播間出現的問題也及時得到解決,李雪琴工作室對直播數據“注水”的回應也很高明,作為直播嘉賓,數據造假確實和她沒有太大關系,李雪琴也特意發聲“造假的事不會干”,強化自身真性情人設及形象。
這場針對雙十一消費維權輿情的點名其實不亞于315晚會點名的威力,李佳琦、李雪琴的公關回應顯然比缺乏執行力且模式化的聲明更得體。
04
華為“斷臂自救”出售榮耀
不少人買榮耀都是沖著華為的名氣,然而11月17日,華為發布聲明稱整體出售榮耀,且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品牌將此視作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實際上也是華為的“斷臂自救”。
出售榮耀顯然是出于多種因素考慮,或許是芯片供應困難,或許是盈利方面不及華為高端產品線,不管出于何種原因,顯然對二者都有巨大影響,脫離華為的榮耀首先要面臨消費者認可度的考驗,而喪失榮耀出貨量優勢的華為也要思考如何維持市場份額。
11月26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流傳于網絡,這番情真意切的寄語雖然是對內的,但在外界卻得到廣泛好評,任總“喊話”榮耀,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
領導人的態度彰顯了華為的格局和勇氣,穩定內部軍心的同時,也讓大眾看到華為迎難而上的信心,以及對榮耀作為今后對手的鼓勵和祝福,從而打動廣大消費者。
05
大潤發惡意宣傳標語挨罵
在“她經濟”大火的當下,越來越多品牌愿意為女性發聲,大潤發的宣傳物料卻逆行倒施,一張不尊重女性消費者的“女裝尺碼建議表”給品牌招來不少罵名,大家甚至困惑為何品牌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這張建議表對女性不僅有身材歧視,如L對應“爛”,XL對應“稀爛”,還在上方標注“僅限18-35歲女生”,簡直精準踩中女性關于身材和年齡的兩大雷區,采用惡意標語吸睛的效果非常顯著,但是也很不尊重商場的顧客。
盡管大潤發后來發布道歉聲明,大家也不是特別愿意買賬,因為宣傳物料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卻沒有相應處罰,這意味著品牌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也不覺得這是件需要慎重對待的事情。
所以有網友認為這已經不是措辭不當,而是惡意營銷,大潤發此時不重視只會流失用戶信任,相比惡意營銷達到的短暫曝光效果,危機公關處理不當的影響是深遠的,給品牌的未來發展埋雷絕非明智之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