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戰事升級,馬化騰看衰ofo是“小靈通”和“啞終端”!
作者: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
數英網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6月19日,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在朋友圈興奮地轉發了一則某第三方數據機構出具的《艾瑞: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速遠甩摩拜,穩居第一》報告。馬化騰終于忍不住做了回應:“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的,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很不同的?!苯酉聛淼膶υ拑热莺軇疟?!
共享單車是帶強烈的社會公共性質的風口,“橙黃大戰”的一舉一動牽動公眾的神經,兩位大佬就共享單車誰是第一的“互懟”截圖瞬間刷爆朋友圈,兩位大佬圍繞共享單車的數據之爭、ofo小黃車的智能化之爭、以及鋪量多是否決勝關鍵等三個問題展開激辯。
(圖片來自朋友圈)
接下來,筆者就以這三大爭論,為大家做詳細解讀。
爭論一:ofo、摩拜的用戶數據,究竟哪家更牛逼?
在互聯網圈待久了逐漸知道,第三方數據機構出具的報告只能作參考;再加上ofo一貫對標摩拜堅稱自己是“第一”,大家也見怪不怪了。不過,即便ofo單車的鋪量、用戶補貼力度上超過摩拜,在吃瓜群眾印象之中,二者也算是齊頭并進,“遠甩”一說,確實讓筆者大吃一驚!
阿星連忙打開了 “艾瑞指數”來證實,結果二者在App的月活獨立設備、日活設備的用戶量上大體相當,甚至摩拜在App在月度數據時長上還領先于ofo的App。憑此推斷,朱嘯虎轉發的應該是ofo的PR稿,單獨把ofo在日活獨立設備增速上的領先摩拜App拎出說事?。ㄕ堊x者朋友仔細看如下艾瑞指數截圖上面的藍色曲線,就明白ofo所指了)
(數據來源艾瑞指數)
App早就不是開啟單車的唯一流量入口了,以筆者的騎行習慣為例,每次下意識地就打開微信“掃一掃”了,要么在“發現”中找“小程序”,后來由于蘋果手機內存小,干脆卸載掉了App,用小程序也不礙事。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摩拜單車自全面接入微信以來(含小程序和微信錢包中的流量入口),在4月份活躍用戶量環比增速超過200%,短短一個月新增2400萬注冊用戶。
前期使用微信公眾號開鎖的ofo,至今還沒有進駐微信的小程序(另外當晚一張小黃車的山寨小程序被封的截圖,被好事者借勢造謠傳播,這就支付寶掃一掃封殺摩拜一樣滑稽,壓根就沒有進駐,好吧),ofo在對標摩拜時,干脆把摩拜小程序的千萬級增量用戶以及龐大的訂單數據忽略掉了,這讓Pony能不急嗎?
當然,ofo接入了支付寶“掃一掃”多了個強勁的獲客來源,既然App的數據難分伯仲,筆者強烈建議雙方來一次數據全面、公開、透明的比試,ofo把支付寶的訂單數據公開,摩拜在小程序的訂單數據公開,看微信和支付寶的“掃一掃”,究竟誰的用戶活躍度更高,就一目了然,以免因各自的投資立場而做出失真的判斷。
爭論二:ofo小黃車的智能化,究竟有沒有必要?
朱嘯虎說“現在(ofo和摩拜)都是智能鎖”,意思是ofo與摩拜相比的劣勢已經打平了,做通訊技術出身的馬化騰直言“Token并不算是智能,必須雙向通信才算”,朱嘯虎怒回:“完全沒必要!”
Pony所說的“Token”是“密保令牌”,小黃車1.0是機械鎖,每輛單車的密碼是固定的,相當考驗公民的素質,用戶跳過App利用掌握的密碼免費騎行單車(不敢想小黃車漏掉了多少訂單)。今年2月份小黃車開始改裝電子鎖,并在3.0版單車采用掃描開啟,由于機械鎖單車鋪的過多,為兼顧用戶體驗,電子鎖要兼容了機械鎖,只能以密碼令牌形式下發,甚至一些薅羊毛的刷客注意到ofo的智能鎖主要時車牌號以62、63開頭,其他單車破解無難度,還能批量薅紅包。
“雙向通信”意味著共享單車運營方能精準定位到每輛單車所在位置,而用戶在關鎖時也能及時反饋給運營方自動扣款,這點智能鎖不僅僅起到簡便開啟騎車功能,還是共享單車的支付閉環的基礎設施,甚至通過智能鎖,運營方能精準定位到是哪個用戶在什么段騎行了哪輛單車,從這點上,智能鎖是共享單車的CPU,沒有智能鎖,類似于不能上網的功能機。
朱嘯虎為自己所投項目站臺,稱小黃車“完全沒有必要”做雙向通信,看似護犢,實際上助長了小黃車在智能化改造上的不作為,最終會害了小黃車。
就在當天,人民日報、網易新聞客戶端等媒體報道,在6月18日下午鄭州市西三環汝河路有4名兒童騎行小黃車玩耍,過于車速過快摔倒身亡,搶救無效死亡。盡管小黃車貼了警示,據河南電視臺報道,這幾位兒童把共享單車的密碼破解了。如果小黃車把產品設計缺陷的單車及時進行召回和銷毀,在密碼下發設計上亡羊補牢,類似的人命悲劇,就不會反復發生。
(圖片來自新聞端)
對小黃車自身的利益來說,把共享單車質量造得更扎實一些、把密碼Bug盡快解決掉,既降低單車的維修成本、堵住訂單遺漏,為車輛精細化運營創造條件,全面的雙向通信不是沒有必要,而是剛需!共享單車之所以叫做“共享”因為其已成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優拜、小藍、小鳴、永安行等后來者紛紛把智能開啟和雙向通信作為產品標配,而小黃車卻盯著搶市場份額上,在裝備已算是行業“落伍者”。
但ofo充滿無可救藥的迷之自信和“自嗨精神”,此前為照顧滴滴投資人的面子,在騰訊投資摩拜也沒評價ofo半句的Pony,終于沒再客氣。小黃車如同“小靈通”,遲早要淘汰,ofo單車無法實現數據化、可視化運維的“啞終端”了,沒啥技術含量,甚至“如果騰訊投資了ofo肯定也不看好其模式”。這也透露了騰訊投資摩拜的初衷,押注的是智能化浪潮的大趨,而不是爭一時的市場份額。
爭論三:鋪量多、低成本,真的能打贏共享單車大戰嗎?
2017年6月16日,摩拜確認了由騰訊領投的6億美金E輪融資,處于D輪的ofo暫時落后摩拜一個身位,估計內部也是有些著急了。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去年9月29日,朱嘯虎在滴滴入局ofo喊話“90天共享單車戰爭就會結束”,為ofo的C輪融資造勢?!?0天終結論”早被證明是“打嘴炮”,但在帶動更多VC入局的效果上還是相當明顯的!如今,朱嘯虎接著喊話馬化騰,一年后見分曉…….
(來自IT桔子)
金沙江投資ofo邏輯是以性價比和低成本“跑馬圈地”,先占據市場份額,再“以戰養戰”拉更多VC機構入伙,從而快速拉升創業公司估值,實現投資利益最大化。這種“以快打慢”的戰術曾幫助了滴滴出行順利擠掉易到專車,“滴滴神話”助長了創投圈燒錢補貼的怪習氣。不得不說,朱嘯虎是個“狼性十足”的頂尖投資人,并且正把這套戰術在共享單車賽道“故伎重演”。
然而,滴滴是盤活存量資源的信息平臺,不需要增量投入,而共享單車需要各自投入自產的硬件,在B2C運營模式之下,每輛車的“周轉率”反而比單車的數量更為重要。要想讓周轉率更高,單車的質量必須經得起用戶折騰,前期硬件重投入和智能化功課一點也不能落下,于是金沙江創投奉低成本、性價比為王道的投資模式就失靈了!正是由于ofo日益攀高的損耗率,導致其背負了越來越大的運維成本,如雇傭大量人工肉身尋找損壞車輛等;用戶在連續多次開啟ofo都提示是待維修車輛,直接跳開ofo選其他單車以節約時間,有類似體驗的朋友請舉個手!阿星今晨從朋友圈得知,ofo的押金已從99元漲價至199元,所謂的“性價比路線”似乎已成偽命題。
尤其ofo遇到摩拜這種狠角色,硬件智能化武裝、不斷迭代產品,造車的供應鏈有富士康加持,線上流量有騰訊撐腰,線下鋪量還相當快!據了解,截止目前摩拜單車在海內外超過100個城市運營超過500萬輛智能單車,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注冊用戶超過1億。其實大家看到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從“街頭”上看,二者數量也算旗鼓相當,筆者先后到武漢、成都、濟南等地出差,看到滿大街都是摩拜單車,小黃車卻難覓蹤影,充了的錢一直沒怎么動。
所謂“街頭”感覺ofo比摩拜多的情況,要具體看在哪一條街!共享單車運營方傾向于往互聯網公司、媒體、政府單位前扎堆投放,爭取的是曝光率和好政策,尤其喜歡在各個投資機構的寫字樓下重密集投放,就是要營造市場占有率高的幻相,以便在融資中獲得更高的溢價籌碼。
整體來看,共享單車的投放嚴重不均,有些地區密集度相當畸形,導致用戶依然供不應求。正由于此,優拜單車、小藍單車等后進者能獲得資本市場青睞。共享單車大戰比拼是單車數量、平均周轉率、線下運營效率以及融資的合力。盲目鋪更多單車,雙眼一抹黑,更像是“自殺式鋪量”,在缺乏智能化技術支撐和可視化運營之下,鋪得越多、窟窿越大,死得越快!
結語:
共享單車由于前期產品投入,創業公司不可避免走2VC路線,而投資人也樂意營造一種雙巨頭“打擂臺”氛圍,平心而論,無論是從產品質量上,還是商業模式閉環上看,ofo幸運地成為摩拜單車崛起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沒有摩拜智能單車的橫空出世,ofo還在校園市場“以1換N”呢。隨著騰訊與阿里(螞蟻金服)分別入局摩拜和ofo爭奪線下流量入口,ofo與摩拜被外界并列談起,認為二者會合并的人也大有人在,在騰訊明確唱衰ofo、支持摩拜之后,雙方大戰繼續升級。“商場如戰場”,變著法兒讓對手不爽,在第一面前喊自己是第一,永遠都是PK的套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