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和百度智能云的“黃河故事”
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黃河沿線的城市而言,既是責任與挑戰,也是使命和機遇。
在一次次研究和探討后,位于黃河下游的濟南率先給出了示范答卷,并明確了濟南在“黃河國家戰略”中的目標和定位:正在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同時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示范。
面對如何講好“黃河故事”的命題,和許多方向清晰行動迅疾的城市一樣,濟南所作出的選擇正是“筑巢引鳳”。
與之相對應的一幕,主題為“工業智聯,落濟生根”的2020中國AI+工業互聯網峰會正式在濟南落地。百度先后與濟南市工信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濟南本地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神思電子簽署了合作協議,目的正是為了掀起濟南工業產業加速數字化的轉型浪潮。
百度等人工智能頭雁的落子布局,預示著濟南不再是一座“被忽略”的城市,已經踏上產業提速升級的新征程。
01 屬于濟南的“黃河時代”
“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老舍筆下的濟南是一個“只應天上有、地上難再尋”的絕佳境地,大明湖、趵突泉等詩意的元素構成了濟南溫潤如玉的性格。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濟南似乎被困在了“大明湖時代”的狹隘格局里,被青島、鄭州等黃河沿線的兄弟城市奪了風頭,曾經那個銜接陸海通道的節點城市,逐漸在經濟增長的賽道上暗淡了下來。
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審時度勢的“黃河國家戰略”則是沿黃各省區在新時代的沖鋒號。經過系統性的戰略謀劃后,依黃河而居160余年的濟南正在加速落筆,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黃河時代”。
8月份出臺的《關于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行動的意見》中,濟南制定了踐行黃河國家戰略的十大行動。在擁抱“黃河時代”的歷史進程中,濟南不僅僅是繪出了“路線圖”,還有一整套的“方法論”。
比如濟南將實施產業能級提升行動,提出要落實數字經濟賦能工程,打造一批國家級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特色產業園區和創新平臺,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生態體系和應用示范體系,推進中國算谷、互聯網醫保大數據平臺和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建設,培育大數據產業生態,打造數字先鋒城市。
再比如濟南正在進行高端產業的布局,提出將建設智能制造產業集聚高地,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率先打造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高地;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數控機床基地、軌道交通裝備基地,推進集成電路納入全國戰略布局,建設北方地區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即使是在黃河生態系統保護的話題上,濟南也創新性地啟動了“數據黃河”工程,重點聚合黃河流域生態、自然、人文、產業等基礎信息數據,探索建立以濟南為中心的黃河流域數據流通聯合體。
百度CTO王海峰在近期結束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表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產業智能化變革,正在持續為世界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奮力講述“黃河故事”的濟南,無疑印證了王海峰的判斷,在城市級的新舊動能轉換中,人工智能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百度CTO王海峰)
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也在演講中提到:百度落地濟南,將為濟南市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發展貢獻新力量,希望能夠借助百度的技術優勢、平臺優勢、生態優勢進一步提升濟南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創新和應用水平,服務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內“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
02 百度要幫濟南“打地基”
打個比方的話,百度和濟南就像是一對相識相知多年的戀人。
2018年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建設項目簽約儀式上,濟南市與百度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依托濟南旅游、文化、工業制造、交通等區域優勢,加快人工智能與濟南市經濟社會多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濟南”。
2019年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峰會期間,百度(濟南)創新中心正式揭牌,聚集了上飲智能、點點回收、符木數字營銷等濟南本土企業,意在打造一個集項目孵化平臺、創新創業平臺、人才實訓基地、資本服務平臺于一體的生態體系。
到了2020年的AI+工業互聯網峰會,百度和濟南的關系進一步升級,百度將在濟南落地“一基地兩平臺三中心”,共同推進AI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多領域的合作落地,繼而加速濟南工業產業鏈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的進程。
如果說以往的合作還集中在單個方向的探索,百度將在濟南落地的“一基地兩平臺三中心”,則在幫助濟南在“黃河國家戰略”的語境下夯實產業智能化轉型的地基,為濟南的經濟增長打造新的動力引擎。
其中一個基地即百度工業智能基地,基于百度飛槳的開發和應用服務生態,幫助濟南打造工業互聯網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基礎設施。作為國內首個開源開放、技術領先、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被視為“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有效降低了深度學習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門檻,避免讓開發者和企業重復“造輪子”。
兩個平臺分別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創新示范平臺,前者將引導并帶動濟南本地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后者立足于因地制宜地打造AI模型和應用,同時幫助濟南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
三個中心包括“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落地示范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中心、以及創新應用展示中心,瞄準了工業互聯網落地時存在的棘手問題,比如行業規范標準的制定、企業智能化轉型中遇到的瓶頸,同時為企業提供金融風控的AI能力支持,可以說打造了一整套保姆式的服務。
(百度副總裁李碩)
正如百度副總裁李碩在現場演講中給出的觀點:“百度會充分發揮人工智能領先的優勢,助推濟南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智慧交通領域跟濟南展開密切的合作。”
一座城市的崛起常常離不開兩個外部因素:一是政策上的紅利,為經濟的增長制造更大的想象空間;一是技術上的紅利,需要把想象力變現并轉化為價值。“黃河國家戰略”為濟南提供了新的機會窗口,百度智能云把抓住機會窗口的工具交到了濟南手中,最終開啟了“黃河時代”的新篇章。
03 “智造濟南”的行業啟示
濟南鐘情于百度的原因,似乎并不難解釋。
百度的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三年蟬聯第一,2020年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了三星和微軟的總和;在《財富》雜志評選出的全球四大AI巨頭中,百度是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百度自主研發的飛槳彌補了國內“智能時代操作系統”的空白,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的日均調用量早已超過1萬億次;在IDC等知名市場調研機構的報告中,百度智能云在AI Cloud領域連續多個季度在中國排名第一……
最近出爐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經濟中的站位不再是“特色產業”,而是下一個十年中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組成,也就預示著城市的管理者在選擇智能經濟的合作伙伴時,硬實力注定被放在第一要位。
百度智能云的聰明之處在于,除了在硬實力上拿出了過硬的指標,還在幫助城市打造占據產業高地的軟實力。
神思電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通過與百度智能云的合作,神思電子研發出了基于機器視覺的工業巡檢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接入工廠各類攝像頭采集的圖像信息,實現對工業生產領域中各場景、各環節的智能監控和實時預警。借用神思電子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野平的觀點:“AI技術在工業的落地已有很多創新成果,并且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希望將更多AI技術帶到更多企業,幫助他們實現智能化轉型。”
透過百度與神思電子的合作,可以看到百度在濟南所謀求的并不是兜售算力資源或軟硬件解決方案,而是賦予當地企業智能化的能力,幫助企業打造專業的技術團隊和服務意識,進而撬動產業鏈上下游的智能化轉型。要知道區域經濟之所以走向被淘汰的邊緣,絕非是缺少有技術的合作伙伴,而是缺少智能化轉型的意識和氛圍。
圍棋中有一個術語叫“落一子而滿盤活”,用來形容百度和濟南圍繞工業互聯網的戰略合作可謂相當貼切。
作為“黃河國家戰略”的先行示范區,濟南對工業互聯網的創新和探索,關系著整個山東半島甚至是整個黃河產業帶的增長模式。目前濟南正在積極打造“智造濟南”,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正在實施2+6+N戰略,計劃在未來三年中每年拿出不少于一個億的資金來支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同時對于百度智能云而言,落子濟南的背后正在下一盤產業升級的棋局,濟南或許只是其中的一步。
浩蕩的黃河水和泉水滋養了濟南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趨勢下,人工智能被寄希望于新的“泉水”,為這片土地塑造新的動能、新的發展空間、新的崛起脈絡。
04 寫在最后
魯迅先生《未有天才之前》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比花木還重要。”
同樣的道理或許也適用于尋求新舊動能轉換的城市經濟,想要告別過去“散亂差”的經濟增長范式,想要邁進科技創新驅動增長的跨車道,還需要適時改造當地的經濟土壤。至少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向百度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拋出了橄欖枝,將目光瞄向了正在進行中的產業智能化浪潮。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