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玩得溜的都去開快閃店了,這就是下半年的Campaign趨勢?
來源 / 益聞網(微信ID:eventdream_net)
作者 / 陳淑華
當各種主題的集市、音樂節、趣味跑已經被玩膩了之后,比數字廣告走心給力但又速戰速決的一種新型的營銷模式——快閃店,開始嶄露頭角,霸占大眾的眼球。
快閃店營銷新玩法
去年11月3日,為了慶祝2017年愛馬仕絲巾80周年,愛馬仕在京都開了一家風騷的洗衣店,只洗自家的絲巾,為期一個月。
2017年1月,New Balance為慶祝品牌110周年誕辰發布新品「247 Luxe」,并在全球7大城市開設「247快閃便利店」配合宣傳,其中香港店于1月6日-8日開業,而「 一日限定 」的上海店則只是1月7日開業。店內除了能買到247 Luxe鞋,還能看到定制的247品牌零食、飲料、雜志等。
餓了么和網易新聞則在4月28日-5月1日,聯手打造「 喪茶快閃店 」,為了凸顯「 喪 」主題,裝修主打黑色,快閃期間推出的六款奶茶也配上了喪文案。
就在不久前的6月30日,QQ音樂為慶祝12周年,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開了一家為期10天的「 音樂快閃店 」。外型是有個巨型的錄音機,里面設有由復古音箱搭起來的工作臺,以及以QQ音樂播放器為原型的獨立音樂視聽間。
而就在QQ音樂快閃店之前,6月16日一個「音樂概念快閃店 」士多里Story Store在廣州萬科永慶坊「 正式開業 」,只開10天。
這間號稱販賣故事的音樂流浪店,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代表城市記憶的復古街景,文創市集,可視化音樂空間,24小時書店,粵語歌歌詞墻……
不同于品牌主自己玩起街頭游擊戰,同樣以音樂作為主題的士多里快閃店,并不是單一品牌店,而是多品牌跨界聯動的平臺型營銷空間,是音樂節+集市的升級版玩法。
如果說自主型快閃店走的是大品牌彎道超車的路線,那像士多里這種集合型快閃店的則是曲線救國的戰略,平臺型的互動空間讓一些預算不足的品牌也get到快閃店營銷玩法。
怪圈現象
當電商紛紛布局線下渠道,實體零售業回暖;當電子書還未能完全取代實體書,一家書店倒了,另一家又開了……
其實所謂廣告營銷,來去都是圍繞產品、渠道、受眾。
互聯網浪潮后我們說的數字營銷Digital Marketing,相對于TVC、報紙、雜志等傳統廣告營銷來說的,更重視受眾的互動體驗,為此出現的大批H5、互動游戲、Minisite、瀑布流廣告等等方式,都需要背靠信息技術為支撐,并在互聯網及移動端渠道傳播。
廣告信息過載,傳播模式換湯不換藥、受眾審美疲勞,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已低于5%,此時的營銷圈似乎又吹起了意料之中的怪風:玩膩了線上數字營銷后,紛紛轉戰地面體驗式營銷。同樣以互動為核心,強調體驗,真槍實彈大打感情牌。
在互聯網被套路慣了的用戶,已經對各種數字營銷有了免疫抗體,甚至已經是各種不耐煩。為了有效搶占忠誠度流量,費時又費力的線下營銷以一種更傲嬌的姿態重回大眾視線,品牌開展了新一輪的營銷戰役:玩轉線上線下實現整合營銷。
快閃店營銷模式,正中「 害怕錯過 」的大眾心理效應G點。你愛來不來,反正一段時間后就消失了,下一次甚至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除了閃現閃退技能,快閃店的一般操作是:各種合適的自拍氛圍、現場販賣、以及最重要的體驗互動。
音樂營銷的出路
每間快閃店都「 居心叵測 」地總想跟用戶發生點什么有趣的事情,在情感連結上,餓了么和網易新聞選擇了「 喪文化 」,QQ音樂和士多里則同樣選擇了「 音樂故事 」引發用戶共鳴。
繼文創集市、主題趣味跑后,各地的潮流音樂節揭竿而起,粉絲朝圣般前往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越來越來的品牌主往「 音樂+ 」的概念延伸,音樂快閃店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玩法好像也是情理之中。
QQ音樂作為APP開展線下體驗式營銷,更多的是為了打造品牌差異化,搶占用戶市場(譬如和豬場),進一步促進UGC產品化,提高用戶粘性。
士多里音樂快閃店,作為一種區別于音樂節、集市的復合型營銷活動模式,糅合當地文化元素,以一種生活化場景中常見的「 雜貨鋪 」的形式,以多場景與受眾進行多層次的情感溝通,并將在不同的城市巡回。
在互動體驗上以音樂為主線,主打音樂核心體驗、音樂演出、音樂跨界品牌聯動等形式,復古中帶點新潮,懷舊卻不失玩味。
音樂+情感的路線的確屢試不爽,但也別忘記這還是那個不景氣的音樂行業。
在消費變革的節骨眼上,豐富以音樂為核心的服務內容,滿足自我意識超強的新一代年青人,思想意識訴求和審美主張的表達欲望,讓他們為音樂買單,音樂營銷才有出路,音樂快閃店才能繼續流浪。
作者簡介:陳淑華,活動策劃靈感站-益聞網(eventdream.net)主筆,專注分享活動營銷創意及資源。獨立思考,混跡天涯的碼字官。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