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偉大的時代與不平凡的2020
在2020年進入尾聲的時候,前線終于傳來了好消息。第一批疫苗將在下個月中旬正式接種,被口罩覆蓋了十二個月的臉,似乎終于可以有一點輕松舒暢。?
?
下周就是2021了,這幾天很多同業同行都開始進行年終盤點,試圖用文字、圖片和視頻去回憶2020。?
?
我記得每一年都有人感慨“這屆文科生真難,幸虧我已經畢業了”,印象中每年都會發生一些讓我們認為“可以記入歷史書”里的大事,但等真的過完這一年時,我們又覺得這一切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
從大概三四月份開始,我很多同事聊天時的吐槽就已經是:2020快快過去吧,“由于疫情影響”這六個字我已經快寫出抗體了。?
?
值得安慰的是,再過幾天,我們就可以寫“由于去年受疫情影響”九個大字了。?
?
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疫情的影響都會繼續存在。不可否認的是,它已經在改變我們:大眾的生活方式、商業的運轉模式以及相關業態的興衰都被改寫。?
?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是《流浪地球》里的一句臺詞,某種意義上來說,概括了人類每一次面對危機和困難時的走向。
但炊煙永遠不會熄滅,再讓人崩潰的時代都會過去。在2020年的最后幾天,我想用一些關鍵詞去總結即將過去的一年。緬懷那些記憶,也致敬那些在過去一年仍然努力向上的我們。
?
重塑???
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大3.8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64%。??
?
我們的生活方式或主動或被動的得到了重塑,電商購物、本地生鮮、在線教育等業態迎來爆發元年。?
?
14億人口,放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隔離是史詩級的任務。但“停課不停學,停工不停產”的口號,我們還是做到了。國家機器并沒有因為人群活動的暫停而停止轉動,古老的方法加以現代化的科技,產生了更大的效果和產出。??
?
這一切的背后,仰仗的不只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共同的文化基因——團結,隱忍。更是已經趨于成熟的中國基建2.0:新基建。?
?
所謂“新基建”,就是以移動支付、發達的物流、優秀的冷鏈、中國的制造和云計算為底層基礎,實現數字化的全面轉型升級。
在過去,云課堂、遠程醫療、遠程辦公只是人們對5G時代的暢想,而現在它們已經是很多人日常的一部分。?
?
于無聲處聽驚雷。變革不是發生在喧鬧中,而是在某一個驚醒的時刻才發現世界已然天翻地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新基建的根系已慢慢觸達。?
?
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時代的大拐點上,于上是一個周期的巔峰,于下是另一場變革的起點。
連接?
新基建的誕生,讓我們得以再造出一個繁榮的線上商業文明;新基建計劃的發展,讓哪怕在街上“無人”的情況下,商業行為也依舊可以正常運轉。?
這是以一種全新的模式,孕育了眾多發達的電商業態,也是對傳統商業進行的補充和進化。
?
所謂基建,本質上是給生活、商業、發展等全方面建立起一架關乎于未來的橋梁,這座基橋的存在,連接起了種種信息和物質的交互。?
而新基建的關鍵要素之一,正是“新連接”。
即,成熟信息交互平臺,包括直播平臺、線上會議等。?
?
今年春天開始,線上會議逐漸普及,這種創造出了海陸空之外的“第四航路”溝通,讓從前不得不以高鐵、飛行來換取面對面溝通的我們擁有了新的可能。現在,一場場在線會議的連接,已經成為新的習慣,新的溝通模式。?
?
剛剛發布的《騰訊會議2020年度報告》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每2位武漢市民就有1 人用過騰訊會議,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線下受阻的日子里,我們將會談搬到了線上。?
點擊可查看完整版《騰訊會議2020年度報告》
去年12月25日才上線的騰訊會議,在1月份武漢封城后,便第一時間開放了300人會議功能,短短8天時間,他們完成了10萬臺云主機的擴容,支撐爆發增長的遠程協同需求。
北京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中心做過統計,今年1月至5月期間,由騰訊會議直接節約的社會成本高達714億。
?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疫情把他們暫時打散,而新連接又把他們重新上拴到一起。當個體匯聚成群,現代化社會的齒輪得以運轉,并成為相對穩定的大后方為新業態不斷注入生機。
拼搏??
在《騰訊會議2020年度報告》里,提到三座城市,深圳、上海和杭州,它們是過去一年里周末開會的最活躍的城市。人們與時間賽跑,用超努力代替超能力。?
?
深圳:?
?
初冬,毗鄰香港,背靠珠江三角洲的鹽田港呈現著與季節相反的景象:8月鹽田港單月吞吐量超142萬標箱,刷新全球單一碼頭單月集裝箱吞吐量新紀錄。然而僅一個月,9月鹽田港以146萬標箱單月吞吐量,再度創造歷史。?
?
上海:?
?
11月,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順利召開,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中國舉辦的一場規模最大、參展國別最多、線上線下結合的展會。在6天的時間里,有近40萬名專業觀眾注冊報名,41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完成首發首展,創造了意向成交額726億美元。
?
杭州:?
?
杭州的基因是電商和互聯網產業,數字經濟是杭州經濟發展的主引擎。過去杭州數字經濟已經連續21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在逆風的市場環境下,數字經濟依舊拿下了10.5%的增速。?
?
在中國,這樣的城市還有很多,這樣的人也還有很多。我一直說:中國,始終擁有著全世界最多的希望改變命運的人。?
?
當這群有夢想的人、有夢想的城市遇上了新基建、新商業、新連接,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城市的發展路徑就開始有了全新的彎道超車的機會,發展路徑也將不完全與西方相同。?
中國城市,改變正在發生。?
?
有幸見證這一切,便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
?
活力?
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提出過一個很著名的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品;任何在我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
如果把這個年齡拉到60歲會發生什么??
?
數據告訴我們不一樣的答案:這一年有60歲+的用戶開了超過 1000萬場騰訊會議。?
但在科技確實能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并且并不難已操作和理解的大前提下,50后和60后并不排斥新科技。
很多時候,并不是他們不愿意學,而是沒有適合的機會。當產品經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設計、開發軟件,會發現他們會非常樂意參與社會生活,與之產生聯系。
現在,中國的銀發一族有2.55億,未來這個數字將以每10年1億的速度上升。每個人都將面對暮年,而不同代際的人對暮年生活的追求也有著不一樣想象,但不論哪一種,都值得被認真的對待。
?
生長??
這些都是中國。但中國又不只是這樣。?
?
中國是高速的。它有著目前全球范圍中最為完整、深入的線上服務體系。不論是以阿里系為代表的新電商體系,還是以微信為代表的新連接體系,都已經實現了全球領先的高度,而新基建的完成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保證了中國在國際上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
中國是包容的。數字化變革率先實現了科技層面的平權,它不僅抹平了山川的距離,而且正在消除年齡帶來的鴻溝。從東到西、從孩童到暮年,科技的力量正在普惠到角落里的每一個人。?
?
一切都在暗自流動,一切都在緩慢生長,一切都在等待春天的萌芽,夏天的綻放。?
?
2020,我們遇到了最壞的開局,但向更遠處看,最難的局已經走過,從下周開始,我們會迎來一個比2020簡單得多,也美好光明得多的2021。
這一年,我們為生活努力過,拼搏過。當汗水被銘記成數字,夢想匯聚成星河,一切付出都沒有被辜負。
掃描下方二維碼一起來看看,你今年開了多少會?
<end>
編輯:文昭關
總編:沈帥波
↓點擊閱讀原文,一起看看你今年開了多少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