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個提案驚艷客戶
我喜歡拿著自己的“實體PPT”去給客戶做Presentation,之前在“Planning Cycle”的文章中說到的香港航空的宣傳企劃是一個,類似大大小小的提案還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有關芭比的幼兒教育項目,我們拿著為芭比親手制作的卡片,和一箱子的材料去到北京、上海和洛杉磯做提案,客戶一看到就很喜歡。
我花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將電腦上冷冰冰的畫面做成有觸感有溫度的“Story Book”是因為興趣,因為喜歡,因為從中感受到樂趣。其實有一點私心,利用工作來娛樂我自己。這一點太重要了。
曾經做過一個被員工說是很“瘋狂”的事,花了三周的時間(我不喜歡拉得太長),誠意十足地為貴州政府與以色列合作的一個綠色文化產業項目做了5本書的方案,英文一套,中文一套,加起來也就有10本。會選擇以書的方式呈現,是因為書可以詳細地闡述我們的研究和計劃,比如如何發展當地的農業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如何開展環保等等。我們前期做了很深入的調研,要從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變成專家,就要逼自己做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像寫論文一樣,我們在每本書里面都做了很學術性的解釋,也從不同方面,很細致地去講述項目的挑戰與機會。PPT也許聽過以后就忘了,但是將我們的思想落筆成書,裝訂成冊,就可以隨時翻閱。沒有花言巧語,也不逼迫客戶去喜歡,這就是我們的誠意。
貴州項目:《人類的綠洲》
最后,這個項目并沒有落地,會遺憾但還是很值得。好的創意, 思考過程中,可以讓一個人學習到很多東西,過程就是享受。每一個機遇我都會抓住,并且盡力做到極致,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功實施,哪怕因為我的努力增加0.1%的機會,都要全力以赴。
但是,我的這點動手實踐精神沒有得到什么即時的鼓勵,通常我的客戶看完我精心制作的提案都不會有什么特別的反應,過了一兩年才會回過頭來跟我說,Willde,你當年的提案很棒啊!好幾個客戶都是這樣。我就很懷疑自己的動手才能,怎么大家看過以后的反射弧會這么長。
難道是因為我沒有跟著“Master”(大師)學習過,技能不佳?在古代西方國家里面,鐵匠、木匠、銀匠、裁縫等等,每一個職業都有做得最好的幾個人,他們才有資格被稱為“Master”。那些未來想從事某種工作的年輕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跟著這個行業里面的大師,度過幾年學徒生涯。大師的精神就是將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年輕人,看到年輕人的錯誤也能及時指正。最后一年,大師還會讓學徒去到另外一個地區,找當地最厲害的大師再學一年,看看別人好的東西,吸收新的方法和技術。最后一年結束后,學徒回到家鄉,要做一件最好的“畢業作品”,如果能夠獲得師父的認可,他就可以“出師”了。
現代的教育和那時候不一樣,從“一對一教學”變成了“工廠式”的教育,現在大學里面一個教授要教好幾百個人,“Master”們永遠向往有更好的方式、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已經越來越難看到。
自己動手做的家居作品
工業革命以后,很多以前手工的工作都被機器取代,很多鉆研的精神,慢慢打磨一件作品的耐心都消失掉了。但值得開心的是,還是有一些人愿意繼續做一個樸實的“工匠”,愿意花這個時間去享受這個作品成型的過程。
我對手工的喜歡可能從小就已經寫進了基因里面。在廈門上小學的時候,我就喜歡上勞作課,對各種材料都愛拿過來研究一番。我弟弟就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長大以后這份對手工的癡迷也一直伴隨著我,家里的很多家居裝飾都是出自我的雙手,樂在其中。
廣告大師李奧貝納(Leo Burnett)說過,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致一手污泥。每一個做廣告的人都該多一點這樣的浪漫。我欣賞這種精神,并親身實踐,永遠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沒有借口不盡力去做好。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