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為什么比刷單人還不值錢?
廣告之殤
為什么會有“廣告狗”這樣的稱呼存在,一方面是從事廣告者的自嘲,但也另一方面說明了從事廣告的不容易。
廣告業內高頻詞“加班、改稿、被懟、猝死、失眠”。
每天研究10萬+的微信,給出的方案卻沒有10萬+的威信;緊跟微博的熱點,拿著微薄的薪水。
2017年手機廣告支出將超過電腦廣告,達到全球數字廣告支出的56%,達到近1000億美元。而畢業1~3年的廣告人收入水平位于5K左右。
刷單之惡
刷單其實是微信群控里通過系統自動化控制集成技術,把多個手機操作界面直接映射到電腦顯示器,實現由一臺電腦來控制幾十臺甚至上百臺手機的效果。
“11點上班,穿個拖鞋懶散坐在機器面前,邊玩農藥邊接客戶,晚上想著去哪里擼串,逍遙的一天就過~”從電商、外賣、打車、再到社交媒體的各種耍數據。再到線下網紅店的黃牛排隊。已是一個不成文的灰色行業存在。
據不完全統計,自媒體刷單人接一單客戶可獲得20元利潤,每二十分鐘即可成一單、一天25單,月薪即可達到15K的利潤。直接秒殺大多數廣告人的收入和尊嚴。
付出與回報的巨大落差
靠勤奮的大腦在智慧付出的廣告人,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高強難度、多要求的方案需求:刷爆朋友圈,直接掛鉤銷售等;又或者陷入知識產權被剽竊的情況。我們氣憤接受!
我們深信,只要隨著時間推移,社會風氣和知識產權的意識,一切會變好的。而放之崗位對比,刷單人通過群控技術,批量模擬正常人行為來謀利,微信上很多惡意行為都是通過它來完成的。刷單人的價值和收入碾壓多數廣告人的局面。我們不能接受!為什么刷單人比廣告人值錢?本質區別,刷單是為客戶和需求方制造樂觀的數據泡沫;而數字營銷是幫客戶與消費者建立有效的互動和溝通。
產業鏈成長的必經陣痛
廣告放之產業鏈的價值,目前廣告的地位是思于技術、基于媒介、誠于執行、功于效果。當整合傳播和數字營銷不再像復古廣告,需要兼顧到上下游的關系和效果。勢必形成營銷整合者與資源被動者的身份中拉扯不清。目前的廣告處于三大尷尬狀況。
(品牌的廣告心理占比)
1、媒介/形式的呈現優于內容洞察;
“今天寶馬的H5刷屏了,你們也造這樣的H5效果可以嗎?
“明天百雀羚的長圖效果讓你驚艷,趕緊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跟我們品牌融合一起可否”
“你們幫我在微博平臺聲量做大,用意見領袖去炒熱話題”
2、傳播認知是單向告知到雙向互動的過渡;
“投個公車廣告,無論你想不想看,你都會看到我”
“在微信搞個活動,你不感興趣,就沒數據行為。因此在內容輸出更需要技巧”
3、營銷價值難評估;
當太過強調KPI時,進而演變成效果就是一切的定調。從結果導向的推導,催生了刷單需求,產業鏈都因刷單而欣欣向榮。
廣告人的逆襲在何時?
廣告人的價值和收入才能超過刷單人,廣告狗也能跟產品經理的程序猿平起平做?
依馬桶思考帝推測,需認清三個形勢。
第一,短期處于弱人工智能時代,當計算能力+、大數據+、深度學習算法還未能突破。我們不再浮躁得尋找新形勢來承載創意時,關注點放在“我們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第二,媒介和平臺的系統成熟化,互聯網的下半場,平臺方不在爭奪流量,平臺系統注重生態健康平衡發展,廣告精準投放技術的成熟和透明。當品牌方不再擔心是不是跟上媒介潮流的問題時,才會用心思考“我們如何與用戶溝通。”
第三, 媒介和平臺的流量穩定化,正如同外賣和打車行業曾經的刷單產業鏈大軍已蕩然無存,平臺不再以流量為王進而思考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才會聚焦到“我們提供的價值是什么”
當人工智能未突破弱瓶頸,而社媒和流量趨向穩定。在數字廣告超過電視廣告,手機廣告超過電腦廣告,我們將達到廣告支出的一個臨界點。從資源營銷發展為人本營銷,幫助客戶梳理出與精通數字媒體的消費者建立最有效的互動和溝通。
- 馬桶思考帝反思環節 -
回歸現實問題,既然作為廣告人這么苦逼了,是什么堅持我們從事崗位?
因為窮?
NO
是
遇見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人:天文地理、大象螞蟻;四書五經、蠟筆小新。
持續不斷的新鮮感:最新段子、最火熱點、顛覆藝術、引領潮流;
塑造自己的無限可能;服務客戶行業遍布地球村,跨崗位合作如五十六的民族是一家;
喂飽自己的好奇心:讓不敢想成為敢干,從腦洞到成真。
真正的廣告英雄
是看清了廣告真相之后
仍能熱愛著廣告
轉載需得到授權,注明來源公眾號:馬桶思考帝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