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賽集團副總裁譚琳:時代需要不斷進化的營銷人
在因賽集團
伙伴們總喜歡叫她“女王”
在廣告傳播業界
她被譽為“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領導者”
近年來,營銷傳播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和自媒體的興起,給品牌營銷傳播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對營銷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近日,因賽集團董事副總裁譚琳女士作為「廣告門」評出的2016年度“傳播行業十大女掌門人”之一,以“時代需要不斷進化的營銷人”為題接受專訪,分享十余載的從業經驗,暢談新傳播環境下營銷人的進化之路,以及營銷新人面對職場困惑該如何破風前行。
做營銷,要經得起“內容創造”能力的考驗
有著超過15年品牌管理及營銷傳播行業經驗,譚琳認為,雖然傳統媒體不斷遭受到互聯網媒體的沖擊,行業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這只是發生在人們的使用方式上,未來不可避免地會涌現出更多新形式的媒體,對于營銷傳播行業來說,無論風動幡動,不變的核心永遠是“內容創造”。
創造好的營銷傳播內容是我們行業的命脈所在,雖然新生的營銷概念不斷充斥眼球,但是無論如何包裝,好的內容自有恒久的魅力,永遠能直擊人心。而定義作品“好”的標準很簡單:消費者和客戶都認可。
“中國人有創造好內容的能力和智慧。”譚琳認為:“一些優秀的中國本土品牌營銷傳播公司已經具備創造好內容的能力,只是需要得到品牌主的關注和認可。按照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以及中國品牌的蓬勃發展之勢,未來中國廣告傳播業的發展仍大有可為,因賽集團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譚琳對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中國創意及營銷智慧在國際上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始終充滿了信心。
這個時代需要不斷“進化”的營銷人
除了堅持“內容為王”,作為與市場聯系緊密的營銷傳播,唯有不斷調整營銷方式和渠道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針對消費者階層越發年輕化的特點,教條式的、常規式的傳播方式已經很難撬動消費者的內心。
“營銷人應該有行業敏感性,應該學會迎風而動,捕捉時代趨勢。”在譚琳看來,“娛樂化營銷”是行業內必須把握的一個趨勢。
例如,因賽集團為華為Mate9上市打造的朋友圈小視頻和功能賣點視頻,榮耀V9“我想要的快”系列海報等,既充分利用年輕化、Social化的傳播元素和形式,又堅持深刻洞察對于內容的支持。
眾所周知,由于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中國的品牌營銷傳播從業者比國外同行有更多的困難需要克服,行業本身可能給從業者帶來很多的束縛,因此產生更多的困擾。譚琳認為,要想擺脫這些困擾,營銷人就要學會與時俱進,錘煉自我學習的能力。身處風口浪尖,唯有不斷進化,適應時代需要,用連結、開放的心態打造真正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才能永葆創造活力。
未來的出路,來自過去的堅持
譚琳建議,營銷人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要認識到目前的境況既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在老式營銷傳播方式受阻時,應及時更換思維,不斷嘗試新的方式,不斷在創新中轉型,尋找新的方向。
“在我從事廣告傳播行業的十多年中,也曾萌生過退出這行的念頭,當時內心十分掙扎:干了十幾年,放棄的話實在不甘心,但留下來該往哪里走又十分迷?!@時,一家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對人的成長極其重要?!弊T琳特意強調,在她職業發展的瓶頸期,因賽集團給了她關鍵的引導,幫她重塑信心并重新確定了職業方向,從而有了自己繼續成長的空間。
譚琳將走在時代前端的營銷人比喻為紅色,由于面對著前路并不平坦的未來,從業者在工作中會碰到更多的阻礙,堅持下去的難度更大,她希望中國營銷人像紅色一樣,持續地投入激情并堅持,這樣才能真正有所建樹,有所成就。
品牌營銷傳播是創意產業的重要行業,中國創意產業的未來有很多權重在于前者的發展,由于起步較晚,中國的品牌營銷相較于西方而言是后來者,如何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上起步,并實現后來者居上,這需要每個中國品牌營銷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助力中國品牌走出國門實現“中國夢”的同時,實現本土營銷傳播集團的“中國夢”,這也是指引像譚琳一樣的品牌營銷人不斷進步的動力之源。
譚琳,因賽集團董事副總裁
超過15年品牌管理及營銷傳播經驗
在大型國際、本土廣告公司均得到專業歷練
曾就職于Euro RSCG靈智精實
曾獲得大量國際獎項
包括Spikes Asia、AD STARS等
擁有豐富品牌國際化傳播經驗
服務的客戶包括華為、美的、網易、達能、諾基亞、歐司朗照明、鈴木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