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識吃下去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知乎告訴你!
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一支挺有意思的H5,制作方是知乎。H5是關于知乎籌備的一次線下活動,知乎會在9月22日~24日三天開一家快閃店,準確的來說,是一家名叫“知食堂”的快閃食堂,知乎居然要把知識做成各種菜。不得不說,H5中出現的幾個和“吃”有關的問題,真的讓我挺感興趣。
今年上半年涌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快閃店,我當時就被“知食堂”這種腦洞大開的形式吸引了。所以這幾天,我對這個案例進行了特別關注,結果發現的確很有意思。
從菜單來看,“知食堂”售賣的“可以喝的墨水”、“一口就夠的干貨”、“芝士就是力量”等諸多“知食”吸引了大量吃貨前來光顧。
“知食堂”內專門設置了問題墻,寫滿了與“吃”有關的問題,充滿了知乎特色。
除此之外,知乎也專門出了一期主題為《吃》的《知乎周刊》,于9月21日搶先上線。本期《知乎周刊》把與“吃”相關的知識,用生動靈活的方式呈現給了熱愛美食的吃貨讀者。
其實,如果你關注知乎的話,會很明顯發現,在這次的“知食堂”之前,知乎已經密集打造了一系列和吃有關的營銷活動,而且效果都很棒,以至于現在已經有一種說法,“南有網易王三三,北有知乎劉看山”。
知乎x支付寶:“一個人吃飯”病毒視頻
七夕節期間,知乎聯合支付寶口碑,將知乎上的熱門問答“一個人吃飯是什么心情?”拍成了視頻,在七夕節這樣應景的時節,這支病毒視頻得到了廣泛傳播。
知乎x必勝客:“宇宙中心”大學主題餐廳
9月中旬,為了迎合開學季,知乎聯合必勝客在號稱“宇宙中心”的北京五道口開了一家主題餐廳,而且是一家大學主題店,一度成為熱門網紅店,餐廳的墻面、地面、樓梯、桌上貼滿了知乎問題。
知乎抓住開學季熱點,充分抓住了學生黨這個龐大的群體,把自己有趣的一面完全展現出來了。
知乎x 36氪 :“知乎糧倉”開倉放糧
9月16日~17日, 36氪主辦了一場線下活動,將石景山游樂園改造成了一座2萬平方米,且只存在48小時的“沒想到游樂園”,而知乎也參與其中,與其聯合成立了一個只存在48小時的“知乎糧倉”。
“知乎糧倉”開倉放糧,為前來光顧的客人提供了多款情緒飯盒。
通過這一系列的快閃活動,知乎搖身一變,突然讓我看到了一個和過去不一樣的知乎。
過去的知乎一直給人一種“高冷”的專業形象,似乎并不怎么接地氣。這一點從知乎2015年第一次在線大規模投放戶外廣告能看出來。
然而,知乎最近通過和“吃”結合,讓知識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幫助大家跨越認知邊界。總結來說,它正在傳遞一種感覺,知乎開始服務于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構建有趣多元的品牌形象。
重塑品牌形象的關鍵時刻
為什么知乎的品牌形象突然有了這么明顯的轉變呢?
這段時間以來,知乎本身也在進行推成出新,自我升級。
8月,知乎“想法”上線,讓知乎的知識分享場景變得更加豐富;
9月,知乎機構號開放注冊,知識分享主體更多元化;
9月,知乎“大人物”第二季即將上線,諸多專業領域的權威大師入駐,穩固知乎在垂直領域的影響力。
從數據上來看,截至 2017年9月,知乎個人注冊用戶總數已超1億,日活躍用戶量達26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1小時,月瀏覽量180億。用戶數的破億,把知乎從之前的“知識社區”拉高到了“知識平臺”的地位。這個時間點上,知乎開始考慮重建品牌形象,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很合理的事。
如何打造接地氣的品牌形象?
用戶數量的大幅增長,使得知乎必須做出身份的改變和升級。在從“知識社區”到“知識平臺”的轉變過程中,知乎不能繼續維持“高冷”,必然需要進一步向用戶展示知乎“有趣、多元”的另一面。
那么,如何讓知識變得有趣?如何讓知乎本身變得有趣?
有人曾總結過最能影響住當下年輕人的四個字——食色性野。我個人非常認同這四個字。“食”首當其沖,要想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品牌形象更接地氣,從“吃”入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根據知乎的數據,在知乎上有超2000 萬人次關注了跟“吃”有關的話題。不管是從外部還是內部,與“吃”結合去做一些嘗試都似乎是一條最容易的路。
從知乎最近的幾次嘗試來看,其實都是一個宗旨,就是把知識場景化,讓知識融入到各種線下具體的場景中,當然,美食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食物的背后是知乎提供的多元有趣的知識和故事。
另外,知乎在營銷上的能動性也有明顯的提升。從知乎2015年首次大規劃投放廣告,到今年密集進行各種營銷嘗試,知乎抓住了“快閃店”這個今年的營銷風口之一,并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與支付寶、必勝客、36氪、餓了么等知名品牌進行聯手,從這一點來說,完全可以和網易一較高下。
經過幾年的發展,知乎已經在各個領域積累了大量優質內容,知識場景化是未來知乎必將繼續嘗試的方向,希望知乎能從“吃”相關的幾次嘗試中收獲更多的經驗,在其他領域也能做出有意思的案例。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