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個刷屏案例中讀懂年輕人文化
VR、AR、AI……無數新鮮的營銷玩法,正讓我們眼花繚亂,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的營銷有一個有趣變化,好多產品不是從需求出發,而是從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入手?
先來感知風吹起的方向,一起回憶下,這段時間,我們都被哪些案例刷屏了?!
眾引傳播
#躺贏節#
釋放年輕人的YY和欲望
上周末“上海時尚周末”以“一起浸fashion!”為口號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全民時尚派對,眾引傳播x錦鯉大王憑借一個全黃色,布滿大字報式趣味文案的躺贏時尚體驗館,在一眾鬼才設計師、先鋒時尚品牌的包圍中,仍舊吸引了不少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的駐足體驗。
在躺贏體驗館,許多年輕人躺著秀出自我,手舉“內環三套房”,“姐的顏值能撐起整個皇宮”等手牌,引得各路時尚達人和媒體紛紛前來圍觀,自發傳播。
眾引傳播希望打造的是一個能夠讓年輕人釋放自己的出口,以“躺贏”為主題,我們選擇用一種炫耀和自黑的方式來和年輕人做情感溝通。
泰笛鮮花
#分手花店#
“關愛”VS“毒舌”
520全民表白日,很多品牌提前半個月就開始針對情侶們做營銷,但當天最先火起來的竟然是一家專門面向失戀人士開放的「分手花店」。
與此同時他們還為失戀的情侶熬制了一鍋毒雞湯。
分手花店雖然看起來很喪,像是為了營銷在揭人的傷疤,實則準確抓住了受眾的痛點,以逆向思維給失戀的人提供了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輻射范圍更寬更廣。一年幾度情人節,消費者對商家的“恩愛營銷”早已審美疲勞,分手花店的出現自然吸睛。
淘寶
#造物節#
信息量太大
今年淘寶造物節比以往都聲勢浩大,不僅門票難求,甚至在閑置交易平臺閑魚上,一張票居然炒到了2000元的天價!比原價足足高出20倍!而造物節上出現的黑科技也是實打實的刷了一陣子屏。
比如:無人便利店:淘咖啡 TAOCAF
比 Amazon Go更快一步,一度成為7月獲得關注流量最高的話題
豎屏電影院:一千零一夜
明顯向“內容化”轉向的淘寶,強勢打造的內容IP“一千零一夜”,這樣豎屏電影院的概念,自然引來了不少人的強勢圍觀!
網易x餓了么
#喪茶#
做完就賣,賣完就跑!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期間,網易來魔都的開了家喪茶快閃店,門頭喪logo喪圍裙喪文案喪,頓時吸引了大眾視線,引爆社交網絡!
“設計師,logo不要大不要顯眼,但是一定要喪哦!”
雖然剛開始的喪茶是奔著對標“喜茶”的噱頭炒作,而喪茶正處于正當流行的喪文化的風口,通過借勢喪茶來達到吸引年輕群體的目的,網易這波圍繞社會現象和年輕人的興趣點做的營銷策劃,很有嚼頭,也成了今年的一個現象級流量案例。
順帶一提,喪茶也將年輕人對喪文化的追捧,推向了一個不得了的小高潮。
基于上述刷屏案例,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洞察是:他們都利用年輕人的情緒痛點來做文章。無論是天馬行空的創意,還是引爆話題的概念,背后都是有章可循的,關鍵邏輯在于:對社會情緒的巧妙應用,精準定位年輕受眾、差異化的內容營銷。
一場Campaign成功的關鍵在于,切入一個需求未被滿足的市場。而從這些刷屏案例中,也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創意、新奇、反差”無疑成了思考的關鍵因素。
接下來,我們就從上周末的“時尚周末”活動,“躺贏”Campaign為切入點,與大家分享我們觀察到的,刷屏活動如何在年輕人當中引爆的?!
1. 想要帶起社交節奏,還是要從讀懂年輕人的文化開始
為什么是“躺贏”?我們的腦洞你可能想都想不到!
“你以為平民皇帝很勵志?沒有約瑟芬,拿破侖一輩子都進不了法國貴族社交群。”
“ 唐僧取西經你以為很艱辛?他坐白龍馬,徒弟挑擔走路、負責化緣,把他養的白白胖胖的,最后獲得了真經?!?/p>
“我們挖掘出另一個年輕人背后的文化符號,#躺贏#,誰說人生一定要奮勇爭先,對于年輕人來說能躺贏的才是人生贏家!”
……
這個邏輯意料之外,但似乎又情理之中。這一代年輕人很懂套路,也沒什么耐心,但其實他們格外有好奇心,一個驚奇的切入點就像是像沙海中的玻璃碎片,能讓他們探出頭來,如果能夠再優雅而不失禮貌的戳一下他們的痛點,便能在牢牢捕獲他們的心智,熱度也隨之而來了。
2. 想要玩起刷屏流量,就要和年輕人玩在一起
為什么作為一家Agency要出現在時尚周末,這好像完全不搭邊?那再換個方式思考一下,好玩有趣的年輕人都在哪里呢?
本次的上海時尚周末主旨是新銳先鋒的沉浸式時尚體驗,更是一場屬于全民的時尚狂歡,自然成了魔都年輕人的潮流聚集地。想要吸引一群人的目光,在什么地方露臉很關鍵,走到年輕人的生活圈之中去,是能夠和他們High在一起,最直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反哺洞察,進一步觀察他們到底喜歡玩些什么?
3. 想要走上制高點,關鍵還是要夠耐撕
商業的本質,在于“價值交換”,如果僅僅是“感官刺激”的體驗,就要小心消費者在刺激適應后,很有可能會把你遺忘。這一點,我們從前段時間某品牌的“喪文案”被大家所反感,可以窺豹一斑。如何提供給這些“健忘”的年輕人持續的價值感呢?
我們可以發現,躺贏的創意點是“釋放每個人對躺贏的YY和欲望”,與喪茶背后的“喪文化”,KFC的“尬文化”相比,我們的“躺贏”似乎傳遞出一股年輕人的“優越感”。
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在入侵時尚周末收買時髦年輕人之前,我們還在微信中以一篇腦洞大開的唐僧師徒對話“刷屏帖”,有目的性的埋伏社交網絡上活躍的年輕人們。后續似乎還有一波差異化內容營銷,進行多維度的輻射,而這場躺贏Campaign其實是一個“躺贏節”_(:з」∠)_
眾引躺贏“刷屏帖”部分內容
從共鳴→刺激→輻射,商業怎么和年輕人玩在一起,這些先行者給了行業一個參考答案,但年輕人的對這些套路膩了之后,又要怎么玩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