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媒體階段,注意力資產是“公共資源”。
喬治·法蘭克(Georg Franck)在《注意力經濟》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人對榮譽和精英地位的欲望是注意力經濟源頭,而媒介是注意力經濟的金融機構,具有強大的聚集和分配注意力的能力“ 對注意力的源頭我們不做探究,但當我們提起“媒介分配注意力的能力”時,實際上已經把注意力當作可配資的資產。
資產是一種價值認可,這意味著:注意力的概念已經可以作為“貨幣”進行市場交換。我們在這里舉一個整合營銷發展的案例作為支撐。 風行了廣告營銷圈數十載的“整合營銷”,它誕生的前提也正是由于“品牌資產”概念的推出。
90年代初,大衛·阿克認為,品牌可以賦予產品或服務附加價值,從理論上第一次認可了品牌的價值。 品牌資產的概念很快啟發廣告營銷公司將其市場化,并由此衍生出奧美的品牌管家、360°品牌理論模式、達彼斯的品牌精髓、智威湯遜的全品牌傳播等等營銷工具。 如今整合營銷依然備受追捧,只不過聯想到當下廣告營銷圈的頹敗之勢,它的真實效果可能并不如從前了。
言歸正傳,當“注意力”的價值被認可后,它又衍生出哪些工具?
其實,正如同社區的概念最早被應用在互聯網當中成為了BBS、論壇等產品。注意力經濟在互聯網環境之下也有了另外一種說法:流量、評論、點贊、關注…它們在“媒介變革“中,不斷的重新聚焦和分配。
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為什么娛樂明星出現刷屏事件時候,道歉聲明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占用大家公共資源了”、當下媒介的發展階段是什么,未來又將走向何方?以及在不同媒介階段,注意力分別扮演了什么資產類型?
一、網絡媒體階段,注意力資產是流量
曾經有一個很經典的營銷模型叫做Aida公式,即爭取注意(Attention)、引起興趣(Interest)、激發欲望(Desire)和見諸行動。 具體的應用場景是這樣的:當用戶被吸引注意力后,并對門店產生了足夠多的探索興趣后會進入門店,然后導購會通過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完成消費行為。 對于自帶流量的商超和街鋪而言,消費者的注意力是吸引他們進入門店成為客流的關鍵。
而在互聯網當中,消費者進入門店瀏覽商品的門檻被無限降低,用戶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瀏覽商品、購買商品。
注意力就等同于流量,而流量就等同于客流。
雖然互聯網流量不是那么精準,好在空間巨大,通過營銷漏斗模型就可以篩選出非目標客戶沉淀出真正的客戶。 當然,以論壇為主的web1.0時代和web2.0的社會化媒體時代的玩法也不一樣。因為在web2.0時代人們的社交關系被內容綁定,他們可以在網站中結交朋友、分享觀點,相對而言流量聚焦在特定的小組話題當中,更小卻更為穩定了。
但無論是web1.0還是web2.0,在互聯網媒體時代注意力能產生流量,而流量能沉淀客戶,這就是資產的價值所在。
二、社交媒體階段,注意力資產是“影響力”
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網后,這個階段以社交app為主,包括微博微信都等都屬于社交媒體。 相較于社會化媒體的半開放性,任何人的發言都會被公開,社交媒體更注重“圈子”,講求一對一溝通的私密性。
微信能看到朋友圈好友的上限只有8000,微博只有關注才能看見消息,而且還為用戶提供了“分組發布”“私信”。
所以,在社交媒體階段真正產生價值點已經不在于流量了,而是如何突破產品功能限制,獲得更多的流量。
我們把“更多的流量”稱之為影響力,形成影響力的主要方式是社交裂變。
即在用戶之間建立起穩定關系后,如何通過吸引“好友”的注意力,讓他們參與進項目的互動和分享當中,形成更大規模的影響力。 這時候電通提出了著名的AISAS模式(注意Attention興趣Interest搜索Search行動Action分享Share),在原來的AIDA公式上補充了s,但依然是以注意力為起點。
具體應用場景是這樣:用戶注意到某個產品的信息又產生了興趣,于是他會在網絡中搜索相關信息,并在購買后分享給“好友圈”。
注意力可以喚醒圈層中的社交關系,吸引他們完成社交裂變獲取更多流量,找到更多的客流,企業借此完成了更大規模的產品銷售。
這個階段的注意力資產具體來看可以等同于影響力。
三、社區媒體階段,注意力資產是“公共資源”
進入移動互聯網下半場,人工智能大數據上半場后。我們明顯的感受到,線上流量紅利消失了,流量獲取的難度越來越高。
而且,單獨拎出抖音和快手這兩家線上流量巨頭,也可以發現,大部分用戶內容產生的場景都在線下,越來越多的網紅打卡圣地也是證明。
原因不難猜到,一是線上競爭加劇,無論是信息還是產品都逐漸飽和。二是,用戶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嘗試關注和建立新關系都需要成本,而且關系過多還會產生社交壓力。
對用戶而言相對而言,唯一值得與外界產生關聯和交互的地方只剩下:公共資源。
百度百科對“公共資源”定義其實很寬泛,大家可以理解為:人類共同擁有的資源,比如公共媒體、公共信息、公共娛樂設施、以及山湖和大海...
吸引用戶在公共媒體獲取公共信息的注意力也是一種利益侵犯行為,所以,當明星出現刷屏級事件時候,當事人道歉聲明的第一句話一定是:“對不起,無意占用公共資源”
目前還沒有針對“公共資產”的營銷理論,不過前幾年頻繁出現的公益營銷案例可以當作參考,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通過參與和扶持公益項目提升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
而且,類似新潮傳媒的這樣的企業,也開始嘗試通過電梯媒體切入進社區這個即公共又兼具私密性的領域中,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公共資源”到品牌資源的有效轉換。
總之,無論是從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是現在社區媒體時代,爭奪注意力是一切商業活動最底層的邏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