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營銷的下一個階段:社區化營銷
提起私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早在17、18年的時候,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感覺到增量到頂了,要想維持公司的增長勢頭,有兩條路,要么獲得新用戶,要么讓老用戶的價值發揮得更大。
在流量紅利殆盡的當下,挖掘老用戶更多的價值成為了所有公司的共識,于是私域流量的概念開始流行起來。
私域指的是品牌運營的“私人客戶群”,與私域流量一同誕生的便是“私域營銷”,指的是針對私人客戶群的營銷方式。
“私營銷”可能大家不太清楚,它在2010年左右還算一個新概念。
2010年左右,天涯在線高級副總裁于立娟在某論壇分享了兩本書一本書叫《微博力》,另外一本就是《私營銷》。 微博力講的是以Twitter為代表的微博引領的新媒體時代到來,已經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私營銷這本書沒有中文翻譯,現在網上也找不到有關信息。
圖片來源:freepik
但從各方面資料來看,“私”指的是“私媒”---私人媒體,簡單來理解就是自媒體,但私媒比自媒體誕生得早。它最早指博客,后來指微博博主,微信公眾號以及頭條號掀起了自媒體的風潮,本質上他們都屬于私媒體。
從私到私域最大的變化,其實是從“媒體”到“客戶”的重心轉變,品牌從最開始通過“私媒體”投放吸引客戶,到現在自己搭建社群進行客戶管理。
一:那社會化營銷會怎么變?
社會化營銷,又稱社會化媒體營銷或社交媒體營銷,是互聯網行業營銷專業術語,一種伴隨著人人、豆瓣、微博等SNS(社交媒體)平臺誕生而興起的營銷概念。
區別于,1971 年杰拉爾德·蔡爾曼和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社會營銷”(social marketing)的概念,社會化營銷的英文為Social Media Marketing,它的核心在于Media這個詞上。
圖片來源:freepik
社會營銷更像是公益營銷,推崇企業通過社會公益活動、公共價值來推廣自身的商業服務。
但“社會化營銷”則指的是“社會化媒體”的整合。上個階段做營銷的底層邏輯基本就是:整合。整合用戶、整合資源、整合平臺,統稱為整合營銷。 在“社會化媒體”的概念中,包含了微博、微信之類的公共媒體產品。他們的誕生本質上都應該為公共服務,只是人們更關注其“社交”功能,反倒讓私人和公共的概念越來越模糊了。
社會化營銷的下一個階段發展,其實可以參考“私營銷”到“私域營銷”的轉變過程,即從“社交媒體”到“客戶管理”轉變。
只是,客戶不只是品牌客戶了,而是所有的社區居民。
二:從社會化營銷到社區化營銷
社會化營銷的核心是社交關系,它的下階段核心應該是“所有社會關系”的集合。而除了社區外,我們幾乎找不到什么平臺能囊括這種“社會關系"。
對比社會化營銷的特點,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出“社區化營銷”的三個特點。
特點之一:正能量和主旋律
社交媒體其實是基于“社會關系”建立起來的平臺,所以“社會化營銷”可以借用社交影響力,造成較大的關注效應,提高知名度。
炒話題,制造事件都是社會化營銷平臺的常用手法。
但是“社區化營銷”的核心已經不再是社會關系了,而是“所有社會關系的集合”,它是某一種精神理念、生活方式或者價值觀具體體現,所以社區化營銷的首要特點,一定是正能量、主旋律的內容。
相較于話題性,社區化營銷更看重指導性。
圖片來源:freepik
特點之二 長久宣傳,持續投入
在社會化媒體中,單個個體因為社交關系被連接起來。所以借勢追熱點,利用口碑傳播,四兩撥千斤是主流玩法。
但在社區化營銷中,社交關系由點變成了面,有影響區域、有覆蓋范圍,所以無法靠社會化營銷點對點的鏈式病毒傳播。社會化營銷需要靠更大范圍的覆蓋來推動,通常需要持久的宣傳,在更長時間范圍內向消費者持續植入認知。
特點之三 好行動,就是好內容
社會化營銷中,因為信息傳遞的源頭發生了變化,信息的質量及真偽都良莠不齊。所以,內容為王的概念被提了出來,品牌在社交網絡上用好內容去獲取關注及持久地品牌互動。
而在社區化營銷中,信息傳遞幾乎被限制在圈層之內。好內容變成了好行動,內容變得更實際。未來,真正感召消費者的一定是品牌的具體行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