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第四屏,與商業生態的野望
互聯網產品宿命:工具→平臺→生態
這幾天在思考一個問題,一款互聯網產品要謀生存,求發展,究竟要走過哪些階段,根據近些年熱度較高的APP的后續情況,大致得出有工具、平臺、生態這三個階段,他們是向前遞進的關系。
第一階段是工具,一款APP成功的關鍵在于所實現的功能,想得更多的是增設了哪些功能;
第二階段是平臺,也就是要大而全,這很難,要涵蓋某領域全部的、基礎的功能,更要真金白銀的資源投入;
第三階段是生態,講究的是“兼濟天下”,它需要構建一個成熟的商業生態系統,也使得各方之間共生、互生與再生,發揮出最大化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生態是一個很虛的概念,但很多產品之所以有活力,用戶愿意花很長的時間沉浸在里面,就是因為有生態。而從最初的工具到終極的生態,所對應的問題復雜性,處在完全不同的量級——既要有穩定的工具屬性、全面兼容開發的平臺,也需要超強的運營能力觸達用戶。
回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史,我看到代表不同賽道的商業生態:
騰訊生態:聚焦于“鏈接+內容”,在“鏈接”上讓微信作為用戶的入口、支付的閉環,形成分發入口;
阿里生態:緊緊圍繞交易核心,構筑全新的商業生態圈,在這個版圖中,電子商務、金融是絕對領先業務;
快手生態:以短視頻、直播為載體,構建起新型信任生態,由用戶、內容、工具/服務(平臺內嵌服務、外圍產品矩陣)三部分構成。
在快手商業生態中,既有億級的公域流量,又有高粘性、社交性的私域流量。
當我們聚焦于騰訊和阿里的商業生態時,快手以普惠、公平的“老鐵氛圍”,擠進了商業生態的另一極。
沒有具體的案例,就沒有具象的感知,下面內容,我將以快手與華帝的戰略合作為案例,理解快手商業生態對大眾消費品牌的啟示。
內容場景化、即時化,與快手第四屏
為什么單拎華帝的案例來講,因為它定義了快手的第四屏——華帝魔鏡V2,它將快手內容生態與廚房空間融合,將快手美食垂類內容整理成體系化的菜譜,讓廚房成為消費、分享內容的秀場,這也是短視頻內容平臺第一次融入到廚電品牌的設計語言中。
大白話地說,就是做菜時也能刷快手,跟著學做菜,也可以分享做菜過程。
①快手的第四屏
那第四屏的意義何在?
現在的流量越來越貴,品牌在手機、平板和電視組成的“三大屏幕”上,拼搶用戶的使用時間。
快手的“第四屏”跳出傳統的競爭邏輯,滿足的是場景化的、即時性的內容需求,比如做菜時點擊華帝魔鏡V2的屏幕,邊看邊做,這種內容體驗是“三大件”實現不了的。
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有大量的場景,通過“第四屏”來滿足更為高效,這些場景往往對應了產品功能,這就是更多大眾消費品牌接入的機會。
快手的第四屏,也是繼扶持垂類內容后,快手老鐵基于共同興趣產生社交聯系并進行交互,品牌在快手平臺實現廚電品類的占位。這背后,是華帝品牌接入快手商業化生態的能力,這背后既有傳統品類創新,也有高粘性品牌私域搭建。
第四屏的所有交互、分享數據,都會沉淀為品牌數字資產,也能不斷擴充快手的垂類內容。
②創造生活的熱愛
在快手X華帝 2021戰略合作發布會上,快手與華帝也以“創造熱愛”為主題,以“原生熱愛、沉浸熱愛、極致熱愛”傳遞品牌溫度:
原生熱愛——打造潮流爆品,引領年輕生活方式;
沉浸熱愛——共創內容IP與品牌場景,強化時尚生活態度;
極致熱愛——激發社群分享,展現自我表達,實現品牌社交閉環。
這三層同樣是層層遞進的:原生熱愛是起點,即在華帝時尚特質和快手社區氛圍之間,找到和諧共存的點,達成品銷合一;沉浸熱愛是發力點,將優質的、垂類內容在特定的時間節點,觸達用戶;極致熱愛是擴散點,快手多領域達人與華帝品牌合作,將廚房從功能場延伸為社交場,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也不斷積攢華帝品牌的社交貨幣。
而在此前,華帝攜手打造的“國風文化盛典”和“華帝家鄉味”兩大營銷事件,已經跑出了一條品牌內容(無論是文化IP還是情感表達)基于快手實現全網擴散的路徑。
這是定制化的內容策略,也是快手商業生態的優勢。
③廚房空間再造
任何品牌案例,都不能脫離大品類環境。
在《2020上半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中闡述道,廚電大品類正朝著場景化、集成化和套系化發展,這不僅是功能疊加,更多的是對廚房空間的再造,同時增量市場集中在新生代群體和下沉市場中。
而在產品渠道層面,2020年家電市場全面擁抱直播帶貨,并在轉化率上攀上了新高峰,大部分用戶就是來自三四五線市場。即使作為安裝類家電的廚電品類,線上滲透率依舊達到了32.4%(全家電行業該指標是51.84%)。
無論是目標人群畫像,還是廚電產品零售的線上加速,都與快手商業生態兼容。
在人群方面,快手的“老鐵磁場”不用多說,你都懂的。
我這邊著重講線上零售,以短視頻內容切入的快手,正在推動“一類電商”(以零售交易為核心業務的傳統電商)和“二類電商”(通過大流量平臺進行單一商品推廣的信息流電商)的融合,既有以快手小店為主題的電商閉環,也有開放接口跳轉到其他電商平臺,這無疑提供給以華帝為代表的廚電品牌更多元的選擇。
因此,廚電品類的第二增長動力,聚焦于將廚房變成秀場、社交場的趨勢,這與華帝的品牌訴求相吻合,同樣與快手生態的強粘性社交,以及布局垂類內容的方向吻合。
真實社交成為快手獨有的老鐵信任護城河,構建快手電商“萬物可貨”的信任基石。
③數據和算法
除了美食內容與呈現形式,我還關注到的一點是:數據。
當大家都在談碎片化時,回溯到品牌層面,則是另一個現實難題,即用戶數據分散在不同的APP和平臺,品牌決策很容易迷失在離散的、海量的原始數據中。
而通過接入快手生態,用戶數據完整地呈現出來,越是在去中心化的時代,品牌越需要接入一個中心化的生態。
正如在快手X華帝 2021戰略合作發布會上提及到:
“通過快手AI算法,把華帝的用戶畫像鎖定出來,通過AI算法看這些用戶喜歡看什么內容,在這些方面對華帝進行IP或內容的合作,讓這些IP、內容和粉絲建立品牌和粉絲橋梁的溝通,讓廚房品牌,或者場景產品能夠得到更好的融入。”
這里面有三層意思:第一點,真地需要理解用戶,需要知道用戶到底對什么東西感興趣;第二點,需要理解內容體驗,這些內容會引起怎樣的認知;
第三點,需要用戶和內容做一個最優匹配,讓對的內容找到對的人。
快手商業生態的數據、算法,正在體現在內容運營、品牌溝通和私域搭建上,并最終服務于品牌資產。
快手商業生態:共生、互生、再生
正如我開篇所說,商業生態講究的是“兼濟天下”,使得各方之間共生、互生與再生,發揮出最大化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
共生:創作者、觀眾、商家、消費者在生態中分享價值,實現共生共存的狀態;
互生:參與方對外分享自身價值,給其他參與方提供機會;
再生:通過資源轉移,優化內容、社交鏈路,并催生新的產業形態。
我們放到場景中來體會:快手商業生態提供了接入能力,華帝的魔鏡能夠解決廚房場景的內容需求,觀眾能夠創作出美食并進行分享,達人也能從廚房空間中找到創作靈感,并發起話題挑戰讓其他人來參加,這些內容又會發過來讓品牌占據快手的品類內容和聯想,同時與能擴充快手垂類內容。
這是一個正向的商業增長飛輪,公域吸引力與私域吸附力,不斷強化品牌的閉環生態。
而在商業生態化的初期,品牌進入能夠獲得相對優勢,用進一步占據品類聯想,繼而又同步完善快手的內容生態。
這就是快手商業生態的場效應,你不一定能感知到它,但它卻在推動飛輪的運轉。
未來競爭的核心:商業生態化
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商業文明演變,建立在對競爭關系的不斷定位。
第一階段,是品牌之間的競爭,競爭的邊界取決于品牌業務;
第二階段,拼的是產業鏈,競爭邊界橫跨不同的產業鏈上,但依舊處于品類之下;
第三階段,是商業生態系統間的競爭,競爭的邊界將會跨越不同的行業,快手商業生態代表的正是這一階段,競爭力主要來自于商業生態所帶來的優勢和影響力的互惠溢價,不同參與方的互利共生。
從第一階段的各自為營,到第三階段的生態協同,流量不再是失序的、離散的,而是逐步走向有序化,不斷降低“商業熵增”。
正如在《增長的本質》一書中所言:經濟增長的本質,是信息的增長,或者說是秩序的增長。
大白話來講就是:經濟的增長,來源于各元素有序的重新組合。
正如物理學中“熵增”概念,即一個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對應到廣告行業中,所謂的無序發展,便是那句行業一嘆: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同時,自然界中也存在“負熵”,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便是將無序的能量,轉化為有序化的有機生命體,而能孕育生命正是生態。
快手商業生態,是對未來商業的偉大共識。
<end>
編輯:Mar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