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app,怎么更有效地介紹主動基金經理?
#基金產品思考#
今天來聊聊基金app,作為一名老基民,說實話,看了主流的幾款基金app,在基金經理介紹這塊,做得都挺簡陋的,給到的價值信息偏少。
投資主動基金的朋友大都知道,主動基金的業績表現,最關鍵的就取決于基金經理。
一位優秀的基金經理,往往能取得超越市場的表現,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
那如何判斷基金經理優秀呢?
如何判斷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激進還是穩健?
以及如何知道基金經理是不是適合自己投資呢?
這些其實都是投資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提升投資勝率、堅持長期投資(也是很多渠道經常宣傳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那如果看現有的各大基金app里對基金經理的介紹,很難得到問題的答案。
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有一些改變呢?
01 考察基金經理,我們都在考察什么?
首先,優秀的基金經理,我有一個定義——長期給投資者帶去了超越市場的回報。
長期的時間,最好是經歷了牛熊,比如7年以上。
這里的超越市場,最主要的就是超越同期市場指數的表現,取得超額的收益。更進一步細分,可以是同樣的風險下更多的收益,也可以是同等收益下更小的波動、更小的回撤。
看長期的表現是第一步,在這一步我們只是用歷史的業績,完成了一個驗證——基金經理在過去表現優秀。
雖然過去并不代表未來,但我們可以相信,過去優秀的人繼續保持優秀的概率是遠大于過去平庸的人的。
然后再往深看,我們去找基金經理獲得優秀業績的原因——基金經理的投資體系,這其實是根本。
了解了基金經理的投資體系,一方面你從根本上了解了這個人的投資方法,另一方面你可以判斷這個人投資的特點,然后進一步推演,這種特點是不是契合你的,是不是你想要的。
這里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我是一名穩健型投資者,我對于損失會比較敏感,不想承受太大比如10%的損失,這是我這個投資者的特點。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基金,這其中不乏長期業績兇猛、獲獎無數的基金。但這里面有一部分是需要優先排除的,就是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激進,基金波動大,最大回撤大的基金,這部分明顯是我難以承受的。
然后再進一步,去尋找本身投資風格穩健均衡,風險控制有力,波動較小,回撤小的基金,這基本就是符合我需求的基金池了。
02 基于需求,我們可以設計什么功能?
基于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體系,了解基金經理過往表現的需求,我想我們可以設計出這樣一些功能:
1.定性——偏向于投資體系介紹
基金經理的投資體系,包含了投資的理念、風格、策略方法、風險偏好、特點等等。
基于展示投資體系這一出發點,我認為需要讓投資者了解的內容不限于以下:
1.基金經理個人的性格特點、工作歷程描述,是樂觀激進還是成熟穩健,是優先追求收益還是控制風險,是追求相對收益還是絕對收益?
2.基金經理對自己投資理念、風格、方法、特點的描述。
3.基金經理對于收益的看法,是怎么賺錢的,賺的是哪部分的錢,業績、估值還是其它?
4.基金經理對于風險的看法,是怎么控制風險,怎么控制回撤的,可以忍受多大的下跌?
5.基金經理對自己能力圈的認知,現在能力圈在哪里,未來想拓展哪些?
6.怎么選擇行業和個股的,怎么來研究個股的?
7.怎么來調整倉位的,怎么來切換投資標的?
更多......
定性內容的來源:
1.基金公司官方提供
2.基金經理訪談、直播、路演
3.基金定期報告
4.基金經理第一手信息的其它渠道
除了基金經理的第一手信息,我們還能納入第三方的評價體系:
1.權威機構獲獎情況,比如金牛獎、金基金獎 、明星基金獎
2.基金app官方評價、評級,基金經理的特點總結
3.基金大v評價
2.定量——偏向于數據介紹
定量,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展示基金經理過往的各項關鍵性數據,往往就能幫投資者找到適配的基金經理,或者是排除不適合的基金經理。
而關鍵性的指標,往往也是從代表性的基金里提煉出來的。在定量這塊,基金經理管理時間越長,相對來講數據會越豐富,同時參考性越強。
定量的數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從業時間:從業時長、經歷牛熊輪次;
2.過往業績表現:最長時間累計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年化收益率排名、相對滬深300表現、超額收益;
3.過往回撤:最長時間段內最大波動幅度、最大波動排名,最大回撤,最大回測排名,年化波動率,年化波動率排名;
4.前十大持倉估值情況:每只持倉股估值及對應分位點,整體持倉估值;
5.不同市場情況下的表現:牛市、熊市、震蕩市時相比于代表性指數滬深300的表現情況,展示出基金經理在什么環境下處于優勢、中性和劣勢。
03 小結
在我的理念里,基金app除了實現交易的基礎功能,投資者教育也是產品、運營的重中之重。
如果投資者總是在低迷時避開權益投資,在瘋狂時加大權益投資,最終在波動后處于相對低迷的時候斬倉出去,損害的恰恰是長期投資回報,甚至是造成虧損。
這樣不理性、不健康的投資狀態,對于整個基金行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雖說當下投資者教育是難的,肯下功夫研究、有獨立思考品質的人是少的。
但反過來講,一切的開始在于培養教育,每當有一個人樹立了理性的投資觀,那不理性的也便少了一個。
那我想把必要的信息展示給投資者,便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Over~
喜歡的朋友,求個關注,謝謝嘞!
我是每天賺杯快樂水(公眾號同名)
運營 + 理財投資雙buff加成的人兒,喜歡分享自己的運營心得,與你一同成長,求關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