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人山人海,走心都成了見縫插針的技術活兒
人生中最無奈的事情之一是什么?就是當你想打開一個網頁,十萬火急的時候它是這個鬼樣子:
瞬間恨不得摔電腦,啊啊啊啊!那如果是這樣的頁面呢?
我剛剛要干啥來著?
算了算了,趁著網頁卡的時候,看看這個可憐孩子我有沒有見過吧。
這些見縫插針的公益廣告,真是讓人無可奈何,剛剛氣得還要冒煙,下一秒就平靜下來。
你也許討厭404頁面,但你無法討厭一則小孩子的尋人信息。
你也許討厭街頭凌亂的A4單頁,但你無法討厭四處慌張尋找的父母。
你也許討厭擁堵的車水馬龍,但你無法討厭涂鴉著失蹤者頭像的車輛。
在俄羅斯,很多車主都有在車身上涂鴉的習慣,一是比較個性,二是車子被偷盜之后,找回也比較容易。
一輛車就一個傳播載體,何不把車身的涂鴉換成失蹤孩子的頭像呢?說干就干,優步聯合尋找失蹤兒童組織、俄羅斯聯邦內務部,邀請藝術家為三名失蹤兒童繪制肖像,并號召車主將肖像印在他們的車身上。讓人看到希望的是,其中的一個孩子在活動開始的幾天后找到了!
這些散布在角角落落、五顏六色的廣告,背后是一個個暖心的小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來體驗一下,這些故事是如何見縫插針地進入我們的生活的。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你一覺醒來,收拾洗漱一番出門去。
到了你家樓下的停車場,突然發現,糟糕,忘記昨天把車停在哪里了!
當然,你想起來昨天機智地給車位旁的標識拍了照。照片里,不再是單調的字母與數字,失蹤兒童海報成為了你尋找愛車的唯一線索。
而你,在無形中也成為了尋找失蹤兒童的志愿者。
在巴西,圣保羅人民奇思妙想地為停車場“換裝”,讓每一位車主都參與到“find the way to come back home”尋找失蹤兒童行動中。
到了公司,你準備爬樓梯上天橋,忽然看到這樣的樓梯,默默地駐足了幾秒。
對于殘障人士來說,這樣的樓梯對他們來說如同登山。
還有10分鐘正式上班,你終于放松下來,拿出手機,習慣性地打開微信朋友圈。
然后你發現了一條朋友圈廣告,居然底下有這么多人點贊?
你好奇地點開聽聽:
“我叫王亞坤,今年8歲了,我最開心的就是到學校里與小伙伴一起踢足球。”
原來,是一個山區少年的聲音組成的創意廣告。
你默默地也點了一個贊。
老板要出差,讓你幫忙訂票。
你輕車熟路地打開網頁,驗證碼卻來了個不一樣的套路。
墨爾本交通安全局利用驗證碼完美地做了一次公益活動。數據顯示2015年在維多利亞地區因為交通事故喪生的人群中有35%是在30歲以下,因此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注意安全駕駛,也洞察到年輕人上網經常接觸的東西之一就是驗證碼,于是,就有了這些驗證碼。
你輸入“I won`t text and drive”(我不會開車的時候用手機發短信),系統顯示訂票成功。
你又工作了幾個小時,覺得很疲倦枯燥,跟朋友約好去咖啡廳喝下午茶。
你點了一杯飲料,跟服務員說:“加冰。”
服務員卻拒絕了你的要求,對你說:“不好意思,我們這里不提供加冰的酒水。”
“為什么?”你有點生氣。
“您別生氣,我們之所以不提供加冰的酒水,是為了讓客人們能了解到冰川融化的危害...當然您如果愿意拍一杯沒有加冰的飲料發布到社交網絡上擴散正能量,我們也可以為您送上一點冰塊。”
你拍了照發布在社交網絡上,服務員為你送上冰塊,你卻擺擺手,說不用了。
WWF希望以一種普通大眾都能接受,且自愿作出行動的方法,去感知環境惡化帶來的后果。于是,在這個夏季,他們和各大酒吧合作,當人們點加冰飲料的時候,服務員會給他們端上一杯不加冰的飲料。
為什么沒有冰?旁邊WWF廣告牌會告訴你全球變暖正讓極地冰越來越少的現狀,你可以瀏覽網站,閱讀環保建議,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一點改變:例如綠色出行、使用環保制品等。
當然,如果你愿意拍一杯沒有加冰的飲料@WWF Adria、@Brewbites發布到社交網絡上擴散正能量,服務員也會為你送上一點冰塊。
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不少人在圍觀一個這樣的廣告牌。
麥肯伊斯坦布爾為倍科(Beko)打造了一組“用水做的戶外廣告”,讓水滴成為傳遞信息的媒介。簡潔有力地傳達節水的核心信息,讓受眾在街頭就能眼見為實。
終于你回到了家中,洗了個澡,美美地坐在床上看書。
然而蚊子卻不肯放過你,你的臉上都被咬了一個大包!
你氣急敗壞,忽然想到一個朋友送你的禮物,說是可以防蚊叮咬。
斯里蘭卡最大的報社Mawbima在印刷油墨中添加了可以預防蚊蟲的香茅,把報紙變成了一個絕佳的防蚊罩。既不耽誤讀者閱讀防蚊信息,也能實時幫助他們防蚊叮咬,從而有效地阻止了登革熱病毒的肆虐。
你半信半疑地拿出這份報紙,發現蚊子們果然都退避三舍,于是高興地在微信上詢問朋友:“嘿,這到底是什么神器?這么6?連蚊子都怕?”
他說:“哈哈,因為這份報紙的印刷油墨中,添加了可以預防蚊蟲的香茅。”
你很奇怪:“為什么有報紙要干這種事?這不是增加成本嗎?”
朋友說,因為這是我從斯里蘭卡帶回來的報紙,那里的氣候炎熱,登革熱病毒無情肆虐,這樣的報紙,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你有點觸動,這時微信運動又彈出了一個消息,今日步數超過一萬,太好了!
你急急忙忙點開微信捐步的頁面,捐了今日份額的微信步數,心滿意足。
“今天真是個普通的日子,但也挺好的,對吧。”
你昏昏沉沉地入睡。
怎么樣,看完了這樣的一天,你是否也心滿意足了呢?
你知道,對于普通人來說,他們很難有時間去做公益,很難有精力去了解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些受苦的人,但他們從不是壞人,他們也有一顆柔軟的心,也愿意為了某件值得的事情而獻出自己的一點心意。
杰夫?漢默巴徹這句話放在商業領域以及他批判的互聯網生態環境有一定道理。
不過,如果放在“公益傳播”領域卻恰恰相反——
“如果更多人來思考如何做公益傳播,看到公益廣告,世界將會越來越美好。”
這些見縫插針的公益廣告,我們希望它能夠像病毒一樣蔓延,擠滿你生活的地方,擠走你的憤怒和焦急。
讓你所見的,是真摯的懇求;讓你所做的,是助人的善事;讓你所想的,是旁人的難過。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