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Apollo:戰略一盤大棋,商業穩步推進
百度赴港上市的消息,再度引發了外界對百度估值的討論。
國內外的投行機構也紛紛上調百度的目標股價,20多家機構給予“買入”等評級,百度的估值提升至1200-1400億美元區間。
半年多前的時候,百度的市值還停留在400億美元上下的低位,行業內也不乏一些唱衰的聲音。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百度的業務結構并沒有本質性的變化,可為何資本市場的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轉變?
并不難找到合理的解釋,但想要讀懂百度價值回歸的底層邏輯,自動駕駛、智能汽車等業務主導的Apollo,可以說是跳不過的研究對象。
01 重估百度,“汽車”出圈
正如百度在招股書開篇中呈現的,AI專利、深度學習框架、AI開放平臺、Apollo等新業務的進展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不同于16年前首次赴美上市時的搜索巨頭,百度已經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AI生態型企業。
對于百度在資本市場的新身份,投資者似乎頗為認同。無論是百度在港交所閃電般的上市速度,還是數十倍的超額認購,無不詮釋了“AI第一股”的魅力,但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同絕非是拍腦袋決定的結果。
外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是百度已經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人工智能的價值逐步釋放。這樣的觀點可能只說對了一半,人工智能上的技術深耕給了百度新的想象空間,可想要將“想象力”轉化為推動市值的引擎,還需要拿出看得見的“錢景”,風頭正盛的Apollo在這一進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激勵作用。
除了在招股書中秀技術肌肉,百度特意強調了三個主要的增長引擎。
一是成熟穩健的移動生態,包括百度APP、好看視頻、智能小程序、百度貼吧等產品,也是百度營收的基本盤;
二是高速增長的智能云服務,2020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中,百度智能云營收同比增長67%,年化收入已經達到130億元;
三是智能駕駛與其他新增長計劃,主要是Apollo聚焦的智能交通、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被視為百度下一輪成長的動力引擎。
在百度給出的三個增長引擎中,分別代表著百度營收的三條履帶,移動生態是現金牛,智能云服務的營收正在增長,而Apollo代表的創新業務則是打開百度成長空間的關鍵。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百度市值沖上千億美元的量級和“造車計劃”有著直接關系,不僅讓外界看到了百度不可小覷的跨界能力,也給出了檢驗百度新增長路徑的楔子。
直接的佐證的就是投行機構對于Apollo的估值。瑞穗在不久前將百度的目標股價上調至 325 美金,并將Apollo的估值從200億美金上調至400億美金;中金基于百度2021年的盈利與收入預測,給予Apollo 539億美元的估值……
倘若按照中金的估值進行計算,Apollo已經占到了百度總市值的50%??扇绻虲ruise、Waymo等同類企業進行對標的話,目前Apollo和Waymo是自動駕駛行業公認的兩座標桿,但當前Apollo的估值僅僅和Cruise相當,只有Waymo的三分之一左右,仍然存在被低估的嫌疑。
還是同樣的觀點,越來越多的機構對Apollo給出估值,并將其作為百度價值重估的“鑰匙”,絕非只是一時興起或盲目跟風。智能汽車的出圈離不開特殊的外部環境,Apollo之所以能夠扮演“關鍵先生”的角色,離不開商業化方面的沉淀。
02 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作為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的掌門人,李震宇曾在Apollo平臺開放三周年內部信中這樣定義Apollo的商業化思路:攀登珠峰,沿途下蛋。
彼時自動駕駛行業逐漸由“熱鬧”趨于“平靜”,一些自動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出現了內訌、裁員等負面事件,在“落地難、造血慢”的語境中,資本市場也一度出現悲觀情緒。身為中國自動駕駛領域領軍者的Apollo何去何從,能否在商業化方面殺出一條血路,直接關系著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進程。
百度并沒有陷入技術理想主義的激進,而是悄然下出了三步棋。
第一步是改造汽車業態。
汽車行業可能是所有賽道中最為保守的產業之一,出于安全、隱私等方面的種種考量,大多數車企并沒有選擇開放的合作態度,即便是不涉及駕駛體系的車載娛樂系統,許多車型還處于無法聯網的狀態。
基于汽車行業的現狀,Apollo選擇了由淺入深的策略,比如先在智能車聯方面和車企達成合作,逐漸進行以前裝為主的深度合作,最終在自動駕駛方面找到利益共同點。由小度車載、CarLife+、度小鏡等產品組成的Apollo智能車聯擔綱了拓荒者的角色,并對汽車的現有業態進行改造。
截止到目前,Apollo智能車聯已經與奔馳、寶馬、福特等70多家車企的600余款車型達成合作,無論是合作車企品牌汽車銷量,還是搭載車型數量均穩居行業第一。同時百度地圖汽車板也覆蓋了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等車企的諸多車型,預計2021年前裝聯網搭載量將達到350萬輛,年增長率有望達到100%。
第二步是重塑駕駛生態。
2020年底的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正式推出了智艙、智云、智駕、智圖四大系列的智能汽車產品,幾乎涵蓋了自動駕駛汽車落地到上路的所有環節,也讓外界看到了百度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全能形象”。
有別于傳統的合作模式,Apollo為車企們提供了樂高式的解決方案,將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方案、智能駕駛地圖等業務重新組合。比如Apollo智駕包含了從AVP到ANP、從泊車域到行車域的多個模塊,客戶可以靈活選擇任何一個模塊靈活組裝,避免在技術上避免重復造輪子。
Apollo的賦能策略已經初見成效:2021年1月19日,搭載百度 AVP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的威馬 W6 在湖北黃岡的工廠下線,并將在2021年上海車展前后銷售;Apollo智艙已經和奧迪Q2L等車型達成合作,將實現超過1500萬臺車輛的搭載;Apollo智圖系列已經成為特斯拉、本田、吉利、蔚來、威馬等全球頭部車企的選擇……
第三步是重構出行體驗。
Apollo想要攀登的“珠峰”無外乎重構當下的出行體驗,并先后在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車路協同、ACE智能交通引擎等方面頻頻布局,目的正是加速自動駕駛的全面普及,讓無人駕駛成為出行的新選擇。
從自動駕駛方面來看,Apollo 2020年僅在北京測試里程就達到112萬公里,超過了Waymo在加州的101萬公里;目前Apollo測試總里程超過700萬公里,已是 Cruise 的 2 倍,后者在2020年末的測試里程約為321萬公里;而在Robotaxi和Robobus的運營中,Apollo Go在國內多個城市接待的乘客數量已經超過21萬,并計劃在三年中落地30座城市達到3000輛的規模。
參考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在第四季度財報公開信中對Robotaxi 規?;渴鸬念A判:智能駕駛技術的迭代在加速進行。每更新一代,成本大約會下降 30%-50%。當成本下降到一個閾值,就會觸發 Robotaxi 規?;\營;另一方面,車路協同將大大提升無人車的安全性,使得大規模商用成為可能。
做一個總結的話,Apollo是國內為數不多進行自動駕駛全方位技術布局的玩家,也是近乎唯一在商業化層面有著清晰的戰略節奏的企業:既在以打造汽車界操作系統的方式刷新汽車行業的產業生態,也在針對智能汽車的不同環節進行針對性賦能,同時籌謀以智能交通為核心的生態帝國。
03 紅利初現,未來可期
再來思考Apollo成功驅動百度價值重估的原因,答案已經不難解釋:
Apollo并非只是在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也不是一個不著邊際的造夢者,而是有著系統性的深入思考和全面布局,并在循序漸進的進行商業化摸索。
比如除了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Apollo在智能交通方面同樣動作頻繁,不僅前瞻性的提出了“ACE智能交通引擎”,還與廣州攜手開啟了中國首個數字交通運營商模式及自動駕駛示范運營模式、啟動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MaaS平臺......畢竟智能汽車從來都不是單一的終端,而是集車、路、云端信息于一體的智能移動終端,需要解決技術、運營、協同等一連串的問題。
相較于那些在某個技術上單點突破的玩家,Apollo就像是深耕智能駕駛生態的全能冠軍。但同時需要理性認識的是,當前自動駕駛還處于投資換取市場的初級階段,Apollo的生態帝國需要穩扎穩打逐步推進,也就需要資本市場有足夠的耐心和長遠的目光,洞悉智能駕駛市場的演進規律。
百度選擇赴港二次上市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認知延遲后,市場正在以審視一家AI企業的目光看待百度,逐漸認識到技術性公司的長期價值,厘清了百度增長的底層邏輯。特別是在上市期間被推到聚光燈下的Apollo代表的創新業務,相關的紅利已經開始兌現。
一方面,百度在招股書中明確提及募集的資金將用于“提升智能駕駛及其他增長計劃的商業化”,資金上的加持將幫助Apollo繼續夯實在人才、技術、商業落地等維度的護城河,加速打造本土化的智能駕駛方案,進一步甩開和跟隨者之間的差距。
另一方面,Apollo頻頻從幕后走向臺前,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形象不斷被強化,或將不斷增強外界對Apollo的信心。畢竟自動駕駛屬于典型的長期賽道,Apollo的商業化進展被外界及時看到,有利于其價值空間的持續釋放。
何況就整個自動駕駛生態而言,在2021年的前兩個月里,自動駕駛賽道的投融資事件多達24起,披露的投融資總金額高達176.4億元,占到了2020年投融資額度的40%。也就預示著,經過了兩年時間的遲疑和思考,自動駕駛行業的前景終于被市場所認可,再度成為資本加碼的優質標的。
等待Apollo的好時代才剛剛開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