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研究社丨運營人年終聚會:流量時代結束,存量競爭屬于運營人
2018年1月6日,由運營研究社主辦的第二屆運營人年終聚會在上海上劇場舉辦。李毅吧吧主英三嘉哥、京東金融校園總監陳黎明、辛里有束CEO胡辛束、深夜發媸運營總監七帝等十多位頂尖運營人齊聚會場,分享了他們在 2017 年對運營和互聯網行業的最新思考。4 個小時,11 場演講,700 名現場觀眾,2.3 萬人在線觀看直播。這可能是最近一年,整個互聯網運營行業成長最多的一天。
獲取流量,是所有公司生存的根基,也是運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大會先發出場的李毅吧吧主英三嘉哥指出,看似已經沒落的社群,其實是獲取流量的重要渠道。“比如,做品牌推廣,買百度的專區、買百度搜索的排名要花很多的費用;但是百度貼吧是永遠排在前面的,因此如果能利用好貼吧,就能 0 推廣費在用戶搜索時排在前列。”
京東金融校園總監陳黎明則提供了不同的思路。陳黎明表示,流量的獲取不能只看現在,還要著眼未來。在思維定勢中,學生似乎是一個消費能力很差的群體,但是京東卻投入大量的資源布局校園市場。陳黎明說:“京東布局校園市場有著重大的價值。首先,這是一個 3000 萬量級的用戶群體,并且在現在就有著 6850 億元的消費規模,他們和年輕白領的消費能力差距已經很小。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決定未來的年輕市場,我們布局校園,是要提前占領他們的品牌心智,這樣就能把握未來的消費趨勢。”
但是,對于獲取流量,易觀副總裁朱江卻表示悲觀。朱江說:“大數據顯示,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戶增長越來越難,互聯網已經從增量競爭模式轉化為存量競爭模式。”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精細化運營成為產品生存的必備技能”。存量競爭市場,單純關注自身產品的運營已經不夠,必須密切關注市場、關注競品動態,制定有效的產品策略。朱江給出了存量市場的5步運營閉環:發現競爭對手,競品對標分析,跟蹤競品動作,制定產品策略,迭代產品、展開運營。
那么,如何進行存量競爭,充分挖掘出存量的價值呢?《小群效應》作者徐志斌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社群。徐志斌表示,如今人們不光面臨著信息過載,還面臨著社交關系過載。“人人想進大群,但人人只在小群活躍”。在此背景下,“關系,正在成為創業前驅”。處于小群中的用戶更活躍、更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而做出決策。關于小群的運營策略,徐志斌給出了兩點建議:第一,0.8%的連接者產生46%的參與量,因此要找到關鍵的連接者;第二,人們天然追求更強的關系,因此即使是一對幾百萬的關系,也要模擬1對1的超強關系。
而對于“存量市場”這個概念,兩大網紅賬號——胡辛束和深夜發媸的團隊卻有著另一種理解。兩家賬號都認為,在存量市場中,也有獲得增量的空間。
胡辛束表示,雖然自己的定位是“少女心”,人群是固定的,但是這類人群的需求卻是有增量的。2013-2017年,胡辛束分別在人人網、微博、公眾號、朋友圈和線下各打造出一個爆款。胡辛束說,在自身的定位之外尋求增量注定會失敗,但是在自身定位的范圍之內尋求新的玩法、新的變現渠道,則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深夜發媸作為國內頭部的美妝賬號,在公眾號平臺已經度過了增長紅利期;2017年,深夜發媸轉戰微博,用半年時間將粉絲量從20萬增加到170萬。進軍微博初期,深夜發媸只是簡單地把公眾號的內容復制過去,效果很不理想;快速試錯后,深夜發媸找到了適合在微博傳播的內容形式——視頻,之后迎來了粉絲量暴漲。公司運營總監七帝表示,看似是“存量”的目標用戶群體并非鐵板一塊,其中還有著更細分的小群體,找到群體差異,做到精準匹配,就能在“存量”中找到“增量”。
總體而言,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精細化運營愈加重要。在此趨勢下,運營從業者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此,運營研究社創始人陳維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陳維賢表示,由于流量越來越少、越來越貴,內容成為僅存的低成本獲取流量的方式,因此,內容運營是2018年最值得提升的運營能力之一;另外,由于拉新難度和成本的增加,服務好現有的用戶成為關鍵,因此用戶運營是2018年最值得提升的運營能力之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