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混亂到秩序,探索社區商業的幾種玩法。
互聯網上的信息孤島終有一天會降臨在每個人居住的小區中。而此時的我們只能依靠大數據標簽,在無盡孤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
十年前,社區營銷是一種很有效的營銷方式,特別是對于很多大健康領域的產品而言。
最常見的做法是,銷售人員挨個到附近的小區、公園里,向老頭老太太散發產品宣傳單頁,告訴他們接下來的某天,將在附近的某會議室進行免費體檢和健康知識講。
商家會以體檢為名向老頭老太太推銷產品,有時候還會從別處請幾個老頭老太太來當“托兒”,現身說法的吹自己的產品性能如何好,如何管用,吸引讓老頭老太太購買他們的產品---大部分產品都是“三無產品”。
這是社區營銷最野蠻和混亂的時代。
來源:億歐智庫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的銷售人員想進入小區、公園越來越難了。大部分小區、公園都有了門禁系統,在筆者三線城市的老家,有小區甚至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
可以說,隨著小區數字化進程加快,逐漸形成了秩序和規矩,傳統靠地推的社區營銷幾乎寸步難行。
社區管理從混亂到秩序,從公共區域變成封閉小區,和當下互聯網的發展如出一轍。
曾經中國互聯網以各種開源社區、開放論壇為主,現如今各大APP卻越來越封閉,騰訊封禁抖音外鏈、淘寶強迫京東商家二選一,相似案例數不勝數。
隨著互聯網紅利消失,用戶增長陷入瓶頸,互聯網企業極力維護的不只是用戶數量還有用戶數據。在存量市場的競爭是0合博弈,用大數據優化用戶交易體驗是尋求增量的唯一解法。
來源:億歐智庫
互聯網開放與交互、平等、互助、共享的精神在數字化時代下越來越薄弱。我們由此看到了很多希望打通邊界的“騷炒作“。
比如最早的“H5裂變”,很多人都被好友邀請砍過一刀,如今的“復制口令”玩法,一堆看似無序的亂碼卻可以成為另一個APP鏈接的入口。
線上社區上演混亂與秩序的大博弈,與此同時,線下社區商業和物業的博弈也順勢升級。
社區營銷開始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畢竟小區物業可以管控進入人員,卻無法管控“線上滲透的信息”和“從內部滋生的關系“。
由此誕生了以下幾種社區團購模式,他們均是以在小區發展“團長”,打通社區關系為基礎,通過集中配送減少物流成本的玩法。
第一種是草根打法,社交新零售即微商模式。
主要采用“寶媽+社群”的玩法,通過尋找有大量閑暇時間和極強的做生意意愿的寶媽當作團長,她們特別需要工作來實現自我價值和補貼家用。媽寶們會在集中時間、特定地點去提貨,然后將產品分派給下訂單的社區居民。
選擇這種模式的代表主要有美家優享(美菜網)、鄰鄰壹(鮮果壹號)、友家鋪子(京東)、你我您團購、食享會、松鼠拼拼(美團)等。優勢在于,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快速啟動運營,而且社群用戶的粘性比較強。
缺點也很明顯,由于無自提點,客戶流失度較高。
第二種是門店模式,社區周邊店+社群玩法。
整合了社區周邊自帶流量的小商業,拉攏店主當作團長。此類社區團購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門店覆蓋率的前端競爭,誰覆蓋門店多就越有供應鏈議價權。
在模式上,對于已經具備社區店資源的玩家會顯現出更大優勢:在小區有實體店面,具備一定的客戶資源,能夠相互引流;另外,社區店天然就有線下提貨的場景, 具備線下存儲特定商品的條件。
來源:億歐智庫
隨著業務和訂單的增長,有線下提貨點的社區團購平臺將會獲得更多的增長機會和承載能力。
目前的主流玩家有興盛優選(芙蓉興盛)、考拉精選(新高橋)、美宜佳選(美宜佳)、蘇小團(蘇寧)、蟲媽鄰里團(拼多多)、一米鮮生活(百果園)等。
第三種是“社區服務”玩法,將社區團購整合進APP服務中。
這類玩家主要是生態巨頭型企業,比如說滴滴打車的橙心優選、美團買菜、餓了么叮咚買菜等等。
這些巨頭型企業沒有把社區團購當作主營業務,而是將其作為一種社區服務納入進自身App生態當中,他們不靠社區團購業務賺錢,只需用補貼擴大規模即可。
來源:億歐智庫
玩法邏輯可以參考支付寶、微信支付在社區生活服務領域的滲透,我們可以用支付寶、微信充話費,交生活水電費、甚至還可以查社保、買基金股票。
這些業務不是現金型業務而是服務改善型業務,通過推行智慧社區尋求新市場增量。
巨頭型企業財大氣粗,而且有著自己物流體系和客戶群,所以其社區團購業務的競爭點在于后端供應鏈。誰有更好的配送服務、產品價格和購買體驗,那么消費者就會更青睞這個APP。
第四種TOb玩法,社區媒體為社區企業服務。
大部分企業已經關注到了社區的變現能力,從消費到服務領域展現了他們對社區商業的想象力。
新潮傳媒張繼學不止一次在一次媒體采訪中談到“社區經濟肯定是一個大金礦,未來將會是下一個萬億級市場”,但只有社區團購一種業務模式肯定無法維持萬億市場金礦的商業生態,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社區商業中。
但對于更多不涉及社區團購業務的企業而言,想進入社區并不容易。
他們不需要團長也沒有必要自建社區社群,只得將品牌宣傳的任務移交給各類型的社區媒體。目前包括滴滴橙心優選等企業都曾與新潮傳媒合作,將廣告打入了進了社區。
實際上,隨著小區越來越封閉,小區物業對于小區文化的管理越強大,小區用戶間不同屬性也會愈加明顯。可能有一天,你會發現,隔壁小區和你居住的小區由于物業運營的方式不一樣,居民氣質和生活習慣都大有不同。
互聯網上的信息孤島終有一天會降臨在每個人居住的小區中。而此時的我們只能依靠大數據標簽,在無盡孤島中尋找自己的坐標。
以新潮傳媒為代表的社區媒體企業,看起來只是電梯媒體的一次數字化變革,讓梯媒從手工時代進入智能時代。
實際上,在推進電梯媒體的數字化進程中,這類企業起到了橋梁作用,扮演了品牌和社區消費者溝通的中介角色,扮演了社區與社區之間溝通者的角色。
社區媒體,可能是社區商業中第一種TOB玩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