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慢熱的私域,與快手內容商業生態
平臺經濟,是互聯網時代,每一款產品的終極夢想,但它卻不是現代的產物。
在西周時期,國家曾特設一個名為“媒氏”的職務。
“媒氏”可以理解為“官方媒婆”,幫助因地理、交通不便造成的“大齡單身”問題,通過連接適齡男方和女方,提升適齡人群的婚配率,進而壯大國家的人口。
把各方拎出來看,一方是男性,一方是女性,“媒氏”讓兩邊“門當戶對”,在這個過程中又實現了國家的需求,這種“利他性”與互聯網平臺經濟不正契合嗎。
而后,“媒氏” 職能在民間不斷衍生,以介紹婚姻為職業的“媒人”,男性媒人稱為“月老”,女性媒人即「三姑六婆」中的媒婆。
在通訊技術不發達,人口分散,交際面有限的過去,職業化的“媒人”大大消除了婚配的溝通阻力。
你看,這像不像平臺型企業的成長。
最開始,它發現并消除了某種阻力,這種問題往往隨著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而出現,且普遍存在的,媒人的目標是解決婚配信息流通的阻力。
除了獲取信息之外,每個人同樣有表達和分享自我的需求,博客解決了名人表達自我的需求,“雙微”解決了精英人群的表達觀點需求。
而從工具、短視頻、直播再到社區,快手以富媒體的方式降低了表達的門檻,推動了普羅大眾表達和分享自我的“信息平權”,解決的是人們表達和分享自我的“阻力”,無論是gif還是短視頻,都只是表達和分享的方式。
發現大阻力并消除它,便是多邊平臺的啟動時期,即從0到1,但要從1到100到∞(無窮大),考驗的是平臺能否形成內生性的自我增長模式。
對于快手平臺而言,規模已然不是第一性指標,而是內容供給者,大大小小的達人,看內容生態是否持續,品牌能否將快手平臺作為Branding標配,品牌和達人能否形成持續地良性互動,就看它的供給生態健不健康,他們的影響力大不大,他們能不能賺到錢。
如果回溯2020年度的平臺數據,快手已然建立起了入口級場景。
在規模層面,數據顯示,快手中國應用程序及小程序平均日活3.08億、月活7.77億,快手應用平均日活及月活分別為2.646億、4.811億,每位日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為87.3分鐘。
在粘性層面,快手平臺實現了90億對的關注數,快手電商平均復購率超過65%,在快手應用內產生2.34萬億短視頻和直播點贊、轉發及評論。
規模和粘性的雙向作用,也不斷卷入更多創作者的加入,在2021年快手光合創作者大會的分享中,我看到一些顯眼的數據,快手平臺每天會新增43萬創作者,去年 80%的KOL垂類在磁力聚星(快手商業化達人生態營銷平臺)實現商業變現,收入破億的垂類有5個,收入破千萬的KOL垂類有20個。
基于“規模+粘性”的老鐵經濟,快手內容生態的價值也被逐步發現。
首先,對于品牌而言,優質的、垂直的內容永遠是稀缺的,正如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光合創作者大會上表示:2020年磁力聚星下單客戶數同比增長250%,客戶訂單量同比增長340%。
而對于優秀創作者而言,能否通過內容變現,決定了持續在細分領域貢獻內容的熱情,例在2020年度,快手平臺內有超2300萬位內容創作者實現創收。
這便是品牌、創作者的多邊關系,它是基于“優質的、垂直的內容”而形成的正向增長飛輪,從跳躍式增長數據也能看出,解決內容的供需矛盾,推開帷幕后,背后是一片商業內容生態的藍海。
除了“不要騙老鐵”外,大會現場另一個被反復提及的是“讓創作者掙到錢,讓創作者掙到錢,讓創作者掙到錢”,對應的則是快手平臺規則的不斷迭代:一是對欺騙行為的“0容忍”;二是讓優質內容創作者“被公域看見”、“在私域變現”。
快手生態的粘合劑是“信任”,當這種信任形成規模效應后,便成了一種“生態”,平臺的規則也不再服從于平臺的意志,而是遵循自然規律的演進,從直播、電商、教育到游戲等業態,都是在快手土壤里自然生長的,平臺的規則或者紅利,是整個生態的最大“公約數”。
因此,快手強調的是用戶,是內容,它不僅有快手不僅有豐富的海量的創作者,而且也幫助這些創作者快速成長和高效變現,它代表著“GDP+基尼系數”的規模與平等,這是快手平臺的土壤環境。
在快手平臺中,內容與商業就像DNA序列,互相粘結,彼此促進,呈現向上螺旋增長。
對于每一位創作者而言,這里暗藏著巨大的機遇紅利,它是快手平臺的下一個“主升浪”,抓住了它,便能實現非線性,甚至跳躍式的“增長奇點”。
如何去定義“增長奇點”,創作者又如何擁有“持續賺到錢”的能力?
我認為是:理解平臺對好內容的定義,用合適的工具,在規則紅利的激勵下,形成公域影響力和私域變現能力。
內容:最好的廣告就是生活本身
對于創作者而言,需要放下一個芥蒂,即“恰飯”和“優質內容”不是對立面,粉絲也不會因為你“恰飯”而取關你。
問題的關鍵在于,商業內容是否破壞了粉絲的預期,是否尊重他們。
粉絲的預期是獲得感,是“擁抱每一種生活”,并在其中擁有正向的情緒體驗,搞笑也好,漲姿勢也好,而不是“內容商不商業”。
因此,創作者的商業內容要足夠的原生,品牌訴求的植入是否違和,有無破壞內容主題。
正如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總結道:最好的廣告就是生活本身。
而對于優質的商業內容,快手也毫不吝嗇。
今年1-3月,磁力聚星磁力聚星作品條均播放量提升88%,優質作品條均播放量則提升了228%。而對于優質的、原生的商業作品,磁力聚星也推出了千億流量激勵計劃,給予優質商業內容數以百萬級流量的再推廣,形成公域影響力。
后續,快手會進一步提升商業內容與自然作品的匹配度,并建立創作者與品牌客戶之間雙向的評價體系,進一步消除商業內容匹配上的阻力。
這些評價體系,也是基于創作者持續創作優質內容的“恒心”,它們形成內容復利,讓創作者擁有了“恒產”。
扶持:磁力聚星的“星海計劃”
如前文所述,快手的規則和扶持方向,是基于平臺的共識。
因此,對于內容創作者而言,與平臺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決定了你能否在這片土壤不斷生長。
基于此,磁力聚星推出“星海計劃”,并延展出千帆行動和星光行動。
千帆行動 :針對重點品牌客戶對與優質商業內容的核心訴求,磁力聚星集中資源與服務團隊,挖掘與打造出一批品牌內容創作星伙伴;
星光行動 :聚星運營團隊將陸續推出一系列培訓課程,與創作者共同探討,將優質商業內容的創作打造為方法論,讓創作者玩轉快手商業內容創作。
這是磁力聚星的長期主義,也是“普惠和平等”的價值體現,讓MCN、達人、客戶和代理商各方找到在快手平臺上的成長路徑。
工具:放大內容的創造力
工具,放大了創造力,快手,降低了工具的門檻。
在中心化平臺中,大家競爭的是公域,流量遵循的法則是“價高者得”;而純私域平臺,雖然粘性高,卻也是很慢熱的,ROI在消磨創作者的熱情。
而快手平臺通過工具,以及降低工具門檻,讓不同體量、規模的達人在合適的階段,通過工具實現“公域+私域+創收”的循環。
在變現門檻上,磁力聚星下調了入駐粉絲數要求,創作者和也可以通過快手粉條去做“公域+私域”的全域加熱。此外,新推出的磁力金牛結合了“小店通+快手粉條”的優勢,以高效的廣告算法獲取公域流量,并導向創作者的店鋪、直播間,形成商業化變現。
通過工具矩陣,創作者可以在平臺公域中獲取流量,去提升商業內容的影響力,并持續沉淀私域流量,磁力聚星為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創作者提供確定性增長。
通過公域影響力提升創作者“被看見”的幾率,通過商業客戶的連接實現“賺錢”,同時品牌也能夠借助優質的內容,實現長效的、長尾的傳播,因為優質的內容會一直在平臺被留存、被看見,這是內容層面的供給側、需求側雙向發力。
通過實現內容與商業的正向增長飛輪,也是快手平臺的自我增長的關鍵模式。
回溯平臺的價值理解,我認為這個系統已然龐大,組成了物理世界下的小世界,其中有著太多的學問,以至于很多平臺或品牌做到最后,會成為一種哲學,任天堂哲學、京瓷哲學和自來水哲學等等。
這并不是一個玄學概念——看到某種復雜性選擇避世,繼而把一切交給不可說之中,相反它們都反映了企業運行的共識和“元知識”。
而“快手哲學”便是“有恒心者有恒產”,正如程一笑所言:“讓恒心者有恒產,有恒產者有恒心,讓我們的用戶們,都能生活得再好一點”。
產品是利己的,要生存,便要自己卷入更多的資源;而平臺是“利他”的,是讓平臺內各方都能實現價值,“快手哲學”也蘊含著幫助他們獲得商業收益的愿景和初心。
例如在湖南邵陽的大山里,有一對夫妻,丈夫叫牛愛芳,春花是他的妻子,他們通過“牛愛芳的小春花”在快手平臺分享美食,雖然艱苦但卻幸福的生活,有小埋怨也有熱鬧,真實的生活場景受到快手老鐵的喜愛,積累了685w粉絲,并在2020年12月通過磁力聚星接到第一個商業訂單,截至3月共創收100多萬元。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不同城市、不同背景和不同行業的人身上,通過精心策劃轉場和反轉劇情內容的川哥哥,借助磁力聚星獲得超1.4億播放,并實現漲粉98萬;牛哥說車說車直播中加入聚星任務,基于通過專業領域的內容能力形成的信任感,單條視頻創收11w;海歸高材生韓承浩深耕美妝視頻,去年實現漲粉50萬,通過直播帶貨每日銷售額能達到100w……
通過布局賬號垂直度,不斷提升內容優質度,分享生活的真實和熱愛,并通過接入平臺工具放大內容創造力,公域影響力最終形成精準的、粘性的私域,也為變現提供了可能性。
快手走通了一條從“恒心”到“恒產”的路徑,一個個實現穩定創收的個體,匯聚成快手平臺的汪洋。
因此,在“快手哲學”里,沒有小人物,真實的、溫暖的生活都值得被記錄,被關注,被熱愛。
“讓恒心者有恒產”的邏輯是簡單而樸素的,即重視用戶需求,重視創作者訴求,“恒心者有恒產”即讓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能夠得到合理的社會認同和物質回報,并形成外溢的社會價值。
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社交的本質是交換,商業的本質是需要。在快手平臺的語境中,快手用戶關注內容時,不僅僅是訂閱一個信息流,更是關注到內容背后的創作者,形成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感知。
構建起這一切的是優質內容,更是內容背后的人。
在供給端,創作者在垂直領域不斷產出內容,在需求端,快手老鐵正在通過“點贊、評論、轉發”來投出自己喜歡的內容。
在良性互動中,創作者形成穩固的私域圈子,提升了“被看見、被喜歡”的公域影響力,也擁有了更多的變現可能。
在影響力層面,優質的商業內容會一直留存在平臺,借助不同達人的私域屬性,觸達不同圈層的受眾,實現長效的、長尾的傳播效應。
之于平臺而言,快手持續維系創作者與平臺的良性關系,消除創作者與“內容消費者”、“品牌客戶”間的阻力,加速公域影響力和商業變現。
相較于“我要求什么”,快手的出發點是“你需要什么”,所有的出發點都回歸到人的價值。
快手擁抱每一位創作者,與他們攜手實現“有恒心者有恒產”,讓任何細分領域的優質內容都不會被辜負,每一份真誠的付出都有回響,這也是信任的復利。
<end>
編輯:Mark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