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符號客觀性--不能僭越社會契約
前面我們講了品牌符號要有張力、開放性、超出性,那么我們的符號都是要任意地擴大意義嗎?天馬行空嗎?不是,品牌符號還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就是客觀性和社會性,今天我們先講客觀性:符號僭越社會的契約,品牌價值會受到損失。
“找獵頭,上獵聘,你就是精英!”,大家很熟悉吧。這是獵聘網的廣告語,這句廣告語顯然經不住推敲,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問題來,難道不上獵聘就不是精英嗎?上了獵聘你就是精英嗎?很容易被“精英們”識破。“精英”指的是“精選出來的少數人”或“優秀人物”,不是每個人都是精英,什么人稱得上是“精英”有一定的客觀標準的,“精英”是社會約定的符號,不由個人來定義。獵聘網把“上獵聘”與“精英”等同起來,顯然違背了符號的客觀性,這是個人的意志,真正精英的人和不是精英的人都不會把自己與“獵聘網”聯系起來,這個廣告沒有產生符號的意義,反而會讓真正的精英心里不舒服,沒有人會相信這句話,它產生不了品牌價值,因為它違背了品牌符號的客觀性。
“找獵頭,上獵聘,你就是精英!” 這樣的廣告語跟“指鹿為馬”的成語差不多,都是混淆是非,“指鹿為馬”。
是秦朝太監趙高玩弄權術的手段,“馬”之所以稱為馬,“鹿”之所以稱為鹿,是千古以來人類社會自動選擇的結果,不為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指鹿為馬”只能是趙高用來欺騙昏君的伎倆,大臣和民眾都不會相信,所以“指鹿為馬”成了混淆是非的一個成語。所以千萬不要讓你的品牌成為“指鹿為馬”的笑話。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即使玫瑰不叫玫瑰,它仍吐芬芳。”用符號學來解釋就是,玫瑰發出的味道是香的,而不是臭的,是社會共同認同的,是客觀的,玫瑰的符號是芬芳、愛戀、美麗,代表愛情,這是一個社會心理符號,即使它換個名稱不叫玫瑰,人們還會認為他代表著愛情。這就是符號的客觀性。
衛生間男女圖標是典型的符號,簡單的圖形濃縮了男女的信息,不需要文字,即使是文盲根據圖標也不會走錯廁所,這就是符號的客觀的存在性,圖標是社會認可的符號。
關于男女圖標,我有兩個案例可以講講,我2007年我還在中央美術學院上研究生的時候,我們工作室為國家大劇院做導視系統設計,其中的男女圖標是很不錯的設計,圖標是男的肩寬腰直,西裝筆挺,女的腰細臀圓,著晚禮服,設計抓住了男女的生理符號特征的符號,同時西裝、晚禮服傳達了男女盛裝出席高雅藝術活動的“行為符號”,這個圖標在國家大劇院的用得很多,與大劇院的環境中非常的協調,這個設計倍受好評。這些符號都是客觀存在的,你只要抓住這些特征,能做出好的作品來,至少不會犯錯。
還有個案例,2009年我為西單大悅城父親節做的廣告,看上去簡單而豐富生趣。廣告以男性的圖標為基本造型,一旦添加不同的符號,立馬圖標成了畢加索、邁克爾?杰克遜、李小龍、邦德、喬丹、貝克漢姆、蜘蛛俠、綠巨人、超人、黑客帝國、孫悟空等活脫脫的人物一一呈現,體現了父親在節日里扮演不同的角色,這些時代人物都有自己典型的符號,一旦加上這些符號,就形成了這些特別的人物,非常容易辨識出來,而且效果很好。這說明符號具有客觀性和規律性。
我們再說交通符號,紅綠燈是交通符號,紅燈停,綠燈行,是行為指令符號。文革時期,江青認為紅色是革命的顏色,怎么能停呢,她下令把全國紅燈改成通行,綠燈改成停,結果造成交通癱瘓,很快又改了回來。這個故事,我是在耶魯大學的符號學課程中看到過,被一個教授引用到,這些資料在國內的查不到,國外還能找到。紅色是刺激、害怕的符號,綠色是安全、舒適的符號,這符號是人類從原始社會一直積累下來形成的符號,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即使很有權勢的人改變不了,這就是符號的客觀性。
好,現在來推出符號學原理:符號指向某種對象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具有客觀性,不能以個人的意志改變。
所以品牌符號的傳播要符合社會心理結構,不能臆造、吹噓。品牌違背了符號這一社會契約,不夠客觀的話,符號不但產生不了價值,反而會失去價值。
那么在這個浮躁、忙碌、功利的互聯網時代,他們為了快速讓消費者達成訴求結果,往往急功近利地制造品牌符號,違背符號客觀性,其實,往往適得其反。
最近看到一些可笑的案例,斗米是一個新出來的招聘網站,他的廣告語是“斗米——沒有工作經驗,也能年薪百萬”,“斗米一下就入職”,這樣的廣告語我想問有人會相信嗎?你的消費者都是愚民,是文盲嗎?我認為這樣的廣告是在愚弄大眾。
“美團——送啥都快”、“趕集網——啥都有”, “超強明星陣容幫您選好車”,明星會買二手車嗎?會幫你選車嗎?顯然不夠客觀。貝克漢姆給某出行平臺代言,廣告語是“隨時隨地,隨需而用”,貝克漢姆是什么人物,他用出租車嗎?會“隨時隨地,隨需而用”嗎?其實消費者并不傻,會隨時隨地識破這些不客觀的品牌符號。我再舉個例子,何炅為51job前程無憂做過代言,黃健翔為智聯招聘做過代言,你覺得哪個的廣告效果更好?何炅從畢業一直在湖南衛視工作,從未跳過槽,而黃健翔從央視出來后,各個大公司都在挖他,哪個廣告個效果好,不言而喻。
“虛假、臆造”的品牌符號在短時間能產生一定效應,但產生不了品牌價值。
好,前面我講過希拉里和特朗普總統競選口號的故事,我們再講講他們的競選logo,競選標志是競選人的第一視覺識別,非常重要。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競選logo在競選過程中都遭遇過很大的危機,從新設計了logo。
希拉里競選標志起初是一個字母“H”,希拉里的名字的首母,加一個“箭頭”組成,傳達希拉里將會帶領美國前進的寓意。標志推出后便遭來一片非議,有人說它像路標,有人說它像快遞公司,甚至有人聯想到飛機撞向雙子塔的9?11事件,問題更大的是指向希拉里的政治立場。其實標志的問題是在符號學上犯了個錯誤,“箭頭”的符號是“方向”,“箭頭”指向了右方。在美國,共和黨是右翼,民主黨被認為是左翼,希拉里是民主黨的競選人,左翼,人們很容易解讀出希拉里不夠左,立場不堅定,甚至是投靠共和黨的信息。希拉里競選團隊迅速撤換了競選標志。
特朗普的競選標志也經歷了同樣的遭遇,起初標志是字母“T”與“P”的結合,加上美國星條旗的裝飾,“T”穿過“P”上下重疊的,這個設計被大眾解讀出與性有關系,這也犯了符號學的錯誤。在輿論的壓迫下,競選團隊砍掉了那個圖形,干脆只用了“TRUMP PENCE”的英文字體。
好從特朗普和希拉里競選標志的故事,我們總結出,符號不是小事,不遵循符號的客觀性,有可能會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品牌符號的客觀性,我們不能僭越,品牌不要因為急功近利,臆造符號,夸張符號,扭曲符號,混淆符號,避免品牌符號的負面影響,對品牌價值造成不利的局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