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深度專訪黑馬創業內容總監,如何寫好人物故事
來源:新媒體營銷(微信號:xmt415)
作者:選哥
這段時間一直有網友如何問我如何寫好人物故事,恰逢元旦之際,邀請了我一個好友來分享。
韋龑:i黑馬前主編,曾在滴滴打車天使投資人王剛的投資團隊任職,現任創業黑馬戰略投資總監兼內容總監,微信“韋物主義”運營者,資深自媒體人。
“發現有個朋友自從追一個女文青之后,朋友圈不發廣告和聊工作了,話也不好好說了,盡是一些高逼格圖片和各種神奇的長短倒裝句,傷今懷古。朋友圈真是個撩妹斗獸場。”
(韋少的微博配圖)
這個是我從韋少微博原文copy下來的,看了韋龑幾百條微博,最后還是覺得這條比較符合他的氣質。韋少的微博經常會寫一些商業分析和自己個人的經歷感悟。從其微博文字看來,用我另外一個好友的話來說:人看起來斯斯文文,但文風能騷能浪,此人非常有格局和野心。
最初的相識
“兄弟,你的公眾號copy我文章了,下次注明下轉載。”
“好的”
這是我與韋少的第一次對話,當時他剛剛畢業,第一份工作在i黑馬做編輯,我當時微信公眾號有4000人,不知道怎么寫東西,所以以轉載為主,經常弄創業家和黑馬創業的文章。韋少當時在北京,我在福建。
4年后韋少已經成為上市公司創業黑馬最年輕的合伙人之一,以及戰略投資總監兼內容總監了。在一起泡茶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名為王剛姓名的人打電話進來。詢問了下才知道,原來當王剛助理有一段時間,現在兩人關系還非常不錯。(這個王剛是滴滴打車的天使投資人)
因為韋少一直從事內容相關工作,以及其寫人物采訪比較厲害 ,經常出10w+商業采訪爆文,因此我要他給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識關于人物稿件方面的小技巧,關于提前做功課這種基礎的我就暫時不分享了,直接上來最干的部分。
1
一定要具備會講故事的能力,故事會提高對象的價值和形象;如何把一個事情說的感動人,讓別人深刻的記住,主要取決于講故事的能力。
舉個例子:比如說微信個人號,好友數量就限制在5000左右?如何將這個數量限制講的高大上,這邊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聽完以后會覺得5000好友的意義又是另外一種境界。
據百科資料顯示,《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而在柏拉圖理想國一書中計算出了理想王國人數恰好也是5040人,而張小龍在創辦微信時,或許就是希望每個都能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國,也希望每個微信用戶都能擁有自己的小國寡民的家園。
第一次聽韋少這么講的時候,我感嘆張小龍的厲害之處外,也佩服韋少的見多識廣。
2
光學會說故事還不行,做自媒體一定要讓用戶服自己,服自己不一定是佩服,可以是認可你的價值觀,也可以認可你寫的東西,也可以讓用戶認可你的圈子。
特別是寫人物采訪的稿件,這個至關重要,如果遇到些互聯網大佬的稿件,我們在文字里面制造一種假象和大佬關系很好,這個伏點很好寫,就比如說我寫韋少的時候就寫與韋少一起泡茶聊天的場景,在泡茶當中挖掘他的干貨出來,這樣很多讀者會覺得我個人圈子很okay。
3
要敢問,被采訪的人要敢答。
“如果是寫商業采訪,首先心態要好,大佬也是正常人。”韋少說。“只有這樣敢問一些不一樣的問題”
他說在寫邢帥的采訪的時候,感觸非常深,這些大佬也是摸爬滾打過來的,這些一定要與大佬深入溝通挖掘出來。比如邢帥曾經被人坑,幾天沒吃飯,曾經差點自殺,韋少這篇文章一個星期內閱讀量達到了百萬。(很多記者采訪的時候會擔心大佬反感曾經的窘迫而不敢問,但往往這是一個稿件好與壞的關鍵)
4
單寫人物不夠,要挖掘其對行業的理解
比如我之前寫某互聯網公司的ceo的稿件的時候,就挖掘其對行業的理解和干貨,CEO其對這個行業的一些潛在規則的吐露,以及其個人對行業理解的思辨,并且在思辨的基礎上其公司的戰略布局等動作。
后來那篇文章被虎嗅以及其他眾多媒體轉載報導等,在互聯網行業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抓住這上面這些點,差不多一個人物稿件就好了,然后你根據你的邏輯框架,再把各個部分順序調整,讓整個文章看起來邏輯性很強。
5
故事要有反差,一個調性走到底容易讓顧客忘記
比如一部電視劇,兩個人戀愛,一對情侶,白富美和高富帥在一起,大家會很羨慕;但如果一個屌絲和一個白富美在一起呢?這兩個人的身份就有一定的反差;如果一個高富帥窮追不舍的的追一個灰姑娘呢?或者一個白富美一直追一個矮矬窮的屌絲,這個時候觀眾印象就深了。
人物的反差通常很容易刺激到用戶的人性。
6
學會做自己的品牌
寫文章一定要經營自己的品牌,這樣比較容易沉淀,影響力都是積累出來的,看似這幾年很多自媒體起來,但我們反觀去看現在能上臺面的自媒體,都是以前沉淀很久的,比如說咪蒙、吳曉波等人;
也有很多草根自媒體人,但是草根自媒體的個人品牌性就會比較弱,草根自媒體掙錢的很多,但是能上臺面的就要篩選掉一大部分了。
聊著聊著,自己受益匪淺,那對于內容從業者,有沒有什么建議?
韋少感嘆到:內容創業或者內容風口其實就是個偽命題,特別是現在很多人講的內容電商,其實是電商+內容,因為是先有產品才有內容,所以看問題一定要挖掘到根本。建議談不上,我分享我個人的幾個小習慣:
1、少看工具書,多閱讀;現在很多工具書都是對于當下的,文字比較浮躁,其只能講一些基礎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寫作這東西一般要積累比較久,我寫了5年,也是慢慢才找到感覺。
2、寫不在于多,但每次寫都要認真;我看了很多人每天都更新一篇,雖然我是從業者,但是我也做不到每天一篇,不求多,但求精,寫大型的品牌稿件的時候,我要一個星期才能寫出一篇文章,一般3天左右寫一篇;
3、保持思考,刻意練習;我如果沒有寫長篇文章我一般會寫微博,為的就是保持自己思考,即使是寫一些生活感悟;
4、利用碎片時間,多閱讀;現在很少有心情拿著一本書來閱讀了,以前還會,現在白天上班那么忙,晚上回去就很累。所以經常也用手機看東西,有的時候會特意搜集某一類型的稿件出來,研究幾天,看其是怎么寫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