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能云官宣“開物”,為工業互聯網深踩油門
剛剛結束的2021中國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百度智能云的“AI+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落子重慶。
根據論壇上傳遞出的消息來看,百度智能云儼然有著充分的準備:不僅首次發布了百度智能云的工業互聯網品牌“開物”,將百度深耕行業多年的經驗沉淀為《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同時“開物”也將在重慶兩江新區首先落地。
作為深處產業腹地的工業互聯網新秀,重慶幾乎是所有巨頭想要搶占的高地,某種程度上也是工業互聯網不同路徑的新賽場。而百度智能云選擇將工業互聯網的集大成之作率先在重慶落地,到底有著什么樣的考量?
01 “渝貴泉”的不謀而合
貴陽、濟南、重慶,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百度智能云的工業互聯網版圖已經錨定了三大工業重鎮。
可能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中西部城市往往不是探索新事物的前沿陣地,甚至在經濟結構中還扮演者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角色。可聚焦到工業互聯網的話題上,貴陽、濟南、重慶不謀而合的成了行業排頭兵。
比如重慶和濟南都曾是老牌工業城市,在聯合國劃分的41個工業門類中,濟南擁有38個,重慶擁有39個,并且工業始終是兩座城市的重要標簽。一向被視為旅游城市的貴陽,正在積極彌補工業上的缺口,著力打造健康醫藥產業、現代化工產業、鋁及鋁加工產業在內的產業集群。
只是在地理位置、人才資源、金融資本等因素的制約下,工業基礎相對偏老化、企業數字化能力薄弱、產業創新資源不足等問題,已然是擺在案頭的挑戰,而工業互聯網恰恰是最正確的轉型方向。
正如百度副總裁李碩在演講中提到的:人工智能和工業制造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人工智能應用在工業生產中的諸多變化,體現在新連接、新數據和新知識,并將這些要素聚集和連接在一起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產業價值。
何況重慶、貴陽、濟南等都是區域經濟的中心節點,并不缺少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的先天基礎,倘若可以在數字經濟領域開辟一條新路,將為整個區域的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引擎,乃至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力量。
與之對應的一幕:工信部在4月底正式批復建設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進成渝地區的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培育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向實體經濟的更多行業、更多場景延伸,進而讓工業互聯網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數字經濟創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畢竟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已經揭露了一個事實,制造業高度發達的廣東和浙江不出意外成為過去十年中人口流入最大的省份,并在一定程度上對中西部的一些省份產生了人才上的虹吸效應。倘若錯過了工業互聯網的歷史機遇,不能在工業層面形成區域特色和競爭力,可能無法持續吸引并留住年輕人,繼而失去下一個十年的想象空間。
這大抵就是貴陽、濟南、重慶等城市努力抓住工業互聯網這張閃亮名片的原因,也為百度智能云的進入提供了契機。
譬如百度智能云“開物”落地的重慶兩江新區,擁有全國唯一的“四節點一通道兩中心”,即國家互聯網直聯點、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星火·鏈網超級節點、F根鏡像節點、中新專用數據通道、中新國際超算中心和兩江新區云計算數據中心。憑借深厚的工業基礎和清晰的產業布局,通過聯合百度智能云等行業領頭羊,正在打造有重慶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02 “開物”拋出的橄欖枝
工業互聯網想要成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驅動引擎,只有生產設備的網絡化、智能化改造還遠遠不夠。
參考百度智能云“開物”和重慶兩江新區的合作,重心放在了“一基地兩平臺三中心”的落地方案,即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切入,以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和人才培養為抓手,以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為目標導向,最終輻射和帶動全市乃至西南地區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發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業界對于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偏向于工業的數字化改造,典型的就是通過加裝傳感器、CPU、控制軟件的方式,將生產設備聯網以實時查看運營狀態。阿里云、騰訊云代表的玩家加入后,紛紛借助云計算中心、數據中心的方式,推動工業互聯網進入設備上云、數據打通的階段。
百度智能云“開物”將工業互聯網帶入了第三個階段,給出了點線面體全方位賦能的產業方法論:
先是驅動生產設備上云,用數、賦智的技術手段實現設備智能化管理和運維;然后推動整個產線或車間的智能化,達到提質降本增效的目的;再逐步向企業輸出AI中臺、知識中臺、AR服務等,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的智能化;最后通過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協同供應鏈上下游,帶動當地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特別是對于濟南、重慶等工業互聯網底子相對薄弱的城市,百度智能云“開物”為產業鏈升級、區域產業集群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比如在產業的橫向集成方面,百度智能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諸如工業質檢、庫存優化、物流調度、銷售預測、安全生產等服務,幫助大中小企業進行生產過程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百度飛槳已經沉淀了300多個經過長期打磨的工業模型。
而在企業間的橫向集成方面,百度智能云“開物”的抓手是創新示范中心和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中心,集聚當地優質的工業資源要素,加速產業鏈或產業集群的數字化升級,跳出傳統式生產基地集群的局限性,透過數據驅動的一體化平臺,加速當地工業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的創新變革。
回頭再來思索百度智能云“開物”首先在重慶落地的初衷,重慶有著齊全的工業門類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設備聯網率整體偏低、信息系統覆蓋率低,整個工業互聯網中棘手問題都可能在重慶出現,可以說是驗證百度智能云“AI+工業互聯網”能力最佳的試金石。
03 工業互聯網的“骨相”
工業互聯網不會像消費互聯網那樣迅猛而徹底,注定了不同玩家對工業互聯網有著不同層次的認知。
百度副總裁李碩在媒體采訪時聊到一個有趣的話題:德國和美國的一些工業平臺,幾乎都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最早都是解決一家企業的一個問題開始的,然后逐漸解決一個細分領域的一類問題,解決一類問題,再抽象一部分問題,在一兩百年的歷史跨度中最終形成了通用性的平臺。
工業互聯網當前的癥結也在于此。
由于工業互聯網標準的是工業生產領域的產業鏈,牽涉到很多紛繁復雜、糾纏難解的細節問題,再加上很多工業流程都是非標準化的,很難形成通用的工業APP或工業互聯網平臺。所以生產效率的提升、經營成本的下降、創新技術的應用、產業的高端轉型等等,都只是工業互聯網的“皮相”。沉淀知識和經驗、形成系統性的方法論、持續構筑和增強技術壁壘,才是工業互聯網的“骨相”。
這也是工業互聯網最難的環節,工業設備的種類繁多、運行方式各有不同,而且牽涉到的問題專業性非常高,需要有現場工作經驗和多學科背景的分析人員,在熟悉設備運行原理、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的前提下,指導機器生產運營的作業過程,再逐步進行總結梳理和迭代優化。
百度智能云找到的破局點是自身擅長的人工智能。
按照李碩的說法,AI將為企業加裝智能大腦,即利用“智能大腦”對生產中的經驗和知識進行萃取、抽象和沉淀,不斷固化到工業軟件、芯片、商業咨詢服務等載體中,以掌控產業鏈中的高價值環節,逐漸打破國外在工業制造領域的先發優勢,為中國智造找到換道超車的機會。
不管是在濟南還是重慶,百度智能云的布局均沒有停留在工業互聯網平臺,還在通過AI人才孵化中心、創新孵化平臺等方式幫助當地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環境和人才。所瞄準的正是產業升級過程中對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幫助他們學會訓練“AI大腦”、指揮“機器人生產”、總結和梳理知識經驗,漸漸形成“創新+知識+技術”閉環優勢,在下一階段的城市軟實力競爭中提前確立優勢。
至于百度智能云的路徑是否正確,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驗證:
一是工信部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所提出的,在數據匯聚、數據挖掘、數據流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推動數據知識共享,培育和推廣高質量工業APP。沿循這樣的邏輯,百度智能云“開物”早已跑在了最前面。
二是百度智能云自身的營收增長。按照百度2021年Q1財報電話會議中對外披露的數據:得益于媒體、金融、交通等行業的增長,百度智能云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為2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5%。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循序漸進,增速將進一步加快。
04 寫在最后
2020年國內萬億GDP的城市達到23個,無一不是工業體系發達的工業強市,“無工不富”的邏輯依然適用。
同時也預示著,工業互聯網將是國內大大小小城市的標配,直接關系著每一個產業、每一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將左右一座城市能否吸納越來越多的人才,能否夯實經濟持續增長的底層動力。
一些積極的信號在于:重慶、濟南、青島等都在奮力爭奪“工業互聯網第一城”,百度智能云代表的巨頭們陸續探索出了中國智造的新路徑,中國的工業互聯網進程注定會浪濤拍岸、一往無前。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