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爭奪戰(zhàn),拼的是_____!
引流的好壞關系到私域的體量;
而打造高質量私域流量,靠的是運營!
——Webpower
最近不少電商從業(yè)者在網上發(fā)帖求助,直言當下做私域遭遇漲粉難題,求如何提升流量增長效率。
在Webpower看來,這反映的是兩個問題:
第一、經歷過近兩年的不斷爭奪,私域運營趨向內卷,簡單粗暴的引流方式突然之間不好使了,需要更科學有效的流量增長模型
第二:流量越是留不住,才越是迫切需要大量引流,品牌對引流的過分依賴,恰恰暴露出后期運營沒有做好的事實
針對兩個私域流量不同時期的關鍵節(jié)點,我們一項一項拆解,逐個擊破。
01、2021年私域如何引流
做私域用戶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轉變,就是私域產生價值的核心。最開始引流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期私域流量的體量。
在私域趨向成熟的2021年,單一式的打法加粉率已屈指可數,現如今,我們需要的,是系統性的流量增長方式。
組建觸達模型矩陣
Webpower認為:
依據觸達方式和人群、品牌調性的性質,可以進行多種觸達方式的組合,建立觸達模型矩陣。
對于比較成熟的,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我們在做私域引流時可以先放棄對品牌認知度不高的用戶,并放棄成本較高的如站外廣告形式,將引流的重點放在已經有品牌認知、甚至品牌忠誠度的用戶上。
有針對性的電話+短信+公眾號小紅書等全媒體渠道,就能獲得不錯的引流效果。甚至還可以借助AI呼叫賦能,進一步降低引流成本。
對于新起步的品牌,Webpower建議先衡量做私域的投入產出比,邊做品牌邊做私域引流。
以某眼鏡品牌舉例:運營私域不到兩年,已經積累了4000萬私域用戶,光是企業(yè)微信每天的新增用戶就能達到1.2-1.5萬人!
分析他的引流方式,不難發(fā)現它組合了三種觸達用戶的模型:
第一種,是去外部公眾號做引流
第二種,是用自己的品牌公眾號去做引流
第三種,是用自己的企業(yè)微信去做引流
看起來,都是基于微信做的線上推廣,但背后深層的邏輯卻是基于匹配不同用戶的私域程度的觸達:
外部公眾號吸引輕度私域用戶
自己品牌公眾號吸引中重度私域用戶
自己企業(yè)微信吸引完全私域用戶
當三種模型單獨運作時,只能完成某一特定群體的私域轉變,但當三者形成矩陣,共同作用時,就能網羅所有潛在用戶。
02、如何提高私域流量質量
解決了私域引流的問題,接下來的重中之重就是流量的質量問題了,10個高質量粉絲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100個僵尸粉!
同樣以某眼鏡品牌舉例,其單日私域社群聯動帶來的交易量能達到600萬以上!用戶粘性極高,其董事長在總結時就曾經說過:成績70%靠運營!
而打造高質量私域流量的關鍵,正是運營!
打造高質量私域流量的關鍵,正是運營!
Webpower經過長時間研究發(fā)現,品牌想運營好私域流量,可以從下面4步入手。
(1)人力模型重新打造,全員MCN化
傳統模式下,管理用戶增長的是公司的市場部,他們主要的工作包含,競品分析、自家線上線下推廣等等。現在,市場部更多擔起更多流量運營的職責。
一方面要做公域的運營。做公域運營的目的,是為了發(fā)現潛在客戶,沒有公域,就沒有私域;
另一方面,市場部還需要承擔私域的運營工作,從內容的把握到新營銷渠道方式的選擇,需要層層把關。
而公司內部更要全員MCN化,鼓勵每一位員工,成為KOL/KOC!為企業(yè)做聲量。
全員MCN化,鼓勵每一位員工,成為KOL/KOC
有些人會問,我直接外包一家專門的MCN機構,豈不是效率更高?
Webpower認為;:MCN機構能做的只是幫我們種草、生產內容,但不會幫我們去做后續(xù)的流量運營,他們的服務可以認為是點狀的,而運營,是個線性的過程。
MCN機構的服務是點狀的,而運營,是個線性的過程
而品牌全員MCN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員工就是KOC/KOL,并且,沒有人比自己家員工更懂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除了做聲量,還能更好地運營私域中的用戶。
同樣以某眼鏡品牌為例:他們將大眾點評作為員工的主修課,規(guī)定每個人必須開一個賬號;將小紅書作為員工選修課,鼓勵員工運營賬號。
到目前,他們大概有7000多個大眾點評的賬號, 800個小紅書賬號,知乎賬號200個;抖音賬號10個……
試想,這么多賬號同時運營,如果外包,那要多大體量的營銷公司才能做到,并且保障運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全員MCN化不能上升為KPI,應該以引導獎勵為主,以最大限度激發(fā)員工參與熱情。
(2)打造數字閉環(huán)
什么是數字閉環(huán)?你可以認為是一套將線上線下用戶數據打通的模式,它存在的意義就是能集中用戶數據,全方位了解用戶,及時獲得反饋,并以此為依據升級服務和產品,從而獲得更強的客戶粘性……
舉個例子,老板想策劃一個促銷活動,按照傳統的做法,我們可能就直接出一個“到店購物滿足某某條件打折”的方案,但,顧客買單后呢?什么也沒有留下。
我們不清楚來的顧客有什么標簽,為什么有些消費一次就不來了,因為我們沒有做數據,沒有分析,沒有反饋。
對于線下門店,我們可以引導用戶到線上,以便收集數據;而對于線上電商,我們可以引導用戶進入我們的私域陣地,收集數據。
某咖啡品牌就是采用這種打法,將線下門店和線上的用戶全部引流至社群,有針對性地運營,收獲頗豐。
當線上線下數據被打通,用戶不管在哪,我們都能因人制宜地提供服務和產品,形成一個用戶買單——數據反饋——品牌升級——用戶……的正循環(huán)。
(3)持續(xù)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運營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內容”。
私域運營的本質是用戶關系管理,而管理用戶關系的工具就是內容。
私域運營的本質是用戶關系管理,而管理用戶關系的工具就是內容
大到品牌故事、人設,小到社群互動話術、公眾號推送消息,全是內容運營的體現。
很多品牌在做內容運營的時候會有一個誤區(qū),認為提供給用戶的內容就只能是品牌服務、產品,其實這么想就太局限了。
以某優(yōu)鮮為例,你能想象嗎?作為一家水果生鮮商家,在私域運營中給自己立的人設是“資深育兒達人”!
正因如此,非常博廣大寶媽的好感度。截止目前,已經積累了800萬APP用戶,3000萬小程序用戶。
事實證明,不管與品牌是否貼合度高,對用戶而言有價值的內容就能換來持續(xù)關注。
(4) 私域流量的跨品牌利用
一個品牌旗下往往分布著多個子品牌,這些子品牌之間可能品類有所區(qū)別或者定位不同。
通常情況下,每個品牌之間都是獨自運營自己的粉絲,各自為政,但在私域浪潮下,也涌現出了一些新思路。
首先說一點,用戶對單一某個品類的需求是很有限的。
比如口紅,再喜歡的人也不會天天買;比如泡面,再愛吃的人也不會頓頓吃。而一個品牌所擁有的品類也是有限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好不容易做了私域流量,怎么讓用戶的價值最大化?
Webpower認為,這時,就要考慮私域流量的跨品牌運營了!
以Webpower正在服務的某國際美妝品牌為例。
旗下擁有多個子品牌,就品類而言,有些側重彩妝,有些側重護膚;就定位而言,有貴婦線,有平價線。
為了讓私域流量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我們會有意識地將不同子品牌的私域流量相互導流——
可能用戶之前因為護膚進入了某個子品牌的私域,但其實用戶可能還有彩妝的需求,那么我們將不同子品牌的私域打通共享,相當于增加了私域用戶的購買頻次。
將不同子品牌的私域打通共享,相當于增加私域用戶的購買頻次
反過來講,對用戶感受而言,品牌的品類一下子變多了,他們的選擇也更多了,是不是更加依賴品牌呢?
所以,私域流量的跨品牌運營,應該是以后的主流趨勢。
我們再延伸一下,不同品牌/公司的同類產品是不是也能做私域流量的聯動,實現共贏呢?這可能,也是一個思路。
結語:
未來的私域局勢只會越來越嚴峻,和引流相比,如何留下流量,并將流量的價值最大化,才是各品牌亟待解決的當務之急,其中涉及到的創(chuàng)新和思路的轉變不可避免,下一步將走向何方?關注公眾號Webpower,我們與您一同見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