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發展趨勢觀察:市場格局逐步固化,尾部品牌還有機會嗎?
產業分析洞察系列文章是:基于做這個行業項目,所產生的行業思考,內容主要是:找到產業發展趨勢、大盤走勢、行業困境及原因、機會洞察。
微觀層面的具體內容抹去,因為是針對個體項目的具體解決方案,而戰略咨詢的核心內容就在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醬油行業,看清行業格局,核心視角是站在行業中小企業角度。
問:對醬油行業市場和格局怎么看?很多人會回答:大體格局基本定了吧。沒錯,多數人對此行業對看法如此。
不過近些年,我們仍然能看到不斷的冒出一些新型醬油品牌,對固有市場試探性的進攻。為啥仍然不斷的有企業帶著資源,想進入這個行業?
醬油錢好賺?資本市場很看好?進入門檻低?有市場空隙?企業家個人情懷?產品創新?各家動機不一。
去年,接觸到一些仍然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創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堅持,不過正如這個行業的中尾部企業一樣,他們進入后,成功概率到底有多大,結果未知。
所以,本文視角是站在行業的中尾部企業,來觀察行業現狀,對于這些中小企業和新進入者來說,這個行業還有機會嗎?
本文核心邏輯:
市場趨勢:正在趨向固化
市場突圍:戰術掙扎
給小企業的啟示
一、市場趨勢:逐步趨向固化
從可觀察的指標和趨勢來看,這個行業正在趨向固化,品牌格局逐漸趨向穩定,留給新進入者的空隙越來越小。
如何判斷趨勢正在固化?為什么趨勢朝著既得利益者傾斜?我們從以下4個方面來看:
1、 行業加速集中,市場格局逐步固化
中國醬油市場2020年規模為600億左右,產量為1000萬噸左右,其中銷售增速為8%左右,產量增速在5%左右。
銷售增速和產量增速均在逐步下降,維持在較低增長水平,醬油行業已經屬于非常成熟產業。行業增量不高,對于新進入者沒有優勢,仍然是在和存量者競爭。
我們再看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品牌的營收情況,其中海天醬油業務收入增速(2020年)為12.2%;中炬高新(廚邦)醬油業務收入增速為12.7%;千禾醬油業務增速為26.2%;加加醬油業務略微負增長。
李錦記、欣和營收未知。
總體看下來,頭部企業維持較高速增長,并且增速超過行業平均增速,進一步證明行業加速集中。2019年行業集中率:
行業集中度逐年上升,市場向頭部企業聚攏,照此演變趨勢,行業小企業逐步被頭部企業蠶食,市場格局逐步固化。
2、 銷售鏈條較穩定,經銷通路逐步固化
醬油是嚴重依賴渠道的行業,渠道是影響銷售的核心因素之一。調味品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渠道變化并不大。頭部企業仍然是線下經銷渠道為主,以海天為例,海天線上旗艦店醬油銷售不到總銷售額的1%。
幾十年的行業發展,商超、農貿、批發市場、餐飲渠道、小夫妻店加線上渠道,組成了醬油的核心銷售渠道。
并且上訴主要渠道鏈條較為穩定,經銷商和品牌方達成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所代理的品牌,短期不會頻繁變動,這也就決定了品牌的銷售通路較為穩定。
而所有渠道中,餐飲渠道是醬油行業的最重要銷售口,而餐飲經銷商和廚師的使用習慣加上低價成本,決定了這條鏈路也較為穩定。
頭部企業擁有穩定的客戶關系、全國布局的經銷商優勢。海天擁有7000家經銷商,超過12000家分銷商;中炬高新(廚邦)經銷商數量從2018年864個增長到2020年超過1400家。
頭部企業這樣的銷售網密而結實,短期不會出現劇烈波動,并且經銷商也在集中化,部分調味品經銷商聚焦品類,吞并小型經銷公司。
因此綜合來看,渠道因素也促使行業發展逐漸趨向固化,渠道優勢逐漸向頭部企業傾斜。
3、 消費者的心智可選品牌逐漸固化
調味品屬于快銷品,醬油是生活必須品,早些年頭部品牌品牌通過電視媒介,在中國大部分消費者心中留下了品牌印象。電視媒介的效果+強力的廣告轟炸+醬油行業心智機會,讓一些品牌贏得了顧客的心智優勢。
對于這類生活必須品,早期進入心智,讓企業擁有了第二個強力的競爭優勢,就是品牌進入消費者的選擇集。
頭部品牌的知名度配合渠道攻堅,組成了強大的銷售力量,這也是醬油行業的主要競爭優勢。
當前幾乎每個消費者,已經隨口能講出至少3個醬油品牌。消費者心中有可選擇的品牌集合。并且這些已經占領的品牌不斷的用廣告鞏固心智優勢,外部品牌難以進入。
這個時候對于中尾部企業,需要遠高于頭部企業的傳播成本才能進入消費者心智,并且僅僅依靠資金轟炸并不能保證產品銷售。因此,要想突圍到頭部梯隊,越來越困難。
這是桃知觀察到的第三個固化趨勢:即品牌心智逐漸固化。而這個趨勢對于新進入者和尾部企業,不是好消息。
4、 后端產能規模優勢顯現
醬油是典型的生產制造企業,擁有制造的規模優勢。頭部企業可以通過規模擴張,生產經驗的學習積累,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銷售端擁有更好的價格競爭優勢。
同質量的產品,頭部企業擁有更低的生產成本,通過錯位規劃產品線,低端產品線價格更低,有更寬泛的利益空間,產品綜合競爭力更強。我們都知道像醬油這類生活必須品,低價打折是有力的銷售武器,所以低成本也是強力的競爭優勢之一。
海天醬油毛利為47.4%,千禾醬油業務毛利為48.3%,中炬高新(廚邦)醬油業務毛利為43%左右,加加醬油業務毛利為34.9%。比如:加加算是中部企業,經營毛利比頭部海天低近13個百分點,生產效率低下,導致經營情況并不好,更尾部的企業如何?
頭部企業全國布局產能的同時,不斷的優化生產,并且積極開展生產創新。綠色生產、智能生產成為高資本才能介入的新游戲。
因此,頭部企業的產能規模和成本優勢,促使這個行業趨向固化。
通過以上4個維度,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行業的重要關口逐步的被頭部企業加速搶占,市場份額不斷集中;渠道正在被頭部企業攻城略地,經銷商資源正在被擠占;而品牌更是資本的游戲,需要高昂的成本去做品牌傳播;最后產能也在向頭部企業集中。
這一切趨勢和現象,都在提高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新玩家進入的資源代價越來越大。
醬油行業不是科技技術型行業,不會出現技術革命,從而帶來行業巨變。醬油產品難以出現巨大差異的創新,導致無法以低成本的技術改變行業格局。
那么,對于中尾部企業,該怎么辦呢?有政策,就有對策,市場上又有哪些措施,在對逐步固化的市場做沖擊?
二、市場突圍:戰術掙扎
面對逐步固化的市場,中尾部企業側翼突圍,瞄準細分市場,加大產品差異來抵御頭部品牌的攻勢。其中出現了幾個細分打法:
1、 品質升級,做高端差異
上面分析到,低端市場已經被頭部大企業用規模優勢占領,而高端的差異化市場無法用成本占領,自然就有機會。
一些品牌通過瞄準高端市場人群,專注做高端產品,加上賣點差異化來劃分一塊細分市場。
比如:千禾是高端品牌的代表,通過產品質量的升級,定價高端,跟隨國人對健康、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搶占高端市場。目前千禾保持20%的年營收增速,2020年營收近17億。
千禾搶占高端市場勢如破竹,頭部品牌用相似的產品+相似的定價+同渠道,紛紛對新勢力做跟隨圍剿,例如:海天、廚邦、李錦記等品牌已經全線跟進高端產品。
2、 品類細分,無剛需的差異化
第二個突圍舉措則是創造差異化,這是很多行業的企業都愿意嘗試的舉措。
當企業感受到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難以保持市場份額,更難以取得增長時,往往此時推出一個差異化產品成為了很多企業決策人的選擇。
如何評價中尾部企業在成熟市場推出差異化的產品?首先這是情理之中,推出產品是最節省決策團隊思考成本的事情。
而桃知認為企業在這樣的境遇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套模板,不能看著別人做啥,自己也跟著做啥。
企業此時更應該深刻的認識自身所處行業的特性,自身行業是否存在創造巨大差異化的條件,自身行業是否能依靠細微差異化來取得競爭優勢?跟隨頭部企業創新的產品,自己能否取得成功?
我們發現,醬油行業隨著競爭加劇,出現了過量的細分產品,微創新和微差異產品大量冒出。
比如:減鹽醬油,少鹽醬油,淡鹽醬油,無添加,0添加,微添加,原釀、純釀等等,歸根到底這些產品沒有多大差異和創新,食用口味差別也不大,無非是玩文字游戲。
所以,我們稱之為無剛需創新,這些產品創新并沒有切中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只不過是需求的外圍延伸。
醬油行業出現的這種現象,可以看成是激烈競爭下的企業突圍掙扎,企業對此采取的核心措施就是產品的微創新。這個現象從頭部企業蔓延至尾部企業。
頭部企業為了防守,布局全線產品,所有的微創新都有產品跟進,這更證明對于頭部企業推出產品的成本并不大,誰都不知道下一個產品爆款是什么。
3、 新消費市場的嘗試
第三個突圍舉措則,是一些新型品牌對產品升級的嘗試。目標市場對準新消費的年輕人群,用新穎的包裝,更小規格,網絡新形式的營銷、日式文化等等來爭得年輕人群。
一些新進入的企業多采用這種打法,不過目前觀察下來,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增長非常緩慢,受制于小眾人群,受制于渠道限制,受制于產品知名度,受制于無差異的產品,企業增長之路未知。
除此之外,還有渠道側翼、人群側翼等等突圍舉措,對于以上這些措施怎么看?
首先是能理解,企業為了突圍,必須嘗試各種可采取的措施,不過我們認為這些動作都是戰術掙扎,企業忙于應對競爭采取的戰術動作,但這些動作其實非常低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企業一方面身處醬油行業環境,難免被行業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沒有跳出環境來全盤觀察、分析、思考,身在局中看不清發展之路。企業決策層沒有從上至下的系統思考,在決策上有偷懶行為。
三、給中小企業的啟示
那么,隨著大趨勢逐步固化,小企業無力應對,該怎么辦呢?
1、地方牌
地方牌仍然是自己手中的王牌。很多餐飲公司和數據報告,會分析中國餐飲現狀,其中會提到一個重要指標是中國餐飲的品牌集中度,然后會將中國餐飲和其他國家餐飲做對比,得出結論,中國餐飲品牌集中度非常低,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我們對此事看法不同,桃知認為中國稱得上世界第一美食大國,自身的特性決定了餐飲品類百花齊放,所以在很多賽道會出現品牌多,品類多,口味多的現象。并不一定會出現高度集中,這是國人的飲食習慣和獨特國情決定。
那么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下,大品牌和小品牌都可以同時存在,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意經。
對于中國餐飲中,最重要的調味品之一-醬油來說,也是如此,完全可以存在地方品牌和全國性品牌同時出現的商業格局,對于當地的消費者來說,選擇豐富,口味也更適合,這些地方品牌也是地方老情懷的印證。
但對于地方企業來講,需要跟上時代和市場發展,企業在產品、品牌領域不能掉隊,對行業趨勢和消費人群的變化也必須跟上,否則仍然無法抵擋頭部品牌的覆蓋式攻擊。
地方品牌在此大方向的指引下,也能保持較長的生意經營,和地方老招牌的名聲。
2、被整合
第二則是被整合或者被并購,這里也并沒有和上訴“地方牌”沖突。
當企業團隊無力面對復雜商業環境的時候,企業應該在目前最好的時機出售。
與其等待慢慢消亡,不如在最好的時機出售,交與善于經營的企業,協同自身的資源,發揮出企業本身最大的價值。被收購也是一種戰略選擇。
3、精細運營,保持嘗試
對于想要保住市場份額和取得增長的中尾部企業。
我們建議企業應該沉下心來深入思考行業、產品、價值鏈、發展趨勢等因素,切實明白自身所處的位置,再來制定突圍對策。
企業要找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而不是被行業的競爭對手牽著走。同時通過精細運營,保證不掉隊,等待機會,這個機會包括消費者需求更新,渠道創新,產品創新,新的傳播方式等等。
總之,需要精細運營保住市場份額,而精細化就包括產品、品牌、渠道、組織管理等,同時不斷的監察和測試新的機會點。
市場趨勢確實在趨向固化,但誰都不敢說已到達終點,既然如此,誰都可能是黑馬,除開以上我們從宏觀視角提到的措施,一定有基于企業資源本身的,適合企業自身的突圍路徑。
最后,如果你想基于這個行業或你的品牌,和我們有更深入的交流,歡迎致電,我們也非常愿意和你深入探討。感謝閱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