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盛世之下,共享經濟“落草為寇”!
2018短視頻獨霸天下,雄赳赳氣昂昂的開始進入這個盛夏,雖然紛爭不斷(頭騰大戰),而且還出各種昏招(暴走漫畫的前車之鑒,痘印顯然還在飄),但還是無法阻止抖音占領“今日頭條”。
遙想共享當年,Uber文化入侵,最后被中國學生滴滴和快的占盡先機;Airbnb水土不服,當然,在中國特色的房地產文化渲染下愛彼迎又怎么可能改變國內的“房”文化。
于是,作為公認的共享經濟先驅Airbnb和Uber只能亦步亦趨,眼看著滴滴和快的爆發式增長。
當然,作為“壞小子”的Uber可不想“三好學生”Airbnb,它創新性的跨界營銷還是在國內撕咬出“一席之地”,并且還獲得不少國內粉絲的擁躉;以至在后來滴滴快的合并(2015年2月14日)之后的龐然大物再一次合并優步(2016年8月1日)的時候,群情激奮。
不過對于那些年“風口浪尖”的滴滴,程維顯然是不在乎的。
共享汽車的興起對于國人的出行,可謂是一次“巨大的跨步”,從“乘客站臺等司機”到“司機在指定位置接乘客”這不僅僅只是簡簡單單的主謂賓變化,這背后有的是互聯網文化對于傳統行業的“暴力顛覆”。
而且各打車平臺的興起,巨額補貼的下放,雖然是企業為了爭搶有限的市場空間才出此下策;但是對于用戶習慣的培養,帶給用戶的方便卻是潛移默化的。
雖然滴滴合并快的,以及中國優步之后,肉眼可以看見的“倒車”讓不少人心有戚戚。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這一波共享汽車的“明爭暗斗”已經種下了“共享經濟”的種子,給不少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指了一條明路。
不管是緊隨共享汽車而來的共享單車、還是后面陸陸續續出現的共享巴士、共享電車,以及以租賃形式出現的共享汽車;當然,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火爆,什么牛鬼蛇神都出現了,像是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甚至是共享男友(一元男友)什么的,亂象紛呈。
至于唯一靠譜,而且能夠落地的,大概也只有現在的“共享辦公”,只不過這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成立一家公司的成本“更低”了,雇員的待遇很難得到保障。
作為共享經濟的“頭號玩家”,Uber可謂是問題纏身;什么政治的、政策的、安全的,甚至就連Uber的司機和CEO都“緋聞不斷”。
北京時間6月14日早間新浪科技消息,Uber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周三在Twitter上宣布,該公司已經挖來Facebook產品總監丹尼爾·丹克(Daniel Danker),任命其擔任司機產品負責人。
因為目前Uber深陷“無人駕駛困局”:在無人駕駛領域浸淫兩年之后,還是充滿了傲慢和狼性。
至于Airbnb,這家剛剛慶祝完自己十周年的公司,似乎也有些“流年不利”。
本月初,日本旅游局突然宣布,沒有獲得「運營許可」的民宿必須取消 6 月 15 日之前所有的預定。受此影響,Airbnb 被迫取消數千單民宿的預訂訂單,還將拿出 1000 萬美元來補償那些受影響的客戶。
事發之后,Airbnb 在 6 月 7 日曾試圖與日本旅游局協調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但日本旅游局態度堅決,并未作出任何退讓。
帶來的直接反應就是日本近八成Airbnb民宿下架,酒店價格翻倍。
這對于“看政策吃飯”的Airbnb,顯然不是一個好苗頭。
國際上Uber和Airbnb這兩家共享經濟“鼻祖”陷入了共享經濟的“深淵”,不管是Uber的桀驁不馴還是Airbnb的乖巧可人,他們都無法避免共享經濟的“核心問題”。
共享汽車:風波再起,外賣破局
共享經濟其實早在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并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2016年完成“吞并”中國優步也算不上有多大的“真本事”,并且很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在吃自家的“老本”。
以至于2018年居然需要通過安全事件才能“拋頭露面”。
而且滴滴的“百萬懸賞”更多的也只是一種公關手段,我們看不到滴滴的“更多承擔”。
當然,這里也不得不提到滴滴和美團的各種恩怨情仇。
要知道,自從王興2016年4月份談到互聯網“下半場”的概念之后,TMD就被認為是“友軍”。“東興飯局”上三人“首次合體”。
只是沒想到2017年又是一個情人節,美團在南京低調上線打車服務,雖然是沒有做任何的宣傳,但是卻格外吸引眼球。
而且就在11 月,美團又被曝出在互聯網招聘平臺上,放出分時租賃共享汽車 iOS 算法工程師和資深 Java 研發工程師的招聘信息。
就在2017年12月有媒體報道,滴滴內部一個 10 人左右的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和美團外賣非常相似的產品”,團隊負責人還是滴滴內部一名資深產品負責人。讓人頗為驚詫的是,“滴滴外賣”試水的第一個城市很有可能也選在南京;南京正是美團試水“美團打車”業務的城市。
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日拿下杭州運營資質;“滴滴配送”App上線后,滴滴外賣業務計劃于4月1日在無錫啟動。
不要以為這一局在“打車+外賣”的戰爭上,美團“得寸進尺”,考慮到滴滴2015年就投資了餓了么,而且至今還是餓了么董事;王興的行為就更像是一次“蓄意報復”。
在眾人為滴滴外賣的成績感到驚嘆之際,滴滴開啟連鎖模式2個月3座城市已然布局無錫、南京和泰州,想要構建滴滴外賣自己的“江蘇運營鐵三角”。
雖然“滴滴外賣”嚴格意義上不屬于滴滴“共享經濟”的一環,但是在滴滴IPO之前基于拿到市場份額給自己賦能的滴滴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
共享單車:摩拜賣身,哈羅上位
ofo內部問題,一直是ofo最大的問題。
最近,又有兩篇文章《小黃車快黃了(6月4日)》《ofo押金僅剩35億元,挪用押金或超百億?(6月11日)》為ofo帶來了滿滿的“惡意”。
ofo雖然均給出了相應辟謠和回應,與其是為了說服別人,不如說只是為了說服自己。
畢竟,ofo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乾綱獨斷的。
相比于ofo的“招黑”體制,摩拜卻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眼前。
2018 年 4 月 3 日晚,摩拜就美團收購案舉辦股東會議,最終確定美團以 35% 美團點評股權(11億美元)、65% 的現金(16 億美元),共計 27 億美元全資收購摩拜單車。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4月5日,一篇叫做《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 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雖然15億這筆賬是怎么算出來的有點Bug,但是作為“成功者”的胡瑋煒必然是春風滿面。
2018年6月4日,沉默許久的共享單車又發生地震:螞蟻金服19億增資哈羅單車和ofo在20城市取消信用免押金。
再聯系到今日哈羅控訴ofo的檄文:
而且今日公眾號“哈羅單車杭州”發文《某黃,我忍你很久了!》,文中控訴了珠海市和煙臺市ofo小黃車工作人員破壞哈羅單車的情況,并喊話ofo:
“哈羅單車從不惡搞競(爭)對(手),也煩請競(爭)對(手)提高自身的水平,我們拼的是實力,是科技和用戶體驗,而不是背地里玩的那些小把戲。”
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的感覺。
共享充電寶:無語凌噎
至于共享充電寶有什么值得說的?
我想大概就是王思聰和陳歐的賭局,什么時候兌現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滴滴通過餓了么“窺視”美團的外賣市場,美團如今更是收購“摩拜”從共享經濟的另一塊大陸“夾擊”滴滴;更不要說滴滴和美團在南京、在無錫的各種“明爭暗斗”?
共享經濟對于傳統經濟,不只是一種“破壞性的創新”,還是一種相當有攻擊性的物種,于是,它們隨時面臨著“監管”,并且也會因為政策而“一蹶不振”。
就像Airbnb,雖然不像Uber一樣囂張,但是它所面臨的問題卻依舊沒有減少。
而且一旦有企業把共享經濟的這主公攻擊性變成一種“實體”,對于“實體店”來說又將會是一場“災難”。
固然,共享經濟有天生的“渠道基因”,可以快速的完成前期鋪墊和積累,能夠搭載不少傳統模式,但它帶來的競爭卻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競爭;在極短時間內通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自殘式”打法帶來的只有破壞和重建。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