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其實是在做什么?
本次,我們主要是嘗試著去解答以下兩個問題:
1. 為什么要做品牌
2. 什么時候做品牌
在開始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品牌”,百度百科給到的解釋是:品牌是指消費者對產品及產品系列的認知程度。舉個例子,一個電商購物平臺,如果沒有產品,就只是一個銷售渠道而已。那如果是京東呢,大家就會加上品牌多、物流快、質量有保障等定語。
所以關于品牌,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品牌是消費者對其旗下產品印象及聯想的總和。
都說,商無利而不往。那么品牌的存在必然是服務于銷售本身。銷售公式中,銷售利潤=售價-成本。我們從這個角度去進行品牌價值拆解。
售價:
售價是一個相對值,評判它的高低歸根究底在于它與消費者心理價位的差距是多少(競爭者價位只是消費者價位的影響因素)。而消費者心理價位取決于產品物理價值的匹配度以及產品感性價值的認同感,前者由產品研發初期的市場切入精準度鎖定,后者主要來自于品牌大大小小的營銷是否擊中消費者嗨點,構建購買沖動。不論是產品性能還是價值認同都是以點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容易造成流水式進擊戰,即可獲得短暫的營銷收益,卻無法進行營銷之間的借力及力量累積。
而品牌的存在,即是以面的形式,承接各個點,形成完整的溝通性格與語境,構建品牌聯想,搶占用戶心智,減少決策成本。因此,有些企業將品牌形象調研作為一場以品牌傳遞為主的活動效果檢驗。
成本:
大體量的消費者基礎,將從需求量級上帶來強大的供應鏈議價能力。
現在都將品牌人格化,那么人要在什么時候去傳輸自己的特定人設?其實人一出現在大家的眼前,就已經開始被解讀了。正如產品一上市,大家就已經開始對產品背后的品牌有了比較模糊的、無序的印象。所以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開始有意識的去進行品牌形象的建設及引導。
前面說到,品牌的存在是為了更好的銷售,以品牌溢價的形式獲得商品增值。總概而言,品牌與銷售的存在以下三個階段:0
1
>>階段一:業務拉動品牌
這個階段,業務不斷探索,尋找市場縫隙,實現價值增長。而品牌依附于產品,自然生產,無序積累。
>>階段二:品牌與業務相輔相成
這一階段,企業逐漸摸清潛在市場特征,構建了業務的核心價值與能力,需擴大市場版圖,強化投資者信息獲得資金支持。而品牌為了更好的支撐野心,開始有意識的規劃與管理,進行有方向的積累。
>>第三階段:品牌拉動業務
這一階段,企業相對成熟,業務層面有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需要更進一步吸引潛在客戶和合作伙伴,爭取外部資源不斷擴大。這一階段,品牌的地位不斷拔高,將代表一家公司的潛力成為決策因素。
so,當業務找準市場,且有一定量級,以產品性能獲得消費者認可后,企業就可以開始進行品牌層規劃,以更多價值上的共通培養超級消費者,獲得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同時伺機獲得更大的外部資源。
總結
>>品牌是品牌是消費者對其旗下產品印象及聯想的總和。
>>做品牌的是為了多賺錢,從銷售公式:銷售利潤=售價-成本進行拆解,品牌的作用在于面向消費者構建產品完整的性能特征與價值觀認同感,從而獲得銷售溢價。在獲得消費者基數的基礎上,反向提升供應鏈議價能力,降低成本。
>>業務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當業務有了一定的基礎后,為了獲得更大的資源,企業要開始以品牌獲得更多的外部信心及內部凝聚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