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奧斯卡”結果公布,中國包攬全場1/4大獎!
作者:日站君,首發:日本設計小站
原標題:“建筑界奧斯卡”結果公布,中國包攬全場1/4大獎!沒錯,屬于中國建筑的時代,已經來了!
中國建筑,走向世界!——日站君
最近,一年一度的“建筑界奧斯卡”的獲獎名單公布了。
眾所周知,世界知名建筑網站Architizer的 A+ Awards,由于競爭激烈(入圍率不到5%),口碑良好,被業內稱為建筑界的“奧斯卡”。
獲獎作品:竹管垅茶葉市場
今年,主辦方收到了來自100多個國家,5000多個項目參賽作品。其中,落地在中國的建筑共獲得49個大獎(共179個獲獎項目),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是去年獲獎數的1.6倍!
誰說中國的建筑不行?這49個獲獎作品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證實中國的建筑也可以大放異彩,獲得世界的掌聲。那今天就來和日站君一起看看這里的部分作品吧~
一、“建筑奧斯卡”大獎,中國包攬1/4!
在眾多落地在中國的獲獎作品中,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當屬是一顆極其亮眼的星。
在一片中規中矩的城市中,那幾處深紅色的拱形回廊,便就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貫穿明清600年
“它美的太有特色了”這是日站君聽到的關于它的最多的評價,沒錯,在建筑師朱锫先生的手中,空間、功能、文化、設計,在這座建筑里多位一體,渾然天成。
圖片來源:是然建筑攝影
整座建筑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窯爐,本就是景德鎮文化記憶,更是這座城市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被首選成為了御窯博物館的空間類型。
圖片來源:是然建筑攝影
這可能便是朱锫先生所說的“好的建筑由自然塑造”。與其說一切是人為的選擇,不如說是當下環境的必然選擇。
圖片來源:是然建筑攝影
如果各位有機會,日站君建議大家去真聽真看真感受,去體會那獨特的東方拱券原型,窯磚的時間與溫度的記憶,和窯、瓷、人的血緣同構關系。
2021全球最期待建筑之一 ,除了具有文化地域特色的建筑,當然也少不了來自未來的建筑。提到“未來”,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的老朋友MAD建筑事務所。
海口云洞圖書館
圖片來源:MAD建筑事務所
日站君早早猜到,這個由馬巖松老師帶領下的MAD,設計建造出來的建筑必定會榜上有名。
圖片來源:奧觀建筑視覺
果然,在今年剛剛落地建成的海口云洞圖書館,意料之內的獲得了本次“建筑奧斯卡”的評委獎。
圖片來源:存在建筑
海口云洞圖書館,顧名思義,建筑中的“云洞”遍布全身各處。
圖片來源:MAD建筑事務所
建筑的整體外形,依舊延續了馬巖松老師頗愛的流暢線條。圓滑的曲線,沒有棱角的表達更加為這座建筑添上了幾分“未來”的意味。
圖片來源:CreatAR Images
而建筑其表的多處“云洞”,模糊了傳統建筑中“內外”之間的概念。讓建筑也有了一絲哲學意味,“自由的、混沌的、延續的”,坐在這里,隨你所想。
圖片來源:存在建筑
而面對這些有趣的“洞”,馬巖松老師所說的一句話,令日站君印象極為深刻:“我們想要有這種‘出口’,每個人都可以尋找出口”。
圖片來源:CreatAR Images
看到這里,我們會發現這次落地于中國的獲獎作品,相比于去年更加的多元化了。不僅擁有充滿地域文化,歷史色彩的建筑,還有連接未來的科技感建筑。
從去年(獲獎29件作品)到今年(獲獎49件作品),我們能清楚的看到,中國城市的飛速發展,和中國建筑的大步向前!
二、49個獲獎作品,展示中國建筑的“美”
除開以上兩件獲獎作品,翻看其余的獲獎作品,更加驗證了日站君所說的這句話。
譬如說,位于桂林的陽朔印象劉三姐園區,幾張照片就足以令內外媒驚喜。
印象·劉三姐竹林樹冠亭臺
圖片來源:存在建筑
在綠植環繞著大型山丘巨石之間,由“竹子”編織成的長廊跳脫了出來。是劉三姐竹林樹冠亭臺,讓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感受到了竹林和丘陵。
圖片來源:存在建筑
與此同時,在四川宜賓的竹枝書院,也在此“秀”了一把山林間的美。
竹枝書院
圖片來源:小隱建筑
這里像極了古代眾多文人雅士集聚之地。有可能千百年前,在這里可以講學、辯論、研學,而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呢,便可以選擇在這兒靜心、修身和養性。
圖片來源:存在建筑
不朽堂,日站君從沒有見過如此有意義的建筑。
不朽堂·龍山陵園小禮堂
圖片來源:攝影師張超
在這里,讓日站君不禁思考,在古老的傳統習俗之外,我們還有什么其他的“選擇”去紀念、思考死亡。
圖片來源:攝影師張超
如果問,什么才是建筑的靈魂?日站君想“光”肯定是答案中的其中一個。
追光禮堂
在三亞保利淺海時光里的追光禮堂,設計師就利用了“光”做了一場游戲。
經過計算,禮堂正對每年2月14日情人節的日落方向,也就是說每年只有這天的落日能與禮堂的縫隙重合,寓意唯一。
成都近幾年的建筑,都太令人驚喜了。前段時間,天府國際機場就賺足了大家的目光,這不,天府水上會議中心又來了。
天府水上會議中心
圖片來源:星球建筑
天府水上會議中心的設計實現了建筑與自然的交融——建筑在自然中生長,自然向城市滲透。
圖片來源:星球建筑
大家還記得馬巖松老師曾設計的哈爾濱大劇院嗎?這次馬巖松老師又在美麗的冰城哈爾濱上繪上了一筆。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圖片來源:奧觀建筑視覺
銀白色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藏匿在大雪之下,銀白色的屋頂幕墻呼應著雪山環境,不愧是北國才擁有的建筑。
圖片來源:存在建筑
用竹編在“場域”中營造“空間”,不得不說設計師的腦洞很大。
竹嵐裝置
用這樣的方式來突破場域邊界,實現陌生人之間的互動以及親子之前的嬉戲。
圖片來源:LIN ARCHITECTURE
在眾多的獲獎作品中,日站君也發現了幾個我們都熟悉的老朋友。譬如說安藤忠雄老師的“和美術館”。(點擊跳轉至文章)
和美術館
還有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重慶來福士”。(點擊跳轉至文章)
重慶來福士
圖片來源:榫卯建筑攝影
和最美圖書館“都江堰鐘書閣”。但今天這個入圍“建筑奧斯卡”的鐘書閣略有不同。曾經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是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的鐘書閣。
都江堰鐘書閣
而今天的這個“鐘書閣”位于都江堰,是首個文旅主題店。在這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汗牛充棟的書籍,更是傳遞著這座城市背后的文化歷史價值。
圖片來源:攝影師邵峰
火鍋店也可以獲獎?如果設計成巴奴毛肚火鍋概念餐廳這個水平,應該沒什么不可以。
巴奴毛肚火鍋概念餐廳
圖片來源:Link-Arc建筑事務所
孟凡浩新作泰山九女峰泡池,放在一片山林中簡直“美得不可方物”。
泰山九女峰泡池
圖片來源:章魚見筑
它存在于原始貧困村落與世界級的壯闊美景之間,用它獨有的姿態——純潔、通透、流動的觀感平衡兩種空間氣質。
圖片來源:章魚見筑
HEITO 1909屏東縣民公園,是一個由地下工廠和污水池被重新改造的公園。這種廢墟又重生的二次利用的感覺,真的令人稱贊。
HEITO 1909屏東縣民公園
圖片來源:ECG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consultants
寫到這里日站君不禁感嘆,到底是怎樣的國家會擁有如此大的包容度,可以讓建筑擁有各色姿態,美的各有千秋。
大概只有中國吧,才能用如此偉岸的胸襟包羅萬象。
三、 屬于中國建筑的時代,已經來了!
但曾經,我們都心知肚明。“中國建筑業”因為缺乏新鮮血液,缺乏新思想和獨創性,缺乏洞察和勇氣,被太多的人詬病。
獲獎作品:廂語香苑民宿
大師貝聿銘也曾箴言“中國建筑師的當務之急,就是探索一種建筑形式,它既是我們有限的力之所能及的,同時又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披荊斬棘一步步走來,如今再放眼一看。我們有了國際著名建筑師安藤忠雄手中的,具有未來與科技感的和美術館,也有不失中國風情特色的竹枝書院,還有馬巖松手中的建筑哲學“云洞圖書館”等等。
這些足以說明,中國建筑事業的“騰飛”。
獲獎作品:成都地鐵18號線
三個月前,80歲的安藤忠雄來到中國開首次個人藝術展,他感嘆“50年前建筑、設計、藝術以歐洲為主,而如今卻是中國了。”
沒錯,如今是中國的了!沖吧各位,屬于中國建筑的時代,已經來了!
圖片素材:
新片場-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是然建筑攝影
MAD建筑事務所
存在建筑
小隱建筑
章魚見筑
攝影師張超
攝影師邵峰
奧觀建筑視覺
SUP素樸建筑工作室
LIN ARCHITECTURE
Architizer官網
部分來源于網絡
作者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