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借勢營銷公式,下個刷屏的品牌就是你
對于品牌營銷人員來說,每次重要節日和熱點事件都如臨大考,一方面期待著網友的自來水式傳播,一方面又擔心翻車或消失于人海。品牌究竟如何有效借勢熱點,如何正確吸引用戶注意力?
NDN數字營銷專家梳理借勢營銷的核心法則:
篩選熱點+創意賦能=有效借勢
篩選熱點與品牌正相關
相信品牌市場部的小伙伴通常會篩選一些可預見性的熱點或是品牌大事件(除突發熱點外)做為每年的營銷推廣日歷,一般覆蓋傳統節慶日、重要紀念日、電商促銷、歷史事件、國民影視綜藝播出、品牌代言人/大使的宣傳節點還有一些突發熱點事件等。那如何篩選熱點呢?簡單來說,品牌需要先準確判斷哪些熱點適合追,哪些只適合安靜吃瓜。主要有2大重要衡量維度:熱度與品牌正相關程度。
熱度
評估熱點是否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是第一要義。有“勢”才能借力傳播,否則很容易出現一頓操縱猛如虎,發現曝光不過百的凄慘情形。首先品牌可以通過微博熱搜、微信指數、百度指數以及各大論壇的討論度,來簡單評估熱點是否火爆。其次,需要考量熱點是否具有社交傳播性,如有趣新奇、適合轉發擴散、有無鮮明度。
品牌正相關程度
找到爆款熱點后,先別急著想創意,再多問3個問題:是否與我的目標用戶相匹配?是否會影響品牌正面形象?是否增強/改寫用戶對品牌與產品的認知?品牌借勢營銷不能單純為了迎合熱點而做,畢竟重點在于自身與目標人群而非熱點。盲目跟風很容易招來負面輿論。所以熱點一定要與品牌利益點有強烈關聯度。如杜蕾斯蹭蘋果Airtag新品發布的熱點——“這一次,萬無一失?!奔茨荏w現AirTag防走丟的特點,又能突顯杜蕾斯的防護作用。
快速反應 創意為王
當我們將熱點與品牌正面關聯起來后,創意則成為關鍵一環。夸夸其談,最終只能以自嗨收場。將銷售宣傳目的快速隱藏于熱點之中,將產品融入到消費者關心的熱點與生活中,才能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借助輕松娛樂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消費者將注意力轉移至品牌。
利用情感紐帶
消費者在圍觀熱點時往往容易被激發情感。品牌可借勢該基礎,將品牌與熱點的關鍵核心結合情感加以升華,可多用于傳統節慶日、重大事件中。如 NDN Group創意團隊多次利用疫情、父親節、高考等話題將Skypark澳門旅游塔by AJ Hackett的品牌特色展現,吸引超過萬次的瀏覽與轉發。
足夠新奇有趣
想要在瞬間抓住消費者眼球,新奇有噱頭是第一要義。年輕消費者容易被新奇的東西沖動消費或轉發分享。所以在蹭熱點時,需要制造足夠“爆”的社交貨幣,引起消費者興趣與自主傳播。比如,“萬物皆可盲盒”的盲盒營銷雖都在嘗試,但真正出圈的 #機票盲盒# 賺到超十億的關注度。99 元開啟隨機目的地的往返機票,即抓住消費者的期待值又能激發他們二次傳播的分享欲。
提供有實用價值的內容
特斯拉、狗狗幣、挖礦、NFT……有些熱點,吃瓜群眾在第一時間往往吃的不是瓜,而是科普。有時理性的探討與科普會比抖機靈更能吸粉。NDN創意團隊就為某高端私人財富管理客戶,以最近投資圈火爆的NFT(非同質化代幣)為話題,為富豪們帶來這一領域的科普與投資理念。另外, NDN 創意團隊也以新國標交通信號燈為話題,通過發布正確指南,為某汽車客戶提高粉絲粘性,協助其出圈刷屏。
擁有鮮明的觀點與態度
人們總是喜歡和三觀一致的人交朋友,對于品牌的選擇也是如此。善于發現熱點中與品牌觀點和立場相一致的內容并進行深度輸出,可以憑借實力圈粉。例如,今年婦女節,美妝品牌UKISS 就聯手丁香醫生以 #是紅妝亦是武裝# 作為傳播活動,送出1000支臨期口紅,號召女孩們用口紅涂掉身邊傷害女性身體的欺騙性廣告,收獲一波好評與女性消費者的自發下單。
借勢有利于傳播,而傳播的重點則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得到消費者的正向反饋。所以,品牌無需盲目扎堆熱點,選擇合適的熱點發力,借勢沖破市場重圍。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