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下,馬上處罰
網約車平臺滴滴6月30號剛剛在紐交所上市,7月2號就受到了中國網絡管理部門的處罰 - 不準注冊新用戶。在前天7月4號,滴滴又在網絡應用商店被做出暫時下架處理。查了一下,7月2日當天,滴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最多跌了8.8%;7月5號、6號兩天,由于美國國慶放假,股市休市,滴滴的股價暫時還沒有進一步反應。
國家網信辦就滴滴下架給出的理由是:由于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和使用用戶個人信息。其實,中國幾乎所有的APP都會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問題在于:怎么滴滴使用就有了問題呢?
一些網民開始猜測滴滴是否賣國。在中美關系這么緊張的時刻,跑去美國上市,本身就“居心不良”。還有某些腦洞大開的自媒體認為:滴滴把中國原始地圖數據給了美國政府從而換取在紐約上市。中國有很多科研部門、很多軍事和情報敏感單位是不在普通地圖上顯示的,滴滴可能向美方提供了這些內容……倒不是為滴滴辯解,個人覺得上面這些推測其實經不住推敲。
人大常委會在上月10號,剛剛出臺了數據安全法。而滴滴赴美上市,公開交表的時間也是在6月中旬,兩者時間幾乎重合。就算借滴滴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在數據安全法剛剛出臺的時候,就上演《三國演義》里張松獻地圖的一幕吧?所以這背后的原因,我比較傾向是一種事先勾兌和權益平衡。
對比一下和滴滴屬于同一類型科技平臺的螞蟻金服。由于小馬哥在上海金融論壇公開叫板央行、叫板監管,導致螞蟻去年在香港的IPO被叫停。螞蟻背后的股東們,也就失去了一次賺錢機會。而今年滴滴赴美上市,其實就相當于某種形式的彌補和平衡。
通過查看滴滴的招股說明發現,他們現在單一的最大股東是日本的軟銀(Softbank)占股比是21.5%,而阿里、騰訊和滴滴管理層這三者加起來差不多也是同樣比例,另外就是中信產業投資管理基金,占比4.8%。此外還有來自百度以及其它一些基金公司。
其實在中國成長迅速的科技公司,他們背后的股東都是相通的,是一個有著復雜嵌套關系的權貴圈子。我們在紙面上看到的很多股東,只是代持而已。你的企業雖然來美上市成功了,但監管層也不能讓你賺得太痛快,也得不時修理修理、敲打敲打,讓背后的股東常懷戒慎恐懼之心。所以對滴滴來說,查一定要查,但不會長期查,但是要給點教訓,你雖然上市了,但是股價也得往下壓一壓,錢可以讓你賺,但是你得知道命是誰給的。
我們現在回頭看,盡管滴滴是今年上半年中國赴美上市最大的IPO,但整個滴滴上市的過程卻非常低調,相當之不張揚。而剛上市就受罰 - 馬上態度就很好– 然后公順認罰。這個過程看起來就像是事先勾兌好的,是事先彼此知情的。
不管內幕究竟怎樣,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說,又被上了一課。一家企業上市背后,有著非常復雜的政商關系,這些事情嚴重不透明都對國際投資者構成了重大風險,這種事情多出幾件,都可能會成為推動中美脫鉤的力量。
滴滴一下,馬上處罰的背后,還可能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