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真人定格短片的創意還挺有趣!
作者:Rare,來源: ChannelR視界
原標題:別的情侶光造人,這對情侶人造光
這是一個烏托邦世界,光能,是萬物的關鍵,維持著世界運轉。男主在電力公司上班,他每天負責將彈珠吹成電燈泡,再由一名女員工用眼睛點亮,如此男女搭配制造光能。但每當夜晚來臨,失去光的世界變得單調乏味。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男主開始收集彈珠,他究竟有什么計劃?誰又會助他一臂之力?
《電燈泡熱氣球》
(視頻時長:6分20秒)
這是一部流暢精致的電影,真人定格的拍攝方法和阿根廷風格的配音給觀眾一種早期電影的觀影體驗。每一幀畫面都干凈細膩,導演Juan Pablo Zaramella用心設計的鏡頭有一種強迫癥的美感。
01 畫面構圖
對稱式構圖是最具美感、最和諧的構圖,十分工整。
V-shape構圖突出人物和主題。
三分線構圖法,將重點物或者重點運動軌跡放置在三分線焦點上,觀眾視覺的中心,更能突出畫面重點。
02 誰都不想做那80%被遺棄的人
看完電影,除了贊嘆這個巧妙的世界設定,還不得不感嘆一下男主的腦洞和強大的執行能力。其實男主和其他人一樣,每天都在陽光的照射下起床更衣,跟隨光的指引行動,在這個以“光能”為核心的世界里,像一顆小螺絲釘一樣日復一日地生活。在那些小小的格子間里,男主女主們從事著流水線的工作程序。
光很重要,但除了以光為軸,為什么不自己成為光?但是只有男主想到了,要自己做一個大燈泡出來,在沒有光明的夜晚閃閃發亮。于是他開展了一系列精密的推演,再然后,他開始了執行。雖然偷彈珠并不順利,但好在有女主配合,兩人完成了這個偉大的創想。
如果男主和女主一開始就接受了生活給他們的責任和設定,按部就班地去做完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那燈泡熱氣球這個創想永遠不會產生。他們成功的關鍵,大概就在于打破常規。
對此,我想到一個經典的社會學理論「奶頭樂理論」(Tittytainment),由美國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提出。
他提出了一個設想:在未來世界,生產力不斷上升,經濟不斷發展,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會不用、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資源與金錢必定屬于20%的精英階層,而剩下80%的底層人民將會因為這樣的貧富分化產生不滿甚至發起沖突。布熱津斯基認為,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大量的娛樂活動(比如網絡、電視和游戲)填滿。像安慰嬰兒一樣,給其“奶頭”,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讓他們更能接受自己的境遇。
細思恐極啊。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虛擬現實的到來,我們被各種眼花繚亂的娛樂方式包圍,沉浸在平庸但有效的“及時行樂”中。我們和《電燈泡熱氣球》里那些按部就班于生產流水線上的人們一樣,接受了社會對我們的設定。在格子間里做著簡單重復的工作,安于娛樂的現狀,而不敢跳出安全區去試一下新的可能。雖然被塞個奶頭安慰著可以達到短期的幸福,可是誰都不想長期做那80%被遺棄的人吧?
與其做一個盲目而重復的追光者,不如自己成為那束光。
數英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Rare,作者公眾號: ChannelR視界(ID:Channel_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