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美瞳路有那么好走嗎?
作者 | 銀瀑布
編輯 | 吳懟懟
青山資本數據顯示,中國隱形眼鏡市場已從5年前的幾十億增長到如今的近200億,年消費片數18億,線上占比超過一半。
隱形眼鏡絕非新鮮話題,但彩色隱形眼鏡卻是一個迅速崛起的品類。
2021年2月,Moody連續完成總值約3.8億元人民幣B輪和B+輪融資;3月,4iNLOOK完成1億B+輪融資,截至本輪融資結束總融資金額超過4億——似乎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正在涌現,LOHO眼鏡和完美日記等品牌也陸續跨界跑入賽道。
而對于國產美瞳市場來說,這條賽道還沒有過分擁擠,美瞳市場方興日盛,新老品牌正在展開混戰。
混亂間轉身
2004年,強生在中國大陸申請使用「美瞳」作為專用注冊商標。「美瞳」一度成為其專用商標,是具有美容效果的隱形眼鏡系列品牌。而今,美瞳已經被廣泛代指整個品類。
即使早已有巨頭在中國進行「瞳孔經濟」的擴張,但十年前的美瞳市場可以稱得上是一團亂麻。
如今已經是銀行柜員的吳悠還記得她在2011年買到的第一幅美瞳,那時它也被稱為「彩片」。名為「魔眼momo」的年拋美瞳片一副170元,兩幅300元包郵。
「是同學推來的代購,讓我加她QQ,神神秘秘的,那時170元對于高中生來說不是筆小錢呢。」吳悠只敢在放學后戴上那副直徑足足有17mm的魅惑系列美瞳,「我的眼黑界限銳利分明,眼白就干脆玩失蹤,是和非主流離子燙并列土掉渣的產物。」她這樣評價道自己的過往審美。
而現在她的美瞳收納盒里大多是日拋型的美瞳,Femii、綺芙莉、Olens一排排放置著。「上班嘛,日常最重要,棕色顯得人看著聰明。」吳悠說。
早期的美瞳購買渠道確實被各色人等和「銷售下線」占據了,再加上美瞳佩戴不當會損害眼睛健康,以至于它給大眾一種泥沙俱下的印象。
從監管層面上來看,美瞳的處境的確有過一段灰色時期。
在中國,隱形眼鏡一直屬于三類醫療器械,被提醒植入人體有致傷、致殘風險。而直到2012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才正式將美瞳納入醫療器械監管范疇。
2014年,食藥監局發布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其中有關于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選購與使用的提示:
「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直接接觸角膜,按照風險類別較高的第三類醫療器械進行管理。該產品在上市前需要通過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后方可生產、銷售和使用。生產此類產品的廠家需要取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經營此類產品的商家需要取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
首先,美瞳是需要技術加持,需要通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檢驗才能出現在市場的日用消費品,所以對于這種三類醫療器械來說,生產許可證要比經營許可證更難拿到。
其次,就算商家斬獲了生產和經營許可證之后,平臺銷售方還為美瞳品牌設置了重重關卡。
例如,天貓的隱形眼鏡/護理液類目專營店目前是暫停接受入駐的,而賣場型旗艦店雖然接受自薦品牌入駐,但是需要邀約入駐。
同時,隱形眼鏡/護理液類目入駐需要提供《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及《器械網絡銷售備案憑證》,并繳納保證金和年費。
美瞳在Z世代青年的整個妝容里已經越來越舉足輕重,少女少男們今天到底是做個生人勿近的社恐,還是擁有楚楚動人的眼神,取決于今天戴了何種瞳色和花紋的美瞳。
在近二十年來的大眾認知里,美瞳已經逐漸起舞,試圖開始從第三類醫療器械到美妝產品的轉身。
而更為嚴格的準入門檻,會讓新晉品牌們鋪開線上和線下的門店布局,變得不那么容易。在短期內,產能跟不上日漸增長的需求,而這也給了上游的生產商更多機會。
搶灘供應鏈
在此前BBB研究所的《JINS,眼鏡界的優衣庫如何煉成?》一文中,我們也提到,「驗光」是眼鏡品牌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美瞳品牌來說,由于生產技術有壁壘,所以瞳片的供應鏈同樣起著決定性作用。
市面上大多數美瞳品牌都是依托代工生產而成的,而品牌們能獲得消費者青睞的方式,就是在顏色和花紋上作文章。
以氛圍感來分類,美瞳有「媽生瞳」、「狗狗眼」、「混血感」、「純欲風」等等名頭;細分場合,有分別適合約會、上課、運動、見長輩的款式;再跳到顏色的維度,又延伸出「霧面啞光駱駝色」、「神仙琥珀色」、「蜂蜜巧克力水光色」、「溫柔初戀奶油杏子色」等等加了有一斤形容詞的莫名其妙定語。
雖然有時候美瞳的形容詞們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但這在一定程度卻也映射出大眾的審美認知——仿佛戴上不同款式的美瞳就可以體驗一番角色扮演,去成為自己心目中接近完美的存在。 這些香甜的夢給妝容打下最后一劑定心針,也成為年輕人們個性展示中更細致的切面。 造夢者便是生產商們。 談及美瞳生產商,則繞不開精華光學和晶碩光學。 中國市場的大部分美瞳的款式,由品牌自主設計開發,成品本身則由代工廠完成。主流的美瞳代生產廠商主要來自中國臺灣、韓國以及中國大陸。 擁有眾多美瞳品牌如Seed實瞳、T-Garden的日本,則沒有隱形眼鏡工廠,大多數都來源于中國臺灣代工。 精華光學成立于1986年9月,于2004年3月上市,主要做代加工業務,客戶集中于日本。主要營收也來自德國蔡司、日本豪雅等客戶。晶碩光學于2009年成立,2019年便取得強生首款委外代工訂單,同時桃園大溪新廠擴建后的最大月產能可達4600萬片,加上目前龜山廠近4000萬片產能,月產能將可以達8000萬片以上。 同類對比,吉林「瑞爾康REALCON」為國內品牌做代工,比如伊娃愛YiWaEye、淘氣猴、PopMagic、還有4inLOOK等等,但起步比較晚,技術積累有一定差距,其官網給出的的年生產能力是5000萬片。 進步的空間仍然極大,國內的美瞳品牌也在涉足上游工廠的建設。 比如美瞳品牌moody正在廈門投資設廠,名為愛睿思(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團隊就來自上文提到的晶碩光學。 據天眼查8月30日數據,愛睿思的兩大股東是廈門金同梅目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和廈門愛睿思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分別持股29.86008%和29.16523%。moody負責供應鏈管理的董事曹飚曾歷任強生銷售總監、庫博光學中國區CEO、Rodenstock鏡片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戴隱形眼鏡的人或許會了解,庫博光學擁有多款王牌產品。其中「佰視明」采用第三代硅水凝膠鏡片,鏡片天然濕潤,透氧性也極佳。 這種短周期的鏡片戴著不干澀、不滑片,更受消費者喜愛,當然價格也相對半年拋/年拋型鏡片更高。 因為對于隱形眼鏡來說,頭部的供應鏈合作壁壘不低。 日拋型美瞳的「拋型」在生產線上有著難以掌控的標準,制作工藝更難,成本自然就上去了。而國內的工廠對于起訂數量有要求,供應鏈遠遠沒有達到柔性化供應。 所以對于新興品牌來說,把生產技術和供應鏈握在自己手里,來實現靈活高效的運轉,是趨勢,也是必然。
品牌認知尚不清晰
青山資本在《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中寫道:隱形眼鏡彩片集中度較低,日本品牌、三大美國品牌以及國內零散小品牌瓜分市場,尚無認知頭部。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美瞳的滲透率和客單價呈現著一直上升的趨勢。 據解數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3-12月,眼部彩妝銷售額為89.48億,全年銷售額為103.50億。 可以想象,花一個小時化妝,口罩一戴就能遮個七七八八,只露出一雙眼睛,所以更多人會專注眼部的彩妝。而眼妝的帶動則使化妝者會更注重美瞳的選擇。 而貴價美瞳的出現是因為消費者逐漸更偏愛日拋了——比年拋或者半年拋更加衛生和方便。 畢竟網上流傳著一段瞎話——一個女生的最高社交禮儀三件套是化妝、洗頭、戴日拋。 于是美瞳產品的使用時間變短,更換頻率和消費量自然就上去了。 而目前國內的美瞳品牌雖然已有頭部的幾家,但仍然不是一個集中的行業。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國內150億-170億規模的美瞳市場中,線下銷量達到了30%,線上占20%,而非官方渠道的微商和代購整整占據了半壁江山。試問誰沒加過幾個美瞳代購呢? 代購的大量存在其實還是和行業規則不夠完善有關。 各大社交平臺對限流「美瞳」關鍵字,抖音目前不允許美瞳品牌做直播,B站掛鏈接會被限流,小紅書的美瞳商戶需要開白名單。最重要的是,國內明確規定美瞳類產品不能請代言人,所以才有大量的KOC帶貨。 線上的壁壘依舊存在;而線下,新品牌的門店和供應鏈仍處在摸索階段;而在潮流浪花里的消費者們,也還在不斷想獲得更舒適和獨特氣質的美瞳。這種沖突,或許只能靜待時間來消弭了。
吳懟懟工作室原創出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