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溝通,真的不能學TO C?
今天,聊聊TO B溝通的TO C化。
TO B行業,為什么有慣性思維
在這么多年的企業溝通工作中,我常常會跟一些從事傳統營銷方式的朋友討論,TO B企業,到底能不能利用TO C的方式進行溝通。
在我眼里,任何的創新,都敵不過經驗主義:“我們這么都干了幾十年了。”
我們尊重長期專業主義,也尊重創新精神。
確實,TO B企業溝通,與TO C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快消,因為客單價低,概念簡單,信息單一,媒介鋪量,就容易形成套路。
而TO B企業,溝通周期長,溝通利益點多,很難形成短期的信賴和長期的信任。
誠然,行業特性決定行業傳播特色。
我個人經驗來看,TO B的TO C化,不僅可能,還是很有必要的。
TO B不能套路化,TO C手段也可適用
“世界上沒有BUSINESS TO BUSINEES,只有BUSINESS TO HUMAN。”——這是我最為喜歡的一句對TO B企業溝通的總結。
所有的營銷,都是直面人性的動作。
我們知道:光有波粒二象性,但總有聰明人可以把難的概念講簡單——B端歸根結底,面對的也是活人。活人是需要簡單、清晰、獲得你的信息的。
TO B營銷,為什么包裝 “智慧地球” ?
TO B營銷,為什么說 “網絡融合” ?
因為他們需要把復雜的東西簡化為一般人可以懂的東西,以此來降低認知門檻 。
每每看到TOB海報,我都覺得無比嚴肅,且讓人記憶極不深刻。
那些認為TO B行業有特性,以至于不能使用TO C的一些方法和渠道的想法,是錯誤的——畢竟萬物同源。
內容營銷,帶來TOB行業的變化
隨著內容時代的到來,任何一個公司都在學習如何講故事——TO B公司,也不例外。
在我的朋友圈內,已經肉眼可見一些從事TOB行業的營銷工作者,在學習如何講好故事。
其中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戴爾TO B部門:
如果在營銷行業待夠了年頭,你們會知道一個博客:戴爾直通車(戴爾公司官方中文博客)。
www.direct2dell.com/chinese
在戴爾=電池爆炸的時代,戴爾本人親自下場,開創了用內容溝通建立新的理解和認同的博客,它就是Direct2Dell。顧名思義,與戴爾直接溝通。
我個人認為,戴爾之前是一個典型的、極端的TO B企業,以至于TO C上也殘留大量TO B的痕跡。但這沒有妨礙它曾經成為互聯網上最懂social的公司之一。
現在,如果你看一下戴爾科技集團的視頻號,你可以看到戴爾在商用領域,也開始以脫口秀的方式,來講述產品、我和你之間的故事。
截自視頻號@戴爾科技集團
大家也許會吐槽,說點擊也沒多少。但是我要說,有時候,過程的探索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的教育失敗,就是因為告訴我們,凡事都要縮在殼里,這樣安全。
我們忘記了,哥倫布、哥白尼,你哥我,永有探索,帶來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和無盡想象。
僵化,反而是應該以之為恥的落后。
這些在TO B領域探索的人,告訴我們TO C的手段和方法,也可以幫助枯燥乏味的TO B行業,走向更加人性化的內容營銷溝通。
TO C思維,TO B應該學習
TO B行業,建立的是生意與生意的鏈接。這種生意的鏈接背后,是人與人關系的重新開始。
TO C傳播,最值得TO B領域學習的,是人情味,是對人的理解。
我們知道最偉大的TO B品牌,IBM,一直和美網公開賽建立深層的合作關系,讓企業走入大眾,產生影響。
IBM解決方案:Cognitive Highlights Dashboard
我們看到《釘釘跪地求饒》刷屏網絡。一個TO B企業,駕馭B站是多么前瞻和需要勇氣。
// 你聽這美麗的鈴聲
你看這充滿設計感的界面
天下大亂 背水一戰 負心違愿 百口難辯 反復橫跳
少俠們饒命吧 大家都是我爸爸
……
我們也參與過幫助互聯網公司從TO B在影響創作人群體、商戶、達人、代理的角度出發,與GQ這種純C雜志合作,刻畫專屬于時代的印記。
智族GQ×磁力引擎:定格商業名場面
種種種種,無一不在說明:取其上者,得其下,取其下者,無所得也。
我們認為是正確的經驗,也許是阻礙我們通往正確的障礙。
唯,為我所用者,皆為上品。
所以,現在你還認為:TO B不能TO C化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