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沒有新人
首發:楊不壞
在后臺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是:我是一名策略新人,如何提升自己?應該讀什么書?這樣的問題我通常不回答,因為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思考了挺久這個問題,今天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在廣告公司時,策略的存在感比較低,到甲方后始終遇不到好策略,所以這讓我不得不懷疑廣告行業是不是不需要策略了?顯然不是的。前面我寫過多篇關于策略的文章,有解釋概念的,有總結提案技巧的,有讓策略下崗的,但始終沒敢寫策略應該如何成長,因為這事我不太自信。
一個問題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案,會一直在我腦子里盤旋縈繞,比如“如何成長為一個好策略?”這個問題,它在我腦子里縈繞了好久之后,至今沒有出現頓悟感,說明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我的結論是策略沒有新人,只有能解決問題的真策略和不能解決問題的假策略。
先說策略為什么沒有新人。
策略這個行當不像文案,slogan文案寫不出來可以寫寫輔助文案,傳統出街文案不合適可以寫social文案,微博微信等等,有各種各樣的文案供你發揮。策略也不像阿康,可以從客戶助理,客戶主任,資深客戶主任,客戶經理一路往上升。
策略需要提出問題解決方案,為行動部門指引方向。真正的策略產出,是能夠告訴創意部應該往哪個方向上思考,把創意水平聚焦在如何想出更聰明的創意,而不是連想什么類型的創意也要思考。
明白了嗎?策略是要為創意執行方向負責的,你能指望一個剛入行的小孩,為創意總監指明創意方向嗎?不能,甚至連梳理PPT邏輯也不能。
之前有一家服務我的廣告公司,給配了一位90后策略小朋友,對方給出的理由是年輕人更懂互聯網品牌,更懂年輕人洞察。小朋友每次提案都是50頁以上,非常認真,里面的內容基本都是廢話,最終從來沒有立場鮮明的觀點,更沒有方向。我也是很無奈,讓對方一遍一遍的提案,我只想告訴廣告公司,當甲方真正開始重視策略時,那些假策略都會原形畢露。
接下來進入今天的正題,我們講2件事情,一是策略人的成長路徑是什么?二是做策略需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策略水平?
成長路徑:先做廣告,后做策略
10年前我在工廠學徒,學的是數控加工中心,做某種復雜的模具,模具用的合金鋼,一塊材料十萬元人民幣,刀具上千元一把,數控加工中心造價幾百萬人民幣,我的工資是25元一天。學徒的第一年,工作內容是打掃衛生,幫師傅倒茶,師傅去哪兒我跟到哪兒,師傅高興了就跟我講講為什么這么做,第一年基本沒碰過機器,做的都是雜活。到第二年,我師傅只花了2個月,就教會了我如何用上百道程序,切換幾十把刀具,3天時間獨立加工出一塊誤差在2絲(0.02毫米)之內的模具,此后我師傅在旁邊喝茶看我干活。
再說做策略,我最開始做的是文案,在公關公司做到資深文案,既能寫大字報,也可以一天寫6篇新聞稿,然后轉行做了策略。我覺得我最終能夠成為策略,是要感謝寫新聞稿時的積累,感謝做公關的思維,訓練了我講故事的能力。
那么,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策略人?
路徑一:先做文案,再做策略。
跟我的路徑一樣,先成為一名文案,從基礎文案做起,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初級文案聚焦于文字,高級文案會思考策略性。從文案轉行做策略有幾大優勢:
1、懂創意,我之前有說過,一流的策略人必須是個二流創意。策略的目的是為創意找到方向,找到創意著力點,如果策略懂創意,在思考策略時更能顧及到創意。單憑這一點,就可以打敗廣告圈90%說空話的假策略。
2、能寫作,我個人認為寫作是策略的基本功,能寫作的人具備最起碼的表達能力,而能把一件事情或者一個洞察,以最簡單易懂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這是了不起的能力。而策略提案中,不能很好的表達清楚你的觀點與洞察,如果創意和客戶都不能理解你,那你的策略還是廢話。
3、會講故事,之前我在提案技巧的文章中提到過這一點,提案或者演講的水平就是講故事的水平,我所說的故事并非某個具體的事件,而是在演講過程中,把聽眾帶入你的邏輯中,讓聽眾跟隨你的思維一起思考,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說服對方也就不是難事了。
以上3點是作為文案可以快速積累到的,如果具備以上3點能力,再轉行做策略,你將非常快速的成為一名優秀的策略人,相信我。或許到時候你都不想成為策略了,做個創意總監也不錯。
路徑二:先做AE,再做策略。
我發現身邊有一些人是能夠在客戶經理和策略之間切換的,我自己到甲方之后也成為項目經理,品牌經理,負責把一件事情從0到1執行出來。做AE比較容易入門;做AE能夠看到項目全局,可以培養大局觀,不易鉆牛角尖;做AE直接對接客戶,更了解客戶需求;做AE培養整合力,AE需要溝通各種人,讓各個部門的人配合完成一件事情,統籌力很重要。
當你做幾年AE,或許更想直接拿自己的策略說服客戶時,可以考慮轉行做策略,到時你可能會成為一個項目組的核心人物,以客戶經理的溝通能力和策略人策略水平,作為項目組的核心推動項目向前,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路徑三:先做助理,再做策略。
就像我10年前學徒時,先在旁邊看著打打雜,時機成熟后快速成為獨當一面的人。如果有不趕鴨子上架的策略部,如果遇到一個能教你的老策略,就好好跟師傅學習,機會難得。
所以,我覺得剛入行的年輕人,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做策略,你連這個行業是什么樣子的都沒看清楚,如何謀略?你剛入行,經驗和思考水平都達不到金線之上,如何為創意提供指引?也建議廣大的廣告公司,別拿策略當整合PPT的,那是自己騙自己,如果你打算只賣創意,那就別做策略了,直接承認本公司創意主導,沒有策略。如果還打算在策略層面有所發揮,就別讓年輕人趕鴨子上架,對著10個人當眾講話腿都發軟,還怎么指望能談笑風生說服客戶?
提升方法: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不止是策略新人,經常有人問我應該讀什么書,能夠提升營銷或者創意或者策略水平。講實話,營銷類的書籍我讀的不多,翻翻書架也就幾十本,而且大多已經忘了里面說的什么內容,我也并不覺得那些書對我的提升幫助很大,但讀書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意思就是超越事物本身之外,方可得其要領。尤其是做策略,禁忌鉆牛角尖,一流策略的知識構架,絕不僅僅在廣告營銷行業。極盡可能的拓展自己的知識寬度,盡可能的了解事件的全貌,以建立知識的不對稱,建立知識壁壘。
再說回讀書,營銷行業這幾本書,用不了多久就能看一遍,也不用背誦總結做筆記,了解個大概差不多得了。一是那些知名理論大多出自幾十甚至上百年前,不能說工業時代的方法論現在完全無效,但我覺得確實不那么有用。二是死記理論永遠成不了大師,要超以象外,總結發明出自己的邏輯閉環。
想起宋朝哲學家張載的一句大話:“吾道自足,何事旁求。”牛逼的策略大師都是自己總結方法論的,至于那些營銷類書籍,讀讀就好,別太走心。
你應該去讀一些非營銷類書籍,去讀歷史,讀文學,讀傳記,讀小說,從別的行業汲取營銷類知識,簡單舉幾個例子:
讀《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能夠學到事件傳播思路,1768年整個中國是相對去中心化的,沒有大眾媒體的時代,一個事件是如何快速蔓延全國的?當下的社交網絡,其實也是去中心化的網絡,如何讓一個事件自我生長,蔓延全網?清朝的歷史或許能借鑒。
讀《游牧民族的世界史》,基本可以看清楚今天的世界何以成為今天的世界,一定意義上今天全球的價值觀,世界觀,審美觀,都是由西歐輸出的。而西歐之所以能夠向全世界輸出價值觀,是因為工業革命的成功。在工業革命之前,西歐是被所有人遺忘的世界盡頭,當時世界的戰場在東亞,東歐等地的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所以在今天,我們不能改變審美來源于西歐這件事實,但至少可以順從,所有人的潛意識中,西歐的就是高尚的,就是美的,這是無可爭辯的,順從它,利用它。
讀杜尚,你將了解藝術的本質,會知道為什么那個小便池《泉》可以成為藝術品被流傳。一切藝術都是為思想服務的,杜尚一生沒有加入任何流派與組織,一切流派與主義,都是二流人才的避難所。
讀詩歌,可以提高你的審美,詩歌是超越文字的文字,詩歌可以讓你的審美超越物理表達,升華到更意識的表達。當你讀到一句詩,還沒細想什么意思,話音未落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是詩歌的魔力。當你的廣告,不再是看圖說話,不再是講個生硬的故事時,或許就能理解詩歌的美是怎樣的美。
你要去旅行,去看見不同的世界。你要去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你得去試圖理解快手,拼多多里的人。你也要努力學會英語,做一名世界公民,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做策略最重要的是看清楚全貌,才能找到最合適的出路。
綜上,你問我策略新人如何快速成長,我真的不知道。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楊不壞(ID:yangbuhuai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