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標數字創意議題分享:把美權,還給每個人
本篇內容來源于《青眸》第一期。《青眸》是由藍色光標數字營銷機構創意中心出品的公司內部創意議題例刊,以公共議題賦能內容創意。每期會以一個當下熱門的社會議題出發,與青年營銷人共同分享、一起求索。下面我們摘取了《青眸》的第一期《把美權,還給每個人》的精彩內容與大家分享。
大時代下的個體價值崛起
藍標數字創意平臺議題庫
以公共議題 賦能內容創意
一種文化價值觀是一粒沙,它來自于國家與時代巨流的河床。本期議題,源于一段總書記的講話,然后從國家文化導向,講到正在發生變化的日常,并以一個切口,延伸出創意視角。
「全人類共同價值」釋放的信號
[焦點新聞]7月6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視頻峰會,總書記發表主旨講話強調政黨作為推動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要擔負起凝聚共識的責任,堅守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個體價值的光 在生長
國家倡導更有包容性、更智慧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而時代文化、大眾觀念,也在變化,變得更包容、更接地氣、更擁抱個體。
曾經的奧運,金牌和榮譽是金,而今天“金”有了更多溫度:人們看見運動員作為個體的人,也愛美,也是段子手,也有愛豆,也是父母惦記的小孩,沒拿金牌也是我們的驕傲……
曾經的綜藝主角,多是明星大咖,高光時刻,今天騰訊的《和陌生人說話》《一個人的音樂會》《我的青銅時代》,都在觸及普通人、邊緣人,以及明星、網紅少年或青年時最普通的那一面。
再看《人民日報》近期的主角:00后汽修女孩、拒收救災戰士錢的手抓餅小販、深夜路燈下賣瓜的父親、無畏小偷恐嚇的大二警校生、拿雙學位的70歲阿姨、擁有“人”之美的運動員……時代在慢慢拆除年齡、職業、性別的圍欄,去發現平凡的不凡、角落的溫情。
時代在托舉個體的價值,在看見每個普通人的勵志、愛、勇氣、美、正義、權利,甚至是失敗。本期我們在以上多元的個體價值基礎上,選擇了 “美權”議題來展開談,希望為創意拋磚。
探索時代對“愛美羞辱”的反思
楊倩摘奧運首金,同她一起上熱搜的還有她的珍珠美甲、小黃鴨發夾和胡蘿卜皮筋,網友紛紛贊她可愛,一條“楊倩,你盡管美”的微博轉發過9W。
而同樣愛美的王璐瑤,因止步決賽后發了自拍,卻招來謾罵,認為她光顧打扮不好好訓練,“失敗了還好意思發自拍”“就是想紅”的言論鋪天蓋地,似乎失敗者就應該垂頭喪氣、灰頭土臉。
《Vista看天下》在《別再網暴那個發自拍的女運動員》的文章中提到:“(愛美)冠軍可以,失敗者不行。失敗之后還展示自己的美好外表和生活,是不被允許的。但成功者往往可以擁有豁免權。仿佛‘愛美’是觀眾賦予勝利者的權利。”,并呼吁:
“把賽場上的成敗和運動員作為一個人的生活分開看待,
把‘盡管美’的權利平等地還給每一個人,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整個社會對于“運動員愛美”的寬容度在慢慢提升,但這種對于“愛美”的苛責與羞辱,僅僅只局限于運動員嗎?你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過這些話嗎?
“男孩化妝就是娘炮。”
“一大把年紀了,還每天穿得花枝招展。”
“穿這么好看,是想勾引誰?”
“家里發生那么大事兒,她還有心思打扮?”
“描眉畫眼,一看就不過日子!”
“領著助學金還買新鞋,心真大。”
這種對愛美之心的羞辱,不論男女,不分職業,不分年齡。我們不論位于何種境地, 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或輕或重的愛美羞辱。
上學時,“打扮得漂漂亮亮”永遠跟“不好好學習”掛鉤;工作后,有些“化妝”等于“不務正業”;年老也不能豁免,要沉穩、要寡淡,穿得花哨就成了“為老不尊”,被戲謔為“老來俏”。
女孩愛美易招來風言風語,扣上虛榮,甚至放蕩的標簽;男生愛美幾乎更慘,被稱為 “娘炮”“基佬” “變態”“偽娘”。
比娘們還娘們
綜藝《一年級?大學季》中,胡軍和黃志忠將男同學遲到的原因歸咎于他們化妝,并且怒斥他們“比娘們還娘們”,同學們解釋說這樣會讓自己更自信,胡軍和黃志忠不聽解釋,要求他們把化妝品砸掉。
到B站搜索關鍵字“男生”“化妝”,跳出視頻50+頁,最高播放量19.3萬,盡管B站包容多元文化與興趣,但彈幕還是飄著“娘炮”“變態”。
拿助學金該不該打扮
這是知乎上的問題,有評論說:我曾聽見最惡毒的話莫過于,貧困生就應該有貧困生的樣子。我想問一下,貧困生是什么樣子,是只能穿得破破爛爛?不能有一點愛美之心?是應該把尊嚴丟棄,然后在憐憫的目光下生存?也有人評論:也許還不夠窮。
不自覺的愛美羞辱
某天去食堂打飯,抬頭看盛菜的姐姐,眼線精致,睫毛纖長,第一反應是:“嚯,居然畫這么精致的妝,可大家只會看菜呀。”,小編當時沒意識到,自己在借職業屬性妄評一個人愛美的權利。
愛美是天性,是基于對美好的向往而產生的本能。愛美有錯嗎?在國人的傳統審美里,往往認為樸素就是美的,這誠然沒錯,但是:
當樸素成為一種高尚的道德時,
在它對面的愛美就被視為了一種恥辱。
愛美到底冒犯了誰?為何被嘲笑?又有什么值得羞恥?愛美是天性,創造美亦是一種熱烈的生命之享。“愛美是一種力所能及的對自己的珍惜,是奔波勞碌的生活里給自己的一絲安慰。每個人都有權利,用自己的方法讓日子看起來還有希望。”
蓋掉臉上一點點瑕疵,就可以自信微笑;踩上5cm的高跟鞋,就能颯到帶風;戴上新項鏈,會雀躍地欣賞鏡子里閃亮的自己;噴上最愛的香水,便能在美好的情境里,啟動新一天。
愛美,是為了體面地迎接每一個到來的今天,
而這個今天,是你余下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
與美權相關的品類涉及:美妝、日化、醫美、手機、互聯網……美權的對象涉及白領、 新手媽媽、中年女性、老年人、男孩,乃至留守兒童,以下僅從幾個角度拋磚。
舉例
議題:每個人都有獨立的美權。
洞察:人們總是說,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樣子,女孩就該有女孩的樣子。
概念:#美不該有樣子
IDEA:那些不按樣子美的人
我媽認為我該有的樣子 & 我喜歡的樣子
我男朋友認為我該有的樣子& 我喜歡的樣子
我老板認為我該有的樣子 & 我喜歡的樣子
我奶奶認為我該有的樣子 & 我喜歡的樣子
八卦同事認為我該有的樣子& 我喜歡的樣子
我校長認為我該有的樣子 & 我喜歡的樣子
討厭我的人認為我該有的樣子&我喜歡的樣子
藍標案例
-關于留守兒童的美權
飄柔#一滴水的溫度
飄柔推出首款免洗護發素,助力消費者更省水、更輕松變美。品牌洞察到:由于衛生基礎設施簡陋,山區孩子無法像城市的我們一樣,通過輕松、簡單的洗護發來追求美麗。品牌利用H5號召消費者使用免洗護發素省下熱水,為山區孩子升級浴室。飄柔品牌代言人率先發聲,多矩陣KOL自發響應;四大商超協同線上線下門店緊跟其后,聯合發起全國巡展活動。在兒童節當天,公益紀錄片溫情上映,搭載熱搜話題和信息流投放輻射全國,引發社會主流媒體及博主紛紛支持,引爆UGC應援聲量,助力產品銷量增長。
國外案例
-關于殘疾人的美權
瑞士公益組織Pro Infirmis # Because who is perfect
在蘇黎世的班霍夫大街上,櫥窗里的殘疾人體模特引起了路人的驚訝目光。在完美的人體模型之間,有一些脊柱側凸、四肢截短,或骨質疏松的人穿著最新的時裝。這個項目是瑞士公益組織Pro Infirmis為國際殘疾人日而設計的,由導演阿蘭?格斯龐娜(Alain Gsponer)拍成短片,它旨在引發更多人關注殘疾人,了解他們,他們并不是弱勢群體,雖然他們不夠完美,但他們有權享受美。
更多優質內容,請關注“藍色光標數字營銷機構”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