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梗萬歲!
(全文2401字 閱讀需4分鐘)
“諧音梗”有罪?
不!不!不!
“諧音梗”萬歲!
從今天起,劈材喂馬周游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
從今天起,不再為諧音梗自責自卑自怨負罪慚愧……
不知什么時候起,諧音梗被污名化、有罪化、妖魔化了。
近幾年,因《吐槽大會》的“梗王”王建國,“諧音梗”更成了群嘲對象。
事實上,《吐槽大會》不僅不反對諧音梗,還大用特用,甚至全員諧音梗—
楊笠:見仁(賤人)見智的事情……
呼蘭:9000歲,月薪九千不含稅(歲)……
周奇墨:說到四季(4G),不能不聊到手機……
與諧音梗不共戴天的李誕,快手節目名叫“誕(但)愿人長久”。
最諷刺的是:“笑(效)果文化”,不也是諧音梗嗎?實錘了《吐槽大會》的靈魂就是諧音梗。
《吐槽大會》吐槽諧音梗,只是為了綜藝效果,恰恰反證了諧音梗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我們的大癌股,諧音梗還是一種超自然打破次元壁的神秘力量。奧巴馬當選,奧馬電器就大漲……
諧音梗無罪!
諧音梗必須用!
從今天起,請放心大膽滴用。
為什么呢?
1 基因
同音字多,是漢語的基因性特點。
漢字是象形文字,漢語是表意語言,所以祖先們經常為意借音,造成了同音字大家族。
英語是表音語言,經常為音借意,所以“雙關梗”就多。
這是語言基因決定的,沒有高低上下之分。
一名漢語文案,利用漢語特點來創作,純天然無公害。
你,不能對抗基因!
2 技術
漢語常用字不到6000,同音字有1200多個,而同音字大多是常用字。
棄用“諧音梗”,幾乎等于自廢了六分之一常用字,縮編了自己的武器庫。
棄用“諧音梗”,這在技術上就行不通。
李誕聲稱與諧音梗不共戴天,節目里誰說罰誰錢,結果在自己挖的坑里被打臉!
非不想也,實不能也!
你,不必自廢武功!
3 實操
華語文案名家,除了許舜英,都沒少使用諧音字。
有傳:李欣頻說諧音梗就是low。我查了查,沒找到出處。
相反,李欣頻有不少使用“諧音梗”的好案例。
李欣頻為誠品商場春季特賣寫的《白感交集的春天,白無禁忌》:
……
鳥羽的白。夢境的白。
潔癖的白。不貪污的白。
痛恨有顏色暴力的白。
用過防曬油的白。
與黑對比的白。
所有光混合的白。
極限主義的白。
玉的白。靈性的白。香檳白。
大曲茅臺有酒意的白。
簡單的白。勾描不上色的白。
五四運動口語化的白。
智慧華發的白。真相的白。
不想有瑕疵的留白。
白色是一種沒有重量,可以飛的幸福;
世紀末無色調風華,百件春品,白感交集。
“白”諧“百”,兩字音同調不同,屬于硬諧,還連諧兩次!
有沒有營銷力另說,你覺得low嗎?
有的“諧音梗”,不僅不low,還被奉為了經典。
蘋果的“不同凡想”不就無數人蔥白嗎?
諧音梗不僅能用,還很有用!
英文文案也用諧音梗。
頂奢品牌愛馬仕今年的廣告語:
Love didn’t meet her at her best. It met her in her mèss—
就是英文諧音梗。
為什么很多人認為諧音梗low呢?
因為諧音梗技術門檻低,導致了濫用和亂用,成了爛大街的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沒有貴賤,只有用得好不好。
“一則好的文案,諧的不是字,而是趣
—《小豐現代漢語廣告語法辭典》”
怎樣才能用好諧音梗?有哪些具體方法?
我在樊登讀書“《小豐辭典》音頻+視頻版”里,回答了這個問題。把書里沒講明白沒說透的地方,進行了詳細拆解,讓你能秒懂即會。(登陸“樊登讀書”
APP搜“小豐”,即可收聽收看。)
現摘錄幾段講稿的原文:
1 同音 還要同調
左側圖:7頭并進 領駕時代
7和齊雖然聲母韻母相同,但音調不同。一個是一聲,一個是二聲。一旦不同調,諧音梗就有了生硬感。諧音梗不能硬諧,否則就是“土”。
7頭并進,一聲;齊頭并進,二聲。同音不同調。
有個美妝品牌的廣告,形容自己的產品“絕霧僅有”,霧霾的霧,這是四聲,而“絕無僅有”的無是二聲。
同音不同調,就是生造詞,就Low!
2 諧出新意思
蘋果那句:不同凡想。
用想法的“想”諧了響亮的“響”,為什么你不覺得土?
因為諧出了新的意思和意義,不是為諧音而諧音。
所以,諧音梗本質是再創作,不是抖小機靈秀小聰明。
同樣是“7”這個數字,“7頭并進”就很low,不僅因為不同調,而是沒有創造新意思。C羅告別皇馬,有個自媒體的標題是“后會無7”,也是這個數字的7。但此7非彼7,因為C羅在皇馬穿7號球衣,7就有了特殊的情感意義。這個諧音梗,既感人又精彩。
補充說明下:第2條比第1條重要。諧音梗的本質是再創造,無論怎么諧,最重要的是創造出新的意思、意趣、意義。
李欣頻的《白感交集的春天,白無禁忌》,不符合第1條。初讀有些生硬,但因為對“白”進行了豐富而精彩的內涵拓展,創造了新的意趣和意義,從而彌補了同音不同調的不足。
再強調下:
諧音梗的本質是再創造!
你如果想借諧音梗偷懶一定會low掉!
用好諧音梗,不僅能提升文案的趣味性和戲劇性,甚至還能救命!
在樊登讀書APP“《小豐辭典》音頻+視頻版”里,我講了《7宗醉》靠諧音梗多次續命的故事。
《7宗醉》是命題作文,客戶想要的是“7宗最”—項目的7個最好。
“最”,違反廣告法,于是,被迫改成了“7宗罪”,但媒體認為“罪”字太過負能量,拒絕發布,最后,又由“7宗罪”變成了“7宗醉”。
如果沒有諧音梗,“7宗醉”至少掛掉兩次。
諧音梗不僅能謀篇布局,還能用來應對客戶的強壓和媒體的限制。
我的另一代表作萬科《新八大山人》,甚至以諧音梗為創意核心,起到了結構全篇的作用。
由此可見,只要用得好,“low修辭”也可以很高階。
諧音梗已經破圈了。有個“諧音梗正經藝術展”正在798展出,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文化“模因”。
沒有壞修辭,只有不好的修辭者。
你怎么寫著,你就怎么活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