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刷屏,這類戶外廣告成品牌主的傳播利器!
“
導語:地鐵廣告在線下流量的獲取上,發揮著重要價值。
”
文丨戶外廣告內參
圖丨長沙地鐵圈
11月29日,長沙地鐵溁灣鎮站,《一萬次微笑》特別展覽正式推出。這是一場立足于公益的公共展覽,意在豐富乘客出行體驗,傳遞快樂長沙的城市面貌。
除了專業攝影師的作品組成的實體展,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面向全民征集到的笑臉照片組成的數字藝術展。這其中,既有在工作時的輕松一瞬,也有在閑暇時的美好回憶,更有抗疫英雄的治愈笑容……巨大的照片墻吸引了市民和游客駐足欣賞或拍照,讓這個地鐵站洋溢著快樂的氣氛,地鐵數字藝術館儼然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圖:瀟湘晨報
01
不一樣的地鐵媒體:
數字藝術館,地鐵站化身博物館
沉浸式體驗,是地鐵媒體帶給消費者的一種真實感受,為品牌傳播帶來更多的可能,促成更好的轉化。
《一萬次微笑》展覽的舉辦地——長沙銀行·長沙地鐵數字藝術館,于今年4月建成,是國內首個雙8K媒體藝術裝置和首個地鐵數字媒體藝術館。
長沙地鐵數字藝術館,自4月面世以來,為地鐵乘客陸續奉上了《快樂長沙》,《520心動長沙》、《數字煙花秀—建黨百年專題展》、《愛在長沙—七夕特展》等十余場數字媒體藝術展,獲得了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評,已經成為長沙新晉的打卡點,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增添了新的網紅地標。作為長沙地鐵數字藝術館的全程冠名方,長沙銀行始終致力于打造 “ 一家智造快樂的銀行 ”。
愛在長沙——七夕特展
“稻夢空間——緬懷袁隆平院士”
地鐵數字煙花秀——建黨百年專題展
圖:長沙地鐵圈
長沙地鐵數字藝術館以長沙地鐵溁灣鎮站2000平米換乘空間為基礎,將原本的地鐵通勤空間轉化為營造豐富光影質感的藝術場館。普通的地鐵換乘空間,變身為充滿科技感和潮流感的藝術空間,吸引了市民,也傳播著長沙銀行“快樂”的品牌特性。
無獨有偶,近日,上海也把一座地鐵車站“改造”成了博物館!29件西班牙普拉多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以原尺幅復制品的形式在上海7/12號線龍華中路站站廳展示。本次展覽旨在打造城市公共空間內的博物館,在近600平米的地鐵站內進行空間再創造,為公眾打造了一個流動的“車站美術館”,讓乘客能夠在足不出“滬”的情況下欣賞到世界上頂級美術館的藝術作品,更能讓原本單調的交通出行變為“可閱讀、有溫度、有情懷”的文化之旅。
圖:上海地鐵shmetro
不僅如此,地鐵乘客還可以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進入“遇見普拉多”微信小程序,聆聽語音導覽,瀏覽相關信息、圖片以及視頻,作為本次展覽的補充內容。
從這兩個最新案例可以看出,地鐵媒體在城市形象宣傳、城市軟實力建設方面具有很好的價值。地鐵文化的塑造,喚起乘客對地鐵媒體的關注,強化媒體與乘客之間的互動,從而也能提升地鐵媒體的商業價值。
02
巧妙借用地鐵場景
品牌一次次出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地鐵里程及客流量均呈增長態勢,地鐵成了眾多品牌營銷的必爭之地。回顧近年來的地鐵廣告,除了公益類廣告出彩,商業品牌投放出圈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11月17日,愛奇藝就將迷霧劇場搬到了地鐵站。北京地鐵西單站F口通道被光與霧籠罩,懸疑感十足的地鐵站,通道一側的墻面上,碩大的紅色按鈕吸引著乘客的注意。按下這枚按鈕,旁邊被迷霧籠罩的電子海報屏會出現丁達爾效應。隨著光束穿過,迷霧逐漸消散,迷霧劇場第6-9部《八角亭謎霧》、《誰是兇手》、《淘金》、《致命愿望》作品的海報也將會清晰顯現。
圖:愛奇藝
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在地鐵站中呈現“迷霧魔方”,以3D形式立體化展現“我們是誰——迷霧劇場、我們做什么——懸疑類型劇”,強烈的視覺沖擊、迷霧般的場景,將路人置身于劇集之中。沉浸式場景的營造,既契合迷霧劇場本身的特性,又滿足了目標群體的需求,激發受眾主動在線上媒體進行二次傳播,擴大影響力。這一地鐵創意互動,同時與公益活動巧妙結合。11月17日至11月30日,微博參與#撥開迷霧以愛見光#話題討論,或線下路過時點亮#迷霧地鐵#,即視為捐贈愛心。
再如,奧利奧在上海徐家匯地鐵站,用小餅干拼出的“無與倫比藝術展”,邀請5位藝術家用5萬塊真實的奧利奧餅干還原周杰倫20年前的經典專輯封面,完美復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也激發了用戶的玩心。
此外,現場還設置了4個具有互動性的櫥窗,讓用戶和粉絲能在現場和奧利奧、周杰倫玩在一起,玩出無限。品牌代言人和產品完美結合,不僅利用代言人的形象為受眾帶來了一波“回憶殺”,還通過新奇有趣的互動裝置巧妙地融合產品新奇有趣,好吃好玩的特點,讓消費者們在玩樂中了解產品,奧利奧的這一波地鐵戶外廣告堪稱“教科書級別”。許多網友自發拍照打卡,上傳至社交媒體,為這則戶外廣告帶來了很好的二次傳播效應,兩周展出期間,線上話題總閱讀超8億。
圖:數英網
隨著線上流量紅利見頂,線下沉浸式場景優勢更為凸顯。地鐵媒體作為戶外廣告的重要部分,能有效利用交互式技術吸引消費者,覆蓋目標受眾,更好地建立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良好關系。
03
屢被青睞的地鐵媒體
究竟有什么魅力
據CTR數據顯示,2020年,地鐵站內的多個廣告類型均呈現增長,地鐵站廳廣告增幅更是達到了14.9%。地鐵早已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更成為了品牌主與消費者交流、聯系的優質媒體。
首先,地鐵媒體類型豐富,可利用的空間廣。從最早的平面廣告牌,到如今的車廂廣告、包柱貼、燈箱廣告、地貼廣告、車窗廣告等等,地鐵廣告類型越來越豐富多樣,覆蓋的位置廣泛,從乘客進入地鐵站到離開,廣告位跟隨乘客的移動軌跡,在地鐵這一封閉空間,形成完整的沉浸式傳播,能滿足不同品牌主的不同需求,也更加吸引乘客。
其次,地鐵媒體覆蓋的人群范圍廣、頻次高、停留時間長。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內地2020年總客運量175.27億人次,全中國(含港澳臺)2020年總客運量206.71億人次,日均5662.19萬人次。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國內地地鐵運營線路6737.73公里。地鐵媒體還能基于地理位置或人群特征,給予品牌主更多的受眾畫像選擇。超大的覆蓋面,真實的線下流量,讓地鐵媒體的優勢更加凸顯。
再次,可利用的營銷手段多,創意更多樣。技術賦能,讓地鐵媒體的創造力不斷升級。基于可以利用的空間大,地鐵廣告出現了很多創意形式,如創意車廂、櫥窗、互動設備等。結合AR等互動技術,讓乘客直接與品牌互動,有助于獲得更直接的體驗感,無形之中消費者與品牌形成良好鏈接,提升品牌印象。
與此同時,消費者在地鐵直接體驗某一品牌時,很容易建立情感認同,從而自發地在社交媒體進行二次傳播,引發線上話題討論,線下真實體驗,線上社交互動,二者融合,達成更大范圍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此外,作為地下的城市品牌窗口,地鐵在對商業化品牌進行傳播的同時,也是主流輿論宣傳陣地,營造良好的公益氛圍,展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氣息,彰顯了地鐵和城市的文化品位。
由廣脈圈、戶外廣告內參聯合重磅推出的“2021年度地鐵場景營銷TOP30”評選活動正在火熱征集中,歡迎地鐵媒體運營商積極報名、踴躍參評。成功入榜的企業或組織,將有機會獲得豐厚獎勵。(點擊下圖了解活動更多詳情)
小結:屢次制造刷屏事件的地鐵媒體,深受品牌主喜愛。地鐵媒體重視場景的多樣性,提升受眾場景體驗,滿足品牌主的營銷需求。隨著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預計未來我國仍有約400多個城市,需要不斷擴大地鐵等城軌交通建設。地鐵媒體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曉一丨視覺:深海
初審 :易寒、張小煜
終審:吳彬、吳有科
監制:歐陽宇
歡迎行業相關人士、業界大佬投稿
投稿郵箱:tougao@zhaoguang.co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