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年薪三四百萬的高管到底好不好用?
在過去麥青Mandy@HBG院長圍繞“30/35歲+高管人才該不該招?”、“以寶潔系為代表的外企人才職業路徑”“女性在當前職場大環境下的生存現狀”“男性創始人vs.女性創始人的區別”話題進行了系統化的分享。吸引了許多想要找新工作的高管,或者想要招人的創始人們找到麥青Mandy@HBG院長,探討對于職場各種各樣的困惑,有的同仁也主動發來了簡歷/招聘需求。
但關于“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到底好不好用?”這個話題,就有創始人表示并不一定好用,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各位創始人普遍反映,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存在的問題其實是很難推動工作的落地,以及很難傳遞高于所謂“三四百萬”頭銜之外的價值,同時招聘到的這類高管進入到企業可能也會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產生,這樣其實并不利于整個團隊前進的氛圍以及未來的發展。另外,大多創始人團隊都以自主創業為主,可能也是第一次招聘到高薪的人群,在面對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時,確實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這類人群究竟更適合什么樣的職位?其實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大概率還是較適合大型企業,尤其是外企。因為外企大多會招聘一些高薪的高管,所以這類企業對于高薪人群來說,是比較擁有系統化的概念去執行雙方該如何配合、如何推進工作。
很多民營企業或者創業團隊其實缺少對“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的整體系統化概念的,可能創業企業已經邁過從0到1的階段,正邁入從10到100的階段,但是依然沒有辦法去負擔“三四百萬年薪”高管級別的人。如果自身負責企業中的銷售部分,那么就存在銷售的返點。在這種情況下銷售的提成一定程度上會有三四百萬之內,但純粹可以在創業企業中拿到例如三四百萬年薪這類高薪職能部門的人,或者純粹做這種無提成業務性的人,其實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
如果你此刻是計劃是想成為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那么可能最適當的一條職場路就是進入大外企,并且是已經擁有過招聘三四百萬年薪高管案例的企業。自己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會相對小一些。如果想要創業,可能就要適當的放棄三四百萬年薪的頭銜和想法,因為創業企業即便是創始人本身,所擁有的的薪資也是非常低的。
各位創始人真正的變現,其實在企業上市之后。其實很多創始人都無法實現真正的“年底分紅”,所以當一個創始人聘請到一位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對于自身來說是有非常大的壓力的。大家要慎重考慮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職業發展路徑。
如何成為所謂“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
第一點,一般來說這類人群大多身處在各大外企、各大民企中,包括行政品牌中也可能有高管級別的人群,他們可能通過不斷的跳槽去積累所謂一定程度上的薪資基礎。
第二點,如果做過一個特別特殊的項目,這個特殊的項目自身價值可以提高你的薪資水平的話,那么其實就可以接近“三四百萬年薪高管”這個階段了。
無論是哪種情況,對于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或有志向成為高管的人群來說,都要不斷去積累自己傳遞結果的能力,而不只是靠跳槽、靠寫郵件、靠人際關系、靠推動一些所謂程序性的事情,重要的還是呈現出的結果。
回歸到三四百萬年薪高管到底好不好用這件事情,其實很大程度取決于在哪類公司?又該如何用?如果對于企業和創始人來說,是希望這類人群可以帶來更系統的體系以及方法論,并且開展如何進行團隊管理等工作。那么其實這類人群是非常適合的,因為他們往往都是經過系統化訓練,但如果想要立即傳遞出結果,立即達成銷量,其實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因為這類人群往往更加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
可能對于創始人來說,或者對于三四百萬年薪的高管來說,都是要慎重考慮雙方的匹配程度,才會減少市面上這些對于三四百萬年薪高管的所謂負面評價。尤其是如今很多時候人都會卡在百萬年薪的門檻上,但自身年齡已經快要到35歲,職場發展方向會有所阻礙,但無論處在哪種狀態,都希望大家把重點回歸到如何更好達成結果,從而傳遞結果,能提高自身職場的競爭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