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廣告收入首次停止增長,商業變現為什么越來越難?
字節跳動商業化變現進程按下暫停鍵。
11月18日,字節跳動商業化產品部召開全員大會,會上正式確認,其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增長。 過去幾年,互聯網公司本質上只發生了一件事:搶流量,而從流量到變現逃不開廣告這個模式。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字節跳動廣告竟占實際收入的77%。如今來自抖音的收入已經停止增長,而另一核心產品今日頭條甚至處于虧損邊緣。據了解,這是自2013年開啟商業化以來,該公司首次出現此種情況。
其實,除了字節、今日頭條,還有B站、百度等平臺的廣告收益紛紛出現了虧損。前幾日,《中國企業家雜志》、《上海證券報》等行業媒體相繼報道了短視頻平臺的近一年來的虧損,據B站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公司營收52.1億元,同比增長61%。但凈虧損卻高達26.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億元虧損大幅提升。今年前三季度,B站累計虧損已達47.1億元。
數據來源- B站
對于互聯網大廠來說,今年的冬天異常寒冷。當然,造成虧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政府的管控、實業的不景氣、客觀環境的影響等等,但這里,我從營銷推廣的角度來和大家討論一下,抖音未來廣告收入持續走低應該會成為必然。
01. 流量思維注定是一錘子買賣
2013年,抖音正式開啟商業化后掀起了一波抖音入駐風潮。許多企業開始大量在抖音投放視頻廣告,許多“個人”也發現了商機,開始直播帶貨,比如李佳琪、薇婭等。
抖音也需要這樣的商業模式搶占淘寶份額,于是形成了抖音商場,商品+購買渠道一氣呵成,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抖音還向許多品牌商開放了額外的曝光渠道——全民任務,讓拍攝人獲得傭金,讓品牌方獲得流量。整個體系可謂面面俱到,按照這樣的思路,抖音可謂是品牌商的廣告沃土。
抖音的巨大優勢在于沒有壁壘,但,沒有壁壘也造成了“魚龍混雜”,個體戶、假冒偽劣商品,層出不窮,什么白色蘋果、打蛋神器、俄羅斯巧克力等,據數據分析,抖音的退貨率高達50%,嚴重影響了品牌形象,所以許多新進行業,必然會考慮是否進駐抖音。
許多品牌通過網紅流量變了現,但是大家認識的是這個網紅,而你的品牌只是靠著網紅支撐,脫開網紅,打回原形。再加上近年來所謂“網紅”品牌的應接不暇,出現了大量負面信息,消費者逐步不再著迷于網紅的光環,而是更信賴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眾所周知,傳統品牌的打造是按照定位理論非常嚴謹地一步步走出來的,但是在當下,借助社交媒體和直播帶貨蓬勃的浪潮,新消費品牌迎來全面爆發。好像一個偶然營銷的事件就讓一個新品牌“破繭而出”,一大批新銳品牌在潮水中進入快車道。
在發展前期,花西子深度綁定李佳琦,旗下的散粉產品通過每天出現在李佳琦直播間,成為現象級爆款。成立僅 4 年就走上 IPO 之路的彩妝品牌完美日記, 在社區生活平臺小紅書上構建了頭部 KOL、腰部 KOL 及 素人筆記種草矩陣,營造出全民帶貨的氛圍,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美妝爆款。
但流量玩法之后,花西子和完美日記迅速進入線下渠道進行品牌沉淀和電梯廣告覆蓋,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網紅品牌將來必走的一條路。然而,幸運不常在,更多的新銳品牌因為缺乏持久的品牌力如曇花一現過后隨機消亡。
某新銳美妝品牌負責人曾在采訪中表示:隨著大家的打法越來越相似,流量成本越來越貴,砸錢換來的客戶有限也難以形成復購,又會被其他競爭對手用更大的代價搶走。就算找大主播帶貨,主播傭金加上超低折扣,品牌商最終賠本賺吆喝。
初期嘗到甜頭的商家們那時還太年輕,他們并不知道,那些看似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不僅如此,從良性發展的層面來說,流量經濟有其天然的弊端。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功潤博士就指出,流量經濟,最終可能導致“不經濟”。
當終端消費行為扎堆跑到線上,當所有商業模式最后全部趨同,并且“接口”到有限的幾個平臺;當所有人群都挖空心思考慮“短平快”的線上渠道與流量變現;當產業價值鏈已經嚴重非理性分布,線下生產、制造環節、供應鏈的價值會被嚴重低估,線上流量被肆意炒作,就會導致“不經濟”性的顯現。
對于大多數入駐抖音的企業,停止廣告,銷量立刻下滑,持續花錢購買公域流量無異于“飲鳩止渴”,只能靠流量實現一錘子買賣。而當一個品牌對抖音廣告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這個品牌也會越來越危險。
02. 建一個管道,而不是一直去挑水
楊飛在《流量池》一書中提出:“從流量池的角度看,品牌不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書,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最穩定的流量來源,就是塑造好品牌本身,實現“品效合一”,這才是突破業績增長的關鍵。”
所以,決定生命周期長短的,從來不是流量堆起來的市場規模,而是品牌價值、品牌心智。 “農夫山泉有點甜”“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些廣告詞已經很多年沒說了,但依然很多人記得,因為這句話已經成為用戶心智中的一部分。
營銷神話江小白,從一個曾經在酒瓶上跟你談青春、聊人生的卡通IP開始,隨后線上線下大量媒體投放,渠道全方位鋪開,戶外廣告+電視廣告(動漫+影視作品植入),形成高曝光度, 品牌植入人心。
接著從2014年開始深耕供應鏈,擁有了自己的江記酒莊,一路走來站在風口浪尖,有掌聲鮮花,亦有無數質疑,盡管跌跌撞撞,但江小白已經陪我們走過了10年。
十周年之際江小白100條聲明再次爆火出圈。為什么?其實從文案和設計上看固然還是江式風格,但是,它依舊憑著強大的品牌力實現了一波聲勢較大的一次營銷。因為當建立了一定的忠實客戶之后,你做什么都是“對”的。
想要在數億消費者中構建這樣的心智“護城河”,并不是在抖音投放幾個廣告可以實現的,抖音給予不了的就是品牌帶來的“認同性”與“價值提升”。
最近有個老板給我說,一個文案能讓抖音號增加好幾萬的點擊率,我暫且相信是真的,但是一個只看文案的抖音真的能帶動銷量嗎?我們似乎都讀過“老婆不在家,丈夫悄悄……”,“你敢相信嗎?一個保安竟然月入10萬?”我相信這樣的標題能夠吸引很多人來看,但是觀眾在你的內容里,沒看到他想看到的內容,勢必把這樣的廣告看做一種欺騙。
許多抖音的廣告也是存在這樣的問題,高流量之下轉化率卻很低,因為他沒有“認同感”。一個品牌的建立會經歷認識—認知—認同的過程。認識和認知,在抖音這樣的平臺上能夠實現,因為一般在視頻中都能比較詳盡的介紹產品的優點,同時有鏈接頁。
但,“認同”感很難做到,認同的第一步,是要建立品牌好感度,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楊海華曾說過:“客戶在與你建立起好感度后,才會耐心聽你說什么。” 我們看踢不爛、耐克、江小白這些品牌提出的Slogan,關鍵就是抓住了意向客戶的心,建立起與客戶之間的共情,讓他們認為,這就是符合我的產品,他戳中了我內心,我就愛他,我就選它!讓品牌的力量促進他喜愛,把客群培養成“腦殘粉”這是建立品牌的終極目標。
當建立了品牌忠誠度后,產品的溢價自然不是問題。反觀以快銷文化為主流的抖音,視頻一般不超過3分鐘,所以能承載的廣告無非兩種:一是粗暴直白的促銷類型的視頻廣告(占比較大);二是軟性植入,通過全民任務+廣告鏈接的形式增強曝光度。
這兩種形式,在產品沒有絕對優勢下,都遠遠無辦法培養起產品的忠誠度。經常在抖音打廣告的仁和藥業,經過半年的廣告投放,換來的成交量不過424單。
所以,沒有品牌內涵的流量,很容易隨風飄逝,一個新的品牌打開市場,也絕不僅僅只依靠抖音賣貨,還是要從傳統媒介,線上線下綜合推廣,建立起品牌好感度之后,再建立抖音推廣媒介以及銷售渠道,當品牌深入人心,才會有持續且免費的流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抖音或許是個很好的廣告平臺,但是許多企業主并沒有明白,它到底是品牌孵化器還是一個媒介,當流量不能變現,大量品牌和商家退出抖音將成為必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